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秋词》教案1
教学目的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春朝(zhā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引:引发。
4.晶析鉴赏。
问: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体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蕴,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5.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布置作业
读刘禹锡《秋词》之二,想想与课文所选《秋词》有何异同,写一篇阅读笔记。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人狂:使人发狂。嗾:数,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采桑子·重阳》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毛泽东的文学常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词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默写这首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词的背景,搜集有关知识。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词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和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而且也是一位大手笔的文学家,他的讲话收在《毛泽东选集》(五卷),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等。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词(板书题目)。领略这位伟人在文坛上的风采。
二、解说题目:
采桑子,词牌名。重阳,题目,即阴历九月份初九重阳节,本词是一首战地颂歌。
三、写作背景:
(归纳学生搜集的资料)1929年5月开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开进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这年九月,赣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由于同年6月,红四军党内领导者之间在军队建设的一些原则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不应盲目攻打大城市等主张,一时未能为多数同志所接受,因而受到排挤,被迫离开领导岗位。后由于患病,只好在永定金丰山区养病。9月,病中的毛泽东坐担架赴上杭参会。会后继续留此养病,后病情好转。病中正逢重阳节,见院中黄菊盛开,遂成此文。
四、集体朗读课文.
五、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1:怎样理解“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这句的意思是“人生容易衰老而天很难衰老,年年都有重阳节”。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是变化很快的,可是整个社会如果不通过变革那是很难使之变化的。
问题2:“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战地”“黄花”分别指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战地”指闽西农村根据地;“黄花”指野菊花。“分外香”体现了作者乐观主义精神。
古代的文人多用“黄花”抒发离愁之感,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而作者却一反传统的思想,借“黄花”抒发豪迈之情,虽然自己身染疾病,受到排挤,但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问题3:怎样理解“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这句词的字面意思是:秋季的风起强劲有力,和春风完全不同。与秋风的刚健有力相比,春风和煦温暖,(“吹面不寒杨柳风”)更增加了“劲”的力量。一个“劲”字不但恰当形容了秋风的特征,也非常恰当地表达了它的象征意义:革命的力量似秋风一样,摧枯拉朽,荡涤了一切尘垢。
问题4:与“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秒的是哪句?
“胜似春光”:其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问题5:比较“霜叶红于二月花”与“寥廓江天万里霜”二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是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的感觉。但这里只表现了一种意境,经霜的红叶热烈奔放,生机勃勃。虽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但视野却狭小的多。而“寥廓江天万里霜”中一个“万里霜”既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也指“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霜天,也指“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竟自由”的霜天,意境开阔,局面宏大,体现了一个伟人高瞻远瞩的大无无畏和乐观豪迈的气概。
六、小结:
1、本词的写法别致,重叠的句法,再现作者含英咀华的文学功夫。《采桑子》上下阕的二三句,常用叠句。如辛弃疾词“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毛泽东词中用传统的笔法,连转回环,风调韵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即是最好的印证。
2、“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即是作者的感觉,也给读者开拓了一个新的意境。“黄花”不仅仅是古文人寄托悲愁之物,更是坚强、乐观傲然不屈的象征。
七、作业:
1、课下背诵本文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自主选背其中的一首
PAGE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供稿!www.zk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