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囚绿记陆 蠡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看见了绿色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陆蠡的《囚绿记》。囚作者 陆蠡绿记急不暇( )择
移徙( )
揠( )苗助长
淅沥( )
涸辙( )
猗( )郁
陆蠡( )
拼音闯关xiáxǐ yà xī lìhé zhéyīlǐ注:蠡lí :瓢或者贝壳。以蠡测海。
蠡lǐ:用于人名、地名。范蠡、蠡县(在河北)
一、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文题,质疑猜读:
初读文题,你会生发哪些问题? 你最想了解些什么?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
“囚禁”起来的事。 绿— 绿— 绿 绿— 绿 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遇赏释怀囚(1-4)(5-7)(8-12)(13)(14)二、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
1.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的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
喜爱之情 2.朗读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自由朗读,圈点批注3.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孤独,……(择绿的原因)
②(第7段)4.创设情境,与绿对话:
选用文中语句,以“我欣赏你,因为你是 ”的句式说话,表达作者对绿的喜
爱之情,体会绿的形象。
5.归纳总结绿的内涵:在这一阶段,作者心目中“绿”是 的象征。生命、希望、慰安、快乐?(二)深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后)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2 .作者“囚绿”后,作者对绿的认识又是怎样的?找出文段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思考:被囚的绿藤又是怎样的?其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处?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
②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③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④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3.深入探究绿的内涵:你对绿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可见绿具有“坚贞、执着、顽强不屈、向往自由、光明”的可贵精神。4.总结归纳:
在囚绿的日子里,绿藤所表现出的 内在美震撼了作者。对生命的希望.执著总结: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它是希望,是执著的使者。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由浅入深,感受到了绿的自然之美、绿的执著之美,对绿的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三、读“情”—品析悟旨,探究写作意图1.对“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一方面:作者把绿藤当作他的惟一的“朋友”,囚绿也是爱绿,是爱绿的一种极端的行为,表达了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最后,作者被绿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不是又释放了它吗?择绿赏绿也好,放绿怀绿也罢,支撑这些行为的巨大的情感动力是作者对绿深沉不变的爱。
另一方面:这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不能囚禁它,给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2.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方法:结合文中反映时代背景的有关信息,和作者简介资料等理解写作意图。①陆蠡其人:
陆蠡 (1908一1942),浙江天台县人,本名陆考源,字圣泉,入学后改名陆圣泉,笔名有陆敏、卢蠡等。幼时有神童之称。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著有三本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陆蠡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俭朴,不善交际;心地坦白,对朋友至诚至义;“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抗日战争中,他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为抗战文化做出贡献。
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
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浙江省天台县平镇陆蠡故居浙江省天台县平镇陆蠡故居②写作背景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除了怀念之外,作者在写此文章时,还有一种懊悔、自责,更有一种祈愿祝福之情。作者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其实是在祈愿祝福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至此,“绿”不仅仅是指那棵普通的“常春藤”了,它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作者由绿及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绿枝条向着阳光生长的本性更让他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此时,绿色被作者赋予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借赞扬绿色的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必将到来。
齐读第13段,体会作者感情。而绿色不甘被囚,顽强抗争的精神也正是作者精神的体现。巴金曾盛赞他:“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泉可以当之无愧。”圣泉即陆蠡的字。巴金先生阅人无数,他对陆蠡的评价却十分高。抗战期间,陆蠡和吴朗西、巴金几位朋友一起在上海负责《文化生活丛刊》的出版工作。1942年4月13日,日本宪兵查抄了他所在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了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得知消息后前去交涉,被日本兵扣留,在敌人的逼问下宁死不屈,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爱国”“你认为日本能不能征服中国?”回答说:“绝对不能!”最终受尽酷刑致死。陆蠡,一介文弱书生,在生死面前表现出的书卷气、硬气、浩然正气,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魂。他用文字赞美的这种精神,用生命实践的这种精神至今仍感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3.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赞同哪种?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谈谈你的看法。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三种理解既有同又有异。第一种的主题似乎包容太多了,第二种没有从特定的写作背景去理解,第三种理解比较到位。绿象征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追求自由
坚贞不屈,顽强抗争主旨: 作者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颂扬了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民族气节,抒发了自己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颂扬……
抒发…… 永向光明 坚强不屈
民族
个 人
遇 赏 囚 释 怀
绿主题探究爱国救国又报国皆由于情寻绿囚绿再释绿都因为爱情缘爱生四、读“人”—深情对话,抒写自我心声陆蠡,一个富有强烈爱憎的斗士,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借绿色呼喊出人民的心声,我们接触到了他那颗渴望光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囚绿记课外学习拓展延伸 请欣赏以下与绿有关的两组图片,从而探讨有关于绿色的真谛以及性格象征。不应凋零的绿叶2018-10-4现代文学巨匠---老舍文革中不堪迫害纵身跳入冰冷的湖中……老舍2018-10-4 傅雷,字怒安,现代翻译家、学者。“文革”初不堪残酷迫害,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用绳套住自己的脖子……傅雷2018-10-4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己的脖子上……2018-10-4 中国天才青年诗人---海子在诗歌和人生的理想幻灭后,万念俱灰,把头枕在冰凉的铁轨上 ……2018-10-4 中国最有影响的朦胧诗人---顾城, 在新西兰的一座小岛上,这个思想偏执的天才与疯子将斧头高高举起,砍向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妻子……顾城2018-10-4 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1946年,因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海明威健康每况愈下。他开始变得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 海明威2018-10-4 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因债务和疾病的袭来,精神陷入崩溃。1916年11月21日,他在卧室内给自己注入了过量的吗啡,永远地睡着了……杰克·伦敦2018-10-4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高喊“日本因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知道吗?” 然后用刀准确地刺向自己的小腹……三岛由纪2018-10-4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莫泊桑2018-10-4 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文森特.梵高因爱情的挫折、生活的残酷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 梵高囚绿记课外学习拓展延伸 史铁生:写作就是为了不至于自杀。人之为人在于多一个毛病,除了活着还得知道究竟活的什么劲儿。种田做工吃饭乃是为活着提供物质保证,没有了就饿死冻死;写作便是要为活着找到可靠的理由,终于找不到就难免自杀或还不如自杀。 自杀者的共同特点:对自己对人类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永不凋零的绿叶2018-10-4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张海迪2018-10-4 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主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等。史铁生轮椅上的人生2018-10-4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海伦·凯勒 2018-10-4 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她已奔赴这所世界上一流的聋人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学位。 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2018-10-42018-10-4世上有救世主吗?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梅县高级中学赠给我亲爱的同学们李 慧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布置作业请你模仿绿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绿藤对作者囚绿的理解之情。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