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 天气——风化
1、 教学目的:
1.通过资料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有些天气会带来很大的灾难。
2.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天气变化时刻影响着地球表面环境,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3.通过观察、交流、收集资料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风化现象。
2、 活动设计:
活动一:天气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知道风化现象。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知道天气对环境的影响有时会明显和严重的。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活动器材:各地地貌图片、风化风景照片等。
活动二:造成风化的主要原因
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知道风、雨、雪、阳光、水流等因素造成风化。
2.使学生知道天气变化时刻影响着地球表面环境,这种影响会经历很长的时间。
活动器材:酒精灯、镊子、石头、水、沙等实验用具;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
活动三:图片里的故事
活动目的:1.通过讲故事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加深气象变化造成风化的印象。
2.培养学生推断、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器材:各种风化情景图。
3、 教学安排:
(一)天气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天气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录像:大自然的力量 讨论:(1)北京等地遭受多次的沙尘暴袭击,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2)在暴风雨中或在大海里受到冲击时,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感受?·观看录像或图片:风化的物体 讨论:(1)大自然中的这些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突然发生的吗? (2)你还看到哪些类似的现象? ·引导学生从看到、听到新闻里知道干旱和水灾对环境的影响,还要了解一场沙尘暴或飓风对地面物体的破坏。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教师收集和剪辑有关沙漠风暴、沙尘暴、海涛冲击悬崖的有关资料,联系学生在风雨中海浪中的感受,有利于使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物体总是在不断受到阳光、风、雨、雪等的侵蚀并发生着变化。·画面中“沙漠里突兀的石块”、“露天的石像”、“海边的悬崖”等等,使学生发现风化的痕迹,并引导想象这些物体原来的样子。了解这些物体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风化过程
(二)造成风化的主要原因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阅读课文,说说:造成风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示小石块(砖块),讨论:这个小石块会发生风化现象吗?什么条件下会容易发生风化现象?·演示实验:小石头的变化。·想想:哪些地区风化现象会比较严重,为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思考风化产生的条件。分析哪些条件可以在模拟实验中实现,那些不能。·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给小石头(沉积岩类)不断地加温、冷却、用沙水冲洗,观察小石头的表面变化。·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地质和气候特征。
(三)图片里的故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汇报交流: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风化现象的图片或实物?·小组活动:(1)编一个“我的遭遇”故事。 (2)怎样布置一个风化现象小小展览会。 ·课前教师提供查询资料的途径,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书籍、照片查找等获取有关图片,寻找周围被风化的实物。·小组活动中,“我的遭遇”的故事要让每个学生根据天气的特点、风化的条件,叙述事物受风化的过程,并开展组内评价活动。布置展览会,课内重于策划,如怎样处理文字;图片、实物的分类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