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六课 氧气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氧气的基本性质,了解氧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取氧气的全部实验仪器:水槽、烧杯、酒精灯、火柴、高锰酸钾、集气瓶、玻璃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空气中有哪些气体,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制取氧气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并逐一组装。
制取氧气(约两集气瓶)置于桌上。
教师简单对集气方法和工业上制氧方法作一解释。
2.研究氧气的性质
观察氧气,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
通过实验,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把烧红的木炭放入氧气瓶中,木炭重新燃烧起来。
把细铁丝在火柴棒的引导下,放入氧气瓶中,铁丝发生剧烈的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
教师适当课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生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得出:氧气能支持燃烧。
小结:氧气的性质:无色、透明,能支持燃烧。
3.氧气在工业、科技、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看书的最后两节,了解氧气的多方面的应用。
(电焊、炼钢、登山、潜水等)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谈谈氧气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4.全课总结
概括本课内容,重点是氧气的性质。
三、作业: 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了解氧气的其它一些用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