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鉴赏诗歌
形象鉴赏形象答题模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概念地图人物形象他人形象象征形象自身形象特定形象鉴赏事物鉴赏人物鉴赏景物景物作用描述意境景物特征写景技巧知识清单常见风格常见意象常用典故常见意境鉴赏人物
诗歌形象及类型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从抒写对象上看,分两种:人
物
形
象A、 自身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如《声声慢》《归园田居》)B、他人形象。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从角色上分,常见人物形象从特征上分,常见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英姿飒爽、英武豪迈、勇猛剽悍、干练果决、斗志昂扬、豪放萧洒、不拘礼节、天真顽皮、零落漂泊、忧国忧民、辗转漂泊、饱经磨难、顾影自怜、寂寞惆怅、身孤影单、百无聊赖、幽独苦闷、羁旅天涯、相思愁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安贫乐道、怡然自乐、安闲宁静、心如止水、情趣高雅。
?
(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自身形象(13年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自得、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11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
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准确翻译解说,概括形象特征答题规范(012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12 湖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烘托答题规范鉴赏景象1、牢记一个规律:一切景语皆情语!
2、抓住景色特点,借助联想,抓住“景”与情”的相似点,揣摩情感。
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解题思路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喜悦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先想再想总结春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3、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来体会诗歌的“情” “景” 关系从景与情的感彩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四种。4、了解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
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
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等等。5、掌握景物描写方法技巧感官动静点面正侧虚实白描修辞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明丽斑斓、低沉暗淡(09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
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描述景象型 试题类型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分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4分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 ‖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5分请你打分答题技巧①景色的特征是什么;②逐句描写景物。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009全国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点出景物概括特征(时间+地点+特征)。
试题类型 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08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试题类型 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09全国1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概括意境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点出意象 试题类型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福建 15)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试题类型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景象作用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07 年高考全国二卷)
试题类型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 试题类型 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点明了人物“我和客人”事情“送别”时间“晚上”地点“江边”。
2)衬托人物性格。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
3)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
4)表达人物心情。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中即以美好的春天涌动的江水绚丽的花朵和明月夜来反衬作者内心的寂寥和愁苦。 5)创造意境,含蓄无限景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2014安徽卷)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写景技巧型 试题类型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14辽宁卷)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试题类型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13年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理解意境型 试题类型 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11?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试题类型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07天津)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
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
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试题类型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12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试题类型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答题技巧鉴赏物象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2010 全国Ⅰ高考)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象征形象 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09年天津)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07年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特定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04广西、海南卷)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写景咏物常用意象审题四法答题技巧提问方式答题分析答题步骤答题套路考点总结鉴赏形象要点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 把握形象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