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________下列原则。
(2)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________给孩子。
(3)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________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________,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21教育网
A.遵循 感染 缺陷 交换
B.遵从 感染 缺失 换取
C.遵循 传染 缺陷 换取
D.遵从 传染 缺失 交换
解析:遵循:遵照。遵从:遵照并服从。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受到传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传染:病原体侵入机体,使机体产生病理反应;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风气等受影响,发生类似变化。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缺失:缺陷,缺点;缺少,失去。交换:双方各拿出自己的给对方,互换;以商品换商品;买卖商品。换取:用交换的方法取得。21·cn·jy·com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
B.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C.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D.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解析:B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之内。
答案:B
3.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别劝了,行不?”是对劝酒人的诘问,不得体;B项,“足下”是书面语,不宜用在口语场合;C项,“不喝,不喝”口气生硬,不得体;D项,礼貌拒绝,最为得体。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想象不出,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他们竟然一直是同学;你更想象不出,他们竟然一直两小无猜,关系融洽。
B.现在80后、90后的男女学生相处比较自然,但是30年前,男女同学如果坐同一张课桌,必定会在桌子中间划一条判若鸿沟的线。21*cnjy*com
C.对老百姓来讲,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是否功能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D.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解析:A项,“两小无猜”指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不合语境。B项,“判若鸿沟”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此处形容桌子中间划的线,属望文生义。C项,“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与语意不符,应改为“息息相关”。D项,“削足适履”意思是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正确。
答案:D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六岁以前主要受母爱的影响,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生活上的一种安全感。
B.孩子六岁左右,就开始需要父爱的权威和指导,这种权威和指导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判断力。
C.只有母爱的良知和只有父爱的良知,都是不健全的,都影响人的成长,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
D.一个人先同母亲有紧密的关系,然后发展到同父亲有紧密的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父母的良知。
解析:“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是“只发展父亲的良知”的后果;“只有母亲的良知”的后果是“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出处:21教育名师】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解析:A项,否定词误用,“漏举的”即遗漏的、没有举的例子,故应将“没”删除。B项,并列不当,“床上用品”属于“生活用品”,可以将“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改为“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C项,语序不当,“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应改为“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
答案:D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
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③②④
解析: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③②是解说关系,②是对③的解说。按照这种思路排列即可。2·1·c·n·j·y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我们上面已经谈到过母爱。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鉴于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21*cnjy*com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
8.“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作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可简单概括这句话的意思。结构上,要结合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位置进行回答。
答案:在内容上,指出了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理解这种变化的关键。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转入谈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9.“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宽广、博大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说明母爱是孩子的“自然世界”。这与后文说父爱是孩子的“思想的世界”形成对比。
10.父爱消极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分别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区间是选文最后一段。作答时,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注意不要简单照抄原文。
答案: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如果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就会失去父爱。积极的一面是,父爱是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父爱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
1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可根据文中的关键词句总结出父爱和母爱的根本区别,如“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等。
答案:①母爱代表自然世界,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以生活上的安全感。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②父爱代表思想的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父爱从本质上说是有条件的。
三、语言表达
12.请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要求内容与例句相似,并构成整齐的排比句。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沁脾的茶香使你神清气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解答时应注意用比喻句,并使仿写的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答案:示例: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首古筝曲,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使你愉悦振作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疑惑迷茫时,柔和的光辉使你心明眼亮(任写两个,符合要求即可)
13.下面是一幅题为“一封家书”的漫画,请用“……却……”句式写三句话,描写漫画中人物的生活境况,要有情感倾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漫画与选用句式综合题,解答时应注意:一是要仔细观察,抓住漫画的主要内容,如主人公境遇不佳、意志坚强、孝敬父母等;二是用“却”表示内容上“转折”。www.21-cn-jy.com
答案:示例:他为城市建起高楼大厦,却住着低矮残破的工棚;他辛苦工作,却领不到应得的工钱;他伤病缠身,却要告诉父母自己一切都好。2-1-c-n-j-y
14.校学生会和团委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以“母亲颂”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诗文朗诵会拟写一段开场白。【来源:21cnj*y.co*m】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富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独具匠心的开场白,要以其新颖、奇趣之美,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控制住场上气氛,在瞬间集中听众的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顺利演讲搭梯架桥。【版权所有:21教育】
