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课件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梁思成的故事》课件 (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2 19: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梁思成的故事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1、掌握文中生字词。
2、了解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3、学习梁思成高尚的精神品格。1、掌握下列生字,给黑体字注音。
勘察 巍峨 黯淡
耸立 锈蚀 逻辑
轩昂 惋惜 宝坻1、掌握下列生字,给黑体字注音。
勘查(kān) 巍峨(wēi é) 黯淡(àn)
耸立(sǒng) 锈蚀(shí) 逻辑(luó jí)
轩昂(xuān) 惋惜(wǎn) 宝坻(dǐ) 叹为观止:
融为一体:
毫无顾忌: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2、掌握下列词语: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收获》,1993年4月,作者登上山西应县木塔,观塔思人,为梁思成的精神所感动写下此文。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鉴真和尚纪念堂 吉林大学礼堂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徽山
西



塔梁思成全力保护的日本奈良古城建筑自学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并给课文划分层次?(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3、套用格式:谁+做了什么事或怎样。)1、梁思成冒着危险勘测山西应县木塔;
2、梁思成抛弃国耻家仇保护日本古都奈良。
3、梁思成为自己勘测的河北辽代古庙被拆感到惋惜。
(略写)
课文层次:
一是梁思成夫妇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
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
三是梁思成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
四是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这些事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视古建筑为己命、勇于探索。 1、根据拼音写词语
(1)站在(wēi é) 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kān) 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huī) 因夫妇一行。
(2)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dǒu gǒng) ,一副(diāo xiàng)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2、根据要求答题
(1)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现代 家,梁思成对保护日本的
(建筑)不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做出过贡献。
(2)中国的古建筑具有轩昂的外象这里“轩昂”的意思是:梁思成的故事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体会梁思成深邃的精神内涵,品味其人格魅力。
2、学习梁思成精神,增强历史文化责任感。 自学指导:
思考下列问题。如有不会的,可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的答案正确,语言简洁。 (一)品读“梁思成勘察应县木塔”部分: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提示:采用的是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语言)
例如:“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这个句子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从中读出了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 1、“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
从“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读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安危的梁思成。
2、“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
从“毫无顾忌”“摇摆”读到了一个敬业、无畏、对工作热爱、为追求目标而执著不屈的梁思成。
3、“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
从“顾不上”、“也未想”读出了一个为了事业忘我、不畏艰难的梁思成。
4、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
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加大了攀援木塔的难度,更加突出了梁思成不怕困难,为了工作丝毫不顾忌个人安危的敬业精神。(二)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说说梁思成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梁思成有超越常人的理性,瞩目历史的远见,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文化视野广阔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具有文化的精神的人。 自学指导:
思考下列问题。如有不会的,可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4分钟后,比谁的答案正确,语言简洁。1、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的?
2 、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 ?
3 、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
5,怎样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的? 这是对梁思成在这个世纪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再无可以来让他施展才能的古建筑而生出的深深遗憾。2、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 ? 作者在写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的不平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这从反面着笔。正面的笔墨则是对于梁思成的思想境界的概括。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是不可再生的。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 3、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这个“建筑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建筑的灵魂就是建筑中所包容的人类精神,所凝结的建造者的精神和生命。4、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 建筑是一种神圣的艺术,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遗产。 3 、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这个“建筑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对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建筑专业常识,包容了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 5、怎样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自己也象辽代的古庙一样地不被认识、了解和重视,表达了被人误解的无奈和悲愤之情。也暗示了自己决不妥协的态度。1、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分组读课文 )
2、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它是真的”,这是为什么?
3、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第二次先学后教指导:写法探究(7分钟)①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 ②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
③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1、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④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2、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它是真的”这是为什么? 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3、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相似点:
① 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
② 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不同点:
涂元季是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作者李辉构思此文时,梁思成已过世21年,作者不可能与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
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残缺的砖瓦、斑驳的墙壁、滋生的蔓草,它们在诉说人类历史的逝去,它们在诉说人类对文化的漠视!怪不得作者站在历史角度这样诠释他: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此时此刻,你对梁思成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请用一两句话表达你新的认识或感悟。深情感悟——回望梁思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 自由论坛:小结全文:
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保护文化遗产上仍存的遗憾。
1、在谈到北京城墙时,为什么梁思成“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
2、北京城墙有哪些象征意义?
3、选文结尾“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你从这“感叹”中可以体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