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能用简单工具测量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所需时间的关系;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2.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如实记录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式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更快的方法告诉给其他组。
3.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与慢的现象,并尝试利用所学的快与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材料准备: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记录用的资料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课时安排:
用2课时。用第一课时完成引入部分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拓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列车的快慢。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参加跑步比赛,体验运动的快慢。
2.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3.通过计算在相同距离内不同列车运行所用的时间,排列出列车快慢的顺序。
实施过程:
1.引入部分:准备用5分钟左右。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不同动物运动快慢的课件,组织学生回顾对“动物运动”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和快慢不同。在同距离条件下,跑完全程,谁用的时间最短,谁的速度越快。
2.让学生感受运动速度的快与慢。“我们班上谁跑得最快?”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分组进行比赛,每4—6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教师可以和学生分在一组一起活动。请另一小组的同学帮助发令和记录比赛结果。可以不记时,只记录先后名次: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分别记录每人所用的时间。回到课堂展开交流和讨论与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说他跑得快?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就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3.开展活动1“比较列车的快慢”。准备用15分钟左右。有了前面活动的基础,开展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应该会很轻松。对多数学生来说,列车时刻表是陌生的。但又是非常实用的。引导学生首先对列车时刻表中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时间等栏目仔细阅读。
4.学生在计算每列火车运行的时间时用到达时间减去发车时间,要提醒学生60分为1小时,鼓励学生对不同列车到达各站和终点站的快慢进行比较,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填在教材给出的空白处,并说一说自己的排列结果及理由,这一活动实质上是上一活动的巩固和提高,使学生在比较不同列车在同一区间运行的时间的长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一距离下,运行时间最短,速度就是最快的。感受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一列火车和一列火车比可能是快的,可是和另一列火车比,却又是慢的。所以在活动最后让学生把列车运行的快慢排序。通过用数学的方法排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分析计算,教师可帮助学生认识到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
二、玩小车。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使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充分发挥自己发散思维的能力。
2.能用工具测量并记录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能用简单扼要图表或图形如实记录和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4.级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找出使小车速度产生变化的原因。
5.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获得运动物体的相关数据。
6.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给其他组。
实施过程:
此活动用1课时完成。课前要布置学生准备玩具车或其他自制小车。
活动开始前,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引入,时间在1分钟左右。分小组进行,4人一组。
1.活动的第一步是怎样使小车动起来。教师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让小车动起来?”引导学生要先想一想,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后,再运用试一试。然后把自己组的方法记录在教材留出的空白处,必须有力的作用。风力、电力、重力、推和拉的力等都能使小车动起来。这里不要求学生都总结出来,但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感知到让物体运动起来的条件。重点是鼓励学生积极开拓思维,用多种方法使小车动起来。
2.在让小车动起来之后,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首先要学会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课文给出两种研究小车运动快慢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方法,也可以两方法都用。
3.学生分组活动时,每组选用一个小车。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控制小车运动的方向和快慢,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测量。注意尽量让小车沿直线运动可以将米尺放在小车旁边或在地上画出1米长的直线,让小车沿直线前进,以便测量小车经过1米所用的时间,或在10秒内小车经过的距离,做好记录,并可以将其他小组的测量结果也记录在表格中。鼓励小组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哪个小组的小车跑得最快,并说出理由。
4.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不作硬性规定,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了散思维。鼓励学生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指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假设。经过活动2 训练,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增加或减少的距离,定量地判断小车前进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同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试着分析出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5.需要强调的是,在做这一类的对比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的条件保持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这是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的重要条件。
6.鼓励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影响小车速度的诸多因素,改变自己的小车,使小车跑得更快。进行一次合适全班的小型赛车会,让得冠军的小组介绍成功的经验。
三、收集有关物体运动快慢的资料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的知识面。
3.加深对快与慢相对性和理解。
实施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记录在卡片上。利用教材中第2页设计的资料卡进行记录,同时为本学期学习结束时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展示和交流做好准备。
拓展知识
如何记录资料卡片。
利用卡片记录收集到的资料, 是一个积累学习资料的重要方法。用记录卡片收集资料要广阅博览,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来源渠道。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必要的笔记,把认为有用的内容随时抄在卡片上。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