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决不宽恕人”,
“痛打落水狗”,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其杂文是“匕首”,是“投枪”。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于无声处听惊雷
—《朝花夕拾》导读
南山区同乐学校
田朋朋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1902年赴日学习,1904年9月改学为医。后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1918-193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坟》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被誉为“民族魂”。
1926年,中国正处于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这一年的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屠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公开抗议反动政府的暴行,大力支持学生运动,遭到反动派们的各种攻击、毁谤和反动政府的通缉。于是,鲁迅先生不得不辗转各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鲁迅先生的内心充满了悲愤,他不由得想起了童年的故乡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又从自己的小天地里跳脱出来,绘制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时代长卷。
二、本书简介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如《阿长与〈山海经〉》,把一个淳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记事兼议论。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
《朝花夕拾》并非专为少年儿童所写,但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2、鲁迅起名“朝花夕拾”,有何含义?原题叫什么?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
集?共多少篇?
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成年之后回忆往事之意,鲁迅是想从这些回忆中感受到心灵的闲静,感受情感的慰藉。《旧事重提》。
1926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擂台赛
4、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3、说出书中其它几篇的篇名。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5、《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哪些?
阿长 衍太太
6、鲁迅在《 》中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藤野先生
7、《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8、《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9、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C
C
A
《朝花夕拾》读书方法
1.三不: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
2.思、记: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3.速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4.提炼、概括: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和理解。
默读+精读
三、专题探究(个人品悟+小组合作)
1.鲁迅的童年——无趣的?乏味的?有趣的?难忘的?
何以体现?
2.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有哪些?谁让你印象深刻?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童年不应背书
… …
四、掩卷沉思
我的困惑:
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你的收获:
……
于无声处听惊雷
—《朝花夕拾》导读
阅读作业
通读《朝花夕拾》,自选角度完成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