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二课 给小车装上动力(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二课 给小车装上动力(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12-17 19:28: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二课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弹力的一些应用。
2.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橡筋的弹力驱动小车,并通过实验探究橡筋的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汽车、电车、火车等车辆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车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2.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你有哪些办法?
3.出示课题:给小车装上动力。
二、研究橡筋的安装方法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我们先用橡筋来驱动小车,想一想哪些因素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 橡筋缠绕的方向
·橡筋的长短
·橡筋的粗细
·橡筋缠绕的圈数
……
2.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思考: ·谁和谁比, 怎样才能使实验公平?
·实验中怎样进行观察记录?
3.分组装配小车,进行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三、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为小车的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把小车反过来,转动车轴,仔细观察系在两根车轴上的橡筋有什么变化。
3.实验感知弹力:
· 用手拉伸橡筋,两手有什么感觉?
·扭曲 橡 筋,再松开手,皮筋会有什么变化?
像 橡 筋这样被拉伸、扭曲后产生的力叫弹力,这个力能使 橡 筋恢复原来形状。
4.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也有弹性?能用其他有弹力的物体驱动小车吗?
四、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