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2张PPT。《苏武传》民歌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班固及《汉书》简介: 班固(32—92年)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一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与《史记》的对比:
《汉书》 《史记》体裁
时间跨度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000多年230年左右本纪、列传、世家、书、表纪、表、志、传两书合称为:“史汉”「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 苏武传》载: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苏武传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西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230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汉”, 《汉书》“言皆精炼”,结构严密,人物描绘细腻。疏通文意,添小标题,理清脉络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木多]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革是]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并为:
胡:
通使:
相当: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归:
持节:一起担任第一段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通称互派使者相抵偿;副、表程度(今)判断句;
老人,长辈;岳父(今) 归还、送回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使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
俱:
既至:
置:
币:
益:定后,“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介、趁机、趁着动, 一起出发、同行;副, 一起、共同已经到了摆设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后泛指礼物、礼品副、更加小标题出使匈奴,以求通好或:出使匈奴,单于受礼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藉此拉拢彼此之间的邦国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的「汉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放眼望去,那浩荡的队伍展现出无比的威德,要传达给远方匈奴的,是大汉民族对于战争永远不再发生的殷切期望。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练习:阅读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
B、武帝嘉其义(嘉奖)
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共同,一起)
D动词,一同出发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答其善意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B、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A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身战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C5、翻译下列句子:
(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找出下列句子中翻译的问题:
(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且鞮单于刚刚成立,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的君主我的长辈啊!”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单于更加骄傲自大,不是汉王朝所见到的那样。
5、翻译下列句子: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汉友善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03.11.3. 1、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
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3、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 )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
5、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 )
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 )( )适逢被困于率领埋伏弓箭手把财物。今义:货品连夜,名词作状语逃亡阅读文章第二段,指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拜访)
B、覆武其上,蹈其背 (踏上)
C、见犯乃死,重负国 (更加)
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监禁) 阅读第三段,完成下列练习B2、下列红色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B、惠等哭,舆归营
C、左,乃陷大泽中。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3、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2)虞常果引张胜。
引佩刀自刺
当是时,项王在睢阳,……则引兵还。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粱父即楚将项燕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1——3段)翻译下面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3、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4、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3、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 4、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假使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方欲发使:
会:
谋反: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俱:
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
相与:正在想派谴使者副、正好,恰好图谋发动叛乱的意外变故判断句副、一起(缑王)和(汉降将)卫律所率领的投降之人 暗地里、秘密地共同第二、三段素:
私候:
幸:
许之:
欲发:
发兵:向来、平素暗地里拜访希望同意(赞同)虞常 出动军队将要起事虞常谋反,祸及汉使小标题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语发:
以状语:
见犯乃死:
负国:
何以复加:
虽生:
引佩刀:
驰:
覆:宾前,“以何复加” 交谈的话被揭发把真实情况告诉被动句;被(匈奴)凌辱才死对不起国家即使苟且活着拿着佩在身上的小刀派人驱马快跑翻转第四段舆:
壮其节:
系:动词,用手抬着。(作状语,用车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车子意动,认为他的节操壮烈囚禁、拘禁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第3~4段:206.11.5. 叙述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武临变时的表现。小标题1、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 女为人臣子 B 畔主背亲
C 头县北阙 D 复举剑拟之D2、下面红色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 )
A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C阅读第四段,完成下列练习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会论虞常 会武等至匈奴
B、明日复然 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D4、为了使苏武投降,采用了手段是:
1、
2、
3、 笼络(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 威逼(举剑拟之) 利诱(富贵如此) 第三段:第4自然段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就利用卫律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欲因此时降武:
当:
拟之:
马畜:
空以身膏草野:
因我降:
畔:趁这时;所以(今)。?
使……投降 判罪、判决做出杀苏武的样子(chù)马群;六畜兴旺白白地拿血肉之躯
滋润荒草野地按照我的话降顺单于“叛”,背叛第五段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女为见?
平心持正:在蛮夷之地做投降的俘虏“以何见女为?”卫律劝降,威武不屈居心平允,主持正义卫律逼降,苏武不屈状后小标题或:宾前,1、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绝不饮食
B、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C、人众徙去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C2、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D3、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C、不顾恩义,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A4、翻译下列句子: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2)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3)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4)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愈益欲降之?:
置:
绝:
饮食:
乃得归:?
积五六年:
穹庐:
徙去:
穷厄:更加想使他投降安放、安置跟外界隔绝使动,使之饮食,指供应饮食才能够回来累计五六年圆形的帐篷迁移离开穷困的绝境小标题饮雪吞毡,矢志不渝或:流放北海,杖节放羊第六段 后来,恼羞成怒的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把他活活地饿死,逼他投降。奇迹出现了,几天之后,苏武居然没有死。单于被他惊吓坏了,以为他一定是个神人。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苏武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难地活下去。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在这种严酷恶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于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他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于靬王过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 第四段:第5、6自然段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203.11.4.明年:
置酒:
因:
故使:
相待:
空自苦(于)亡人之地:
安所见:
辇:白白地在没有人烟的地方使自己受苦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今)摆设酒食介、趁机特意派遣偏指另一方,“你”古代用人拉的车,后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车206.11.7.显现在哪里;见,通“现”,显现第七段辕:
祠:
女弟二人:
自苦:
过陵:
春秋:
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尚复谁为乎?通“祀”,祭祀妹妹;姐姐(妹妹)和弟弟(今) 使动,使自己受苦 ?年纪;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今)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超过我李陵没有罪过就被灭族的已有几十家宾前;还为谁呢?
