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作业: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作业: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3 13: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7 李清照词两首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
D.憔悴损(相当于“煞”)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解析:销:焚烧。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却是旧时相识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解析:A项,古义:光景,状况;今义:名词,次序;副词,一个挨一个地。B项,古今义均指彼此认识。C项,古今义均指端起酒杯。D项,古今义均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瑞脑销金兽 B.东篱把酒黄昏后
C.帘卷西风 D.人比黄花瘦
解析:A项,正常语序是“(于)金兽销瑞脑”。B项,正常语序是“(于)黄昏后东篱把酒”。C项,正常语序是“西风卷帘”。D项,为一般陈述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4.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其他三项均为借代,C项为对比。
答案:C
5.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D项为豪放派,其他为婉约派。
答案:D
6.下列各项中,全属于李清照诗词中名句的一项是(  )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②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⑤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①②③是李清照词中的,④是柳永词中的,⑤是范仲淹词中的,⑥是晏殊词中的。
答案:A
7.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①苏轼 ②柳永 ③辛弃疾 ④李煜
解析:①联中“忧乐关乎天下”出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出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来源:21cnj*y.co*m】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版权所有:21教育】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D项出自李煜的《浪淘沙令》,此句中的“阑珊”意为“将尽”,借此表现在晚春时节无限的伤春、惜春之情,和语句中的“初春”矛盾。其他选项选用的诗词均合乎语境。
答案:D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1·世纪*教育网
9.下列对《醉花阴》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B.作者紧紧抓住重阳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突出了秋天的时令特点。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使得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21·cn·jy·com
D.本词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通过对长日、半夜、黄昏等的描写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解析:本词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答案:D
10.“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本题为炼字题,学生解答此题时要将该字放到句中、全词中来谈,并结合意境、手法、情感来分析。“又”字表明词人与丈夫分离已久,已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独守空房了,更写出了分离的痛苦。
答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哀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解析:D项,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
答案:D
1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的“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于这首词的思想情感,可以知人论世,这是词人李清照在丧夫南迁之后所作,所以此时有丧夫之痛,更有亡国之恨;因为是流亡在外,自然有流离之苦,独居于此就是孀居之悲。词人在抒发情感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表达愁情,如开篇处的词语叠用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二是借助一些意象和景物描写来间接抒发情感。
答案:(1)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或情愁,家愁,国愁)。(2)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家愁国恨”。
三、语言表达
13.“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李清照的身世,灵活化用其作品中的词句,综合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答案:一朵朵疼痛的菊花,一株株垂泪的梧桐。李清照,在乌江江畔,在那群雁往返的地方,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时分里独自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滴滴到天明;微风轻拂,飘落一地菊花。
14.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李清照的《声声慢》写推荐词。
示例:喜欢晏殊的词,因为它温润秀洁;喜欢晏殊的词,因为它音调和婉;喜欢晏殊的词,因为它文字典雅。一首《踏莎行》,道出了词人多少缱绻深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删减)
庭院里玉兰树在蝉鸣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鸣和幽香,小女孩长大了,渐渐读懂了①苏东坡的豪放,②李白的飘逸,③李清照的婉约,④杜甫的沉郁,⑤柔美的朱自清和⑥犀利的鲁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朱自清的柔美和鲁迅的犀利。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大学毕业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就从一位普通员工成了管理数百人的部门经理,这令曾经的同学侧目而视。
②近日,俄美关系发展再现波澜,美国国会众议员再提制裁俄罗斯的法案,俄罗斯舆论对此却表现得不以为意。
③现代社会需要团队意识,当个人和集体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做到三人成虎,个人的价值才会得到最大实现。
④最近,一则女子带男友回家见父母,不想却开门揖盗,男子趁人不备窃取财物,最终被判处刑罚的新闻在微信圈广为流传。
⑤在小儿子的眼里,父毋的爱情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但在别人看来,陈桂英夫妇面对人生困境始终相濡以沫,着实令人感动。21*cnjy*com
⑥在海南发展史上,有不少“外来者”为海南教育处心积虑,如北宋时曾担任琼州府学教授的古革,就是琼北教育的先行者。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①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不合语境。②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使用正确。③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此处望文生义。④开门揖盗: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使用正确。⑤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使用正确。⑥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费尽心思。含贬义。此处感彩不对。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影选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四个历史片段,构建起了影片的结构和场景,为我们讲述了一支具有革命信仰的军队。