提出问题、利用幽默、设置悬念、讲述故事等都是常用的手段。
答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一个温馨的节日——母亲节!这个世上有一种爱重于泰山,那是母亲的爱;这个世间有一种情高于爱情,那是母亲的情。为了我们,母亲辛勤的双手布满老茧;为了我们,母亲丰腴的面容日渐憔悴;为了我们,母亲的眼角过早地爬上了皱纹;为了我们,母亲的双鬓已经斑白。千言万语道不尽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写不完我们对母亲的谢意。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真挚的情意化为美丽的诗文,献给我们伟大的母亲吧!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怕你别无长物,就怕你连上进的心都没有。
②黄老师的课实在是太精彩了,课堂上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有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出来。
③无论步行还是乘车离开,母亲总是目不斜视看着我们走远,在我们回首时她依然站在原地,直到再也望不见我们。
④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已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⑤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周亚夫紧缩在屋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⑥马海方自幼生长在京郊农村,对老北京民俗风情比较熟悉,加上他有较好的速写基础,描绘人物就颇为得心应手了。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①望文生义。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②搭配不当。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可用“绘声绘色”。③望文生义。目不斜视:指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此处可用“目不转睛”。④使用正确。洞若观火:指看得清楚明白。⑤不合语境。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而不敢说话。易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⑥使用正确。得心应手: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形容技艺纯熟。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传统的考试结果只报告一个笼统的总分或能力等级,其实分数相同的考生,往往具有不同的知识状态及不同的认知结构。
C.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简单的一日三餐大多是泡面、盒饭、甜食等食品为主,营养很不均衡。
D.从数据看,过去一年里,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与之前持平,而进口动画无论在上映数量和票房上都有大幅度增强。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C项,句式杂糅,“大多是……”和“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D项,搭配不当,“数量”和“票房”不可用“增强”搭配,可用“增长”,另外,“和”改为“还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解析:A项,拜读,敬辞,指阅读对方的文章;B项,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敬辞,用于对方;C项,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21cnjy.com
答案:D
4.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上下文补写中间空出的语句,实际上是填充式排序题的变形,但比衔接排序要难多了。考查了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有序、有理阐释(或反驳)观点的能力,要注意平时的短文写作训练。解答时,一是要注意上下文意思,做到语意连贯;二是要围绕“感恩教育”的话题,做到中心明确。
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5.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了5 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拟写广告词,必须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关爱留守儿童”是广告词的主题,修辞手法可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要突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
答案:示例:(1)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2)雪中送炭三分暖,留守儿童盼关爱。(3)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爱是一种主动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它是“分担”,而不是“迷恋”。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爱的主动性特征表明: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给予什么?这个问题充满了含糊不清的意义和复杂性。最普遍的误解是认为,给予就是“让出”什么东西,就是被剥夺,就是牺牲。一个人的性格如果还没有超越接受取向,或者囤积取向的阶段,他就会以这种方式体验给予的行为。市场性格愿意给予,但这仅仅是为了换取接受;没有接受的给予对于他来说是被欺骗。非生产性取向占主要地位的人把给予当作一种力量的枯竭,因此这类人中大多数都拒绝给予。有的人认为给予是牺牲,因而以此为德行。他们感到这是正义,因为这种给予是痛苦的,人应该给予;对于他们,给予中的善在于承认了牺牲的行为。对于他们,给予比接受是更高的道德标准,这就意味着经历被剥夺比体验享乐更好。
对于生产型性格,给予则是潜能的最高表达。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这种提高生命力和潜能的体验使我充满了欢乐。因为我作为消耗、活着的我而体验着我自身,因此是快乐的。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
在物质的范围内,给予意味着富有。并不是他有许多他才富有,而是他给予了许多他才富有。就心理意义而言,囤积者因为损失了一些东西而感到焦虑是他贫穷的表现,是他力量枯竭的表现。而不管他有多少东西,任何能给予自身之物的人都是富有的。他作为一个能赠予自身之物给他人的人而体验着自己。
然而,最重要的给予范围是特定的人类王国。一个人把什么给予另外一个人呢?他给予了他自身之物,给予了他所具有的最宝贵的东西,给予了他的生命,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为另一个人而牺牲了他的生命——但是他给予另一个人的是他生命的活力,他给予了另一个人的是他的欢乐,他的旨趣,他的理解,他的知识,他的幽默,他的悲哀,给予了他生命活力的全部表达方式和全部证明方式。这样,在给予他的生命时,他使另一个人富有起来,通过提高他自己的生命感,他提高了另一个人的生命感。他并不为接受而给予,给予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但是在给予中,他不能不使另一个人身心中的某些东西复苏,而且这种复苏过来的东西又反射给他自己;在真正的给予中,他禁不住接受了那些还给他的东西。给予暗示着使另一个人也成为一个给予者,而且他们分享着他们共同使之复返生命的东西。尤其是对于爱,这就意味着: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马克思曾说:“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的。”
(节选自弗罗姆《为自己的人》,有删改)
7.文中第二、三段关于“给予”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予就是“让出”什么东西,就是被剥夺,就是牺牲,这是对“给予”最普遍的误解。
B.市场性格的给予,是为了换取接受;没有接受的给予对于他来说就是被欺骗。
C.非生产性取向占主要地位的人大多数都拒绝给予,他们把给予当作一种力量的枯竭。
D.对于生产性性格,给予则是快乐的,是正义的,是善的,是更高的道德标准。
解析:“是正义的,是善的,是更高的道德标准”与生产性性格的给予无关。
答案:D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爱是一种主动活动,是“分担”,给予就是爱;爱不是被动的情感,不是“迷恋”,接受就不是爱。
B.给予比接受更快乐,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
C.从心理意义上说,囤积者因为损失了一些东西而感到焦虑是他贫穷的表现,是他力量枯竭的表现。
D.文中引用马克思的话的含意:你只有本身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才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解析:“给予就是爱”不符合文意,文中说“爱主要是给予”。
答案:A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罗姆认为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生命并不一定意味着要牺牲他的生命,他给予另一个人的是他的生命活力的全部表达方式和全部证明方式。www-2-1-cnjy-com
B.弗罗姆认为一个人在给予他的生命时,他使另一个人富有起来,通过提高他自己的生命感,他提高了另一个人的生命感。
C.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这是因为在真正的爱的给予中,他禁不住接受了那些还给他的相同的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D.在马克思看来,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的。
解析:强加因果联系。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