尚复,副词同义连用被动句为陛下所成就: ?
位列将:
??????
亲近:
诚甘:
欲降武:??
至诚:
喟然:???被动句;成就:提拔、成全;业绩(今) ????位:官位;位置、地位(今)
列:一般的,普通的;排列(今)亲近的侍臣;动词,靠近 (今)???使动,使……投降 真诚实意无比真诚;至:极、极点叹气的样子李陵劝降,忠贞不二小标题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白服:
旦夕:穿白戴孝早晚武帝驾崩,恸哭数月第八段小标题练习:阅读第7、8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无误一项是:( )
A、不敢求武(寻求)
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
B、孺卿从祠河东後土( 祭祀)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更改)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灭族)
信义安所见乎?(表现)
D、自分已死久矣(料定)
陵恶自赐武(凶恶)B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武使匈奴明年
B、扶辇下除
C、置币遗单于
D、请毕今日之欢D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活用归类相同的是( )
(1)诚甘乐之
(2)加以老母系保宫。
(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4)劾大不敬。(5)梁以此奇籍。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效死于前
A (2) (3) (6) B (1)(5)
C (1) (7) D (4) (7) (6) B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B、宦骑亡 空自苦亡人之地。
C、子卿壹听陵言。
六王毕,四海一。
D、杀身自效 效死于前!
E、旦夕临数月。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A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南乡号哭,欧血。
2) 因泣下沾衿,
3) 子为父死亡所恨。
4) 与武决去。
5) 畔主背亲。
6)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7)女为人臣子
8)与旃毛并咽之“向”,向着;“呕”,吐“襟”,衣襟“无”“诀”,辞别“叛,背叛”“弆”,收藏“汝”,你“毡”,毛织的毡毯。
9)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10)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11)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12) 前以降及物故。悬夙 夕一已6、指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及意义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何以女为见?
3、信义安所见乎?
4、冀君实或见恕也。
5、敢陈愚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见解,见识。表现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看见7、指出下列句中“一”字的用法及意义
1、子卿壹听陵言。
2、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3、六王毕,四海一。(副词,一定,务必)(同“一”)(数作动,统一)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苏武,李陵费尽唇舌,但苏武还是断然拒绝。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苏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第五段:7、8自然段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即位:
与(之)俱:
如惠语以让单于:
实在:?????
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驽怯:
令汉且贳陵罪:
尚复何顾乎?
泣下数行:?确实存在;诚实、老实(今) 第九段登上皇位和他一同去按照惠的话把单于责备 即使是古代史籍记载的和图画描绘的名人,凭什么超过您!假如汉朝姑且赦免我的罪过谦词;驽指才能低下;怯指懦弱胆怯宾前;还留恋什么呢?泪流满面小标题汉匈和好,请还苏武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以:
诏:
太牢:
谒:介、在、从下命令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具备拜见历经艰难,发白归汉第十段小标题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的道路。他回到京师,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了汉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旧,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妻子已经改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了。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第六段:9、10自然段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一、指出古今异义词:
1、武等实在。
2、武使匈奴明年。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4、如惠语让单于。
5、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6、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
7、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二、指出下例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
2、得夜见汉使。
3、檠弓弩。
4、惠等哭,舆归营。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6、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7、诚甘乐之。
8、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9、宜皆降之。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使动用法)(名词作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
1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1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12、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13、天雨雪
14、羝乳,乃得归。
1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三、指出下例句子特殊句式的种类:
1、梁父即楚将项燕。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虽欲报恩将安归?
4、见犯乃死,重负国。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7、信义安所见乎?
8、武使匈奴明年(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四、李陵劝降对刻画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是:( )出苏武 ( )的高贵品质,使苏武形象更加( )、( )。五、苏武坚持民族气节19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 ) 的爱国精神,靠的是( )的浩然正气。反衬不计个人得失、舍身为国鲜明突出不屈气节、不辱使命忠于国家、视死如归传记中人物性格分析结合课文,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还需从细节的分析入手:(概貌)(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语句)如爱国精神:(1)引刀自杀的刚烈举动;
(2)杖节牧羊11.5.203.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讨论:2、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2、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3、次要人物的对照、映衬。 探讨要求:把文章里各种人物(如张胜、卫律、李陵)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总结如下:(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者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作业:以“假如我是苏武”为题(不少于150字)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小结: 思考:试评论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