B.根据刚刚发布的2017年全球乳业排行榜显示,中国乳企伊利、蒙牛双双跃居榜单前10强,刷新了中国乳企在全球乳业中的位置。
C.经过前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努力,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0%,但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
D.数字内容产业应坚持“内容为王”的第一要求,坚持数字产品是文化产品的核心定位,认清角色、找准方向、精准发力、把好脉搏。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讲述”的宾语中心语,可在结尾加“的诞生历程”;另,“构建”句偷换主语为“四个历史片段”。B项,句式杂糅,“根据……”和“……显示”保留其一。D项,语序不当,应是“找准方向、认清角色、把好脉搏、精准发力”。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某高校文学社记者在采访某位作家之子时说:“令尊的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颇有名气。”
B.自学成才的镇人民卫生院王大夫的拙作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医学界产生了巨大轰动。
C.得知贵校招聘教师的消息,我已将相关应聘材料快递贵处,如有意向,请及时与我洽谈。
D.听闻你们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果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十分乐意。
解析:B项,拙作:谦辞,只能用来指自己的文章。C项,洽谈:接洽商谈。一般用于商业活动等较正式的场合。D项,指点:敬辞,用于请求别人的语境。
答案:A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个人物,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句。要求:句式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但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明确示例的句式,即“我喜欢……的……,虽……,但也……”,注意示例中有两处引用了李清照的诗句。然后选择恰当的对象,仿照示例的句式进行写作即可。
答案:我喜欢有超世之才又临惊泰然的苏东坡 虽盼“雄姿英发”
但也喜“淡妆浓抹”的和谐 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 虽常“横眉冷对千夫指” 但也不失“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21cnjy.com
5.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________写出浓浓春意,②________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________,④________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________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解析:“宋祁……场面感”是递进关系,因此①②处应为“不仅”和“而且”;③处是转折关系,应用“但是、然而、但”等;④⑤处是条件关系,故应用“只有……才”。
答案:①不仅 ②而且 ③但是 ④只有 ⑤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抒写主人公回忆她们青春年少时欢乐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2)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21*cnjy*com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作者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枝吐蕊,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勒,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解析:B项,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项,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答案:BC
8.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作答。从手法上看“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这句是对偶,“春归”“人老”还构成了对比。从情感上看,上句写春归,是目之所见;下句写人老,是心之所感。它把空间的感受转化为时间的感受,从初春来临联想起人的青春逝去。
答案: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好事近?悼春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①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②。
注:①缸(gāng):灯。②鴂(jué):鹈。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
B.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乐观之情已隐然可感。
C.“长记海棠开后”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
D.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因为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浓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
E.“魂梦不堪幽怨”句,写词人白日借酒浇愁,夜晚则惜花伤时。梦中的情景已使梦魂幽怨哀愁,醒后“啼”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
解析:B项,“乐观之情”错误,应是“伤感”。E项,应为“白日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
答案:BE
10.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答案:情感: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由悼春、伤春而生发出的闺门独处、孤寂苦闷而无法排遣的幽怨之情。
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或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①“魂梦不堪幽怨”一句,直言“幽怨”。②酒阑、歌罢、空的酒杯、忽明忽暗的油灯以及窗外凄厉啼鸣的“鹈”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暗、凄清、空冷的氛围,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间接地抒发幽怨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瀚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片“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情绪。
E.上片“凭阑久”句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B项“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不妥,只是反衬作者“心情苦闷”。D项应是“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答案:BD
12.下片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审读题干“情感曲折多变”,作者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解题时结合注释写作背景和下阕中表达情感的词语,逐层分析即可。
答案:下片情感曲折多变,作者先以“社燕”自比,“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字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不堪听”则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闻管弦丝竹引起的伤感,最后“先”“容”亦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而眠忘记眼前烦恼,作者处处想摆脱,处处又有愁绪,情感曲折地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苦。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