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学自然第九册第十七课 热 对 流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在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主要靠对流方式,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
(1)实验材料:方座支架、酒精灯、红墨水、由方形曲管构成的液体对流演示器、白纸屏。
(2)投影片3张:加热粥或稀饭时,人们用勺子搅动;排风扇安装位置;用冰块给物体降温。
2.分组实验材料:三脚架(或铁架台、大铁环)、石棉网、酒精灯、装有水和锯末的烧杯(保持加热前锯末在水中的稳定状态)、支架和两端装有铁丝的细玻璃管(玻璃管中装有水,上下两端的铁丝间隔2厘米左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可是烧开水时,一会儿水就被加热到100℃。热是怎样在水中传递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热对流
①讲述:要知道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我们先来做个实验,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②讲解实验方法:在这个方形玻璃管内装有水,先请一名同学摸一摸管内水的温度。(可以倒出一点儿摸。)一会儿,把管固定在支架上.用酒精灯加热容器的一角。为了能清楚地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开始加热时在容器的两个口分别滴一滴红墨水。在容器后立一个白纸屏。(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灌好水的液体对流演示器.放置好酒精灯,立好白纸屏。)在加热过程,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③演示实验:先观察在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加热后再摸一摸管内水的温度。
④汇报实验结果。(希望学生观察出受热处的水上升,上升后又从容器另一端流回来,形成一个循环;水由凉变热。)
⑤讨论:我们只在容器的一个角加热,为什么整个容器的水都变热了 根据实验中的现象,你能想象这是怎么回事吗
⑥小结:加热容器的一角,这里的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板画对流过程示意图),整管水逐渐变热。
(2)水对流的分组实验:
①讲述:为了弄清水在加热过程中是怎样变热的,我们再来做个实验:在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锯末的烧杯放在上面。看一看水中锯末的状态,摸一摸水的温度。然后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注意观察水中锯末的变化。过一会,再用手摸一摸水温的变化。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在加热过程中,有的锯末循环运动,有的锯末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④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水是怎样被加热的
(引导学生认识水由冷变热依靠水的相对流动。)
(3)建立热对流的概念:
①讲解
②复述
③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加热上端铁丝时,玻璃管内上部的水很快沸腾,气化,然而下部的水没有反应;加热下端铁丝时,玻璃管内的水全部沸腾,气化。)
⑤提问:你怎样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⑥小结:加热上端铁丝,只能使管内上部受热直至沸腾,但不能与下部的水对流,也就不能使下部的水变热。加热下端铁丝,能使下部的水受热,还能与上部较冷的水产生对流,使整管的水都被加热了。这也说明热在水中传递主要依靠对流。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对流
(1)依据已有知识对空气的热对流进行推理。
①计论:热在空气中可能是怎样传递的 (希望学生能想到:热在空气中靠对流传递。)空气受热也会上升、冷空气也会流过来补充吗 (会。)你根据什么这样说 (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②小结:风就是空气的相对流动。热地方空气受热会占升,周围冷的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在这种相过流动过程中,伴随着热的传递。
提问:
(2)认识室内空气的热对流
①讨论:冬季,室内只有一个火炉,几片暖气片,它是怎样把整个屋子变暖的?
②小结:火炉、暖气片使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又被加热上升……这样,室内的冷热空气就流动起来了。
3、总结:
⑴讲述
⑵填写课本第56页结论
(三)巩固应用
提问:⑴加热锅或稀饭时,为什么要不断用勺搅动?(出示投影片)
⑵用冰给物体降温时,冰应该放物体的上面还是下面 为什么 (出示投影片)
(3)厨房里排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应该安装在什么位置 为什么 (出示投影片)
(四)布置作业
思考:热的传递除了我们学习过的传导、对流方式外,还有其他方式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