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十七课 声音的传播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
水槽、石块、声音传播录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汇报在家做声音高低与频率关系的实验的情况。
二、教学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途径
⑴空气传声
铃声能使校园里的同学都能听到吗?这说明了什么?
在教室里敲碰铃。
学生得出:空气能传声。
看录像。
(抽气前能听到打铃的声音,抽气后不能听到)
提问:科学考察队员到月球上去,除了带生活用品外,如两人要交谈,还要带什么?
(月球上没有空气,就不能传播声音,所以要带通话设备)
⑵液体传播声音
实验:在鱼缸中敲击石块,让各个位置上的学生感受是否能听到声音。
分析:声音是如何传到你的耳朵里的。
得出:声音必须通过水才能传到耳朵里。
思考:哪些声音也是靠水传播的?
⑶固体传播声音
找出哪些是固体。
做桌子、玻璃棒、圆珠笔等能否传播声音的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研讨后得出:
固体能传播声音,而且比空气要强。
举例:哪些声音是靠固体传播的。
⑷小结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⑸声音的传播方式
听镲子发出的声音,仔细品味,是否有抖动的感觉、强弱的感觉。
看书得出:
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看录像,巩固声音传播的方法。
三、巩固
看书,填写课文中的填空部分。
四、作业
多做实验,发现更多的声音的奥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