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与液化《 第一课时》 盐官初中丰士校区 滕金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汽化的含义,蒸发是一种常见的一种汽化现象。
(2) 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分析改变蒸发快慢的事例。
(3) 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归纳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归纳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一:值日生打扫卫生时,总是要在地面上洒些水,但过段时间后,地面就会干了,水到哪里去了?
情景二:绍兴书圣:王羲之每天都练很多字,可是家里并不富裕,买不起每天需要的笔墨,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想了一个练字不用笔墨的好办法:用醮水的毛笔在纸张上练字,等纸张干了后再使用。
根据情景分析:水的状态都由液态变为气态,扩散到空气中
引出概念: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头发干了;衣服晒干了;葡萄干;牛肉干;晒盐;壶中的水烧干了;苹果放时间长了会干瘪;雨过天晴后水洼里的水没了;晾着的衣服阴天也会干…
提问:在炎炎夏日或严寒的冬天里,值日生拖过地后,有没有不干的时候?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归纳:蒸发: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二、从日常现象入手,产生问题,探索问题,导入研究课题
1、创设情景讨论:小明同学在周一升国旗时必须穿校服,但周日他把校服洗了,你有办法帮助小明让衣服尽快的干燥吗?
学生回答:放到阳光下,用电风吹机吹,用电风扇吹,放在有风的地方,用衣架挂起来……
思考:液体蒸发是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呢?
2、实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简单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2)建立假设
1、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变量法,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控制变量)
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在同一室内,同时往两片玻璃片上各滴一滴酒精,分别进行实验
归纳结论:同种蒸发的快慢与物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温度高低有关
3、提问:那么不同液体其蒸发快慢一样吗?(通过视频:酒精、水的自然蒸发实验)
结论:不同液体,在相同条件下其蒸发快慢不同。
4、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干手器、电吹风、晒谷、保鲜膜、滴灌、喷灌,分析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它们分别通过什么方法来加快或减慢蒸发?
5、亲身感受,实验探索
图片展示:①游泳者上岸后,感觉怎么比在水里还要冷?
②洗澡时,身体打湿后感觉更冷?
播放视频:课本P129活动:酒精的蒸发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会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也降低—即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解释现象:①游泳者上岸后,感觉怎么比在水里还要冷?
②洗澡时,身体打湿后感觉更冷?
③夏天时,狗为什么要伸长舌头?
三、小结、学生自我评价、巩固知识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知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4.2汽化与液化 汽化
(一)蒸发 液 → 气
1、 影响快慢的因素
2、 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液体的蒸发为主题,来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设计成功之处
1、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贴近生活
通过湿衣服变干、值日生拖地后地面变干、绍兴书生王羲之练习书法的方法等事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再者,这个例子紧扣主题,使汽化、蒸发两个概念的引出顺其自然。
2、以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设计问题情景,又以多媒体演示实验来探究结论。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问题上,我最初设想由学生举例归纳,改成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来探究问题。主要理由是学生的想象翅膀还未展开,一时提出要求举例,可能涉及的面狭窄。所以改为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一来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二来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并学会比较方法,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思想,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
3、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改以来,在课堂上常常听到:“下面请同桌相互讨论”、“接下来请前后四位同学合作”等。在这节课中,我也安排了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激烈,共同完成了任务。而且好些平时不怎么开动脑筋的同学,也积极投入到小组的合作交流中。所以我想把小组合作的形式应用于平时的课堂,那么会更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当然,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原因很多,但是,只要广大教师不懈的努力,唤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设计中的不足点
源于自己刚踏入教坛,经验不足,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有时候对学生不够放心,所以在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不敢让学生自己放手去探究,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而改成了先让他们设计实验,再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改进后,再通过演示实验让他们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方面大打折扣,而且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以致在后面的教学中显得很仓促,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我对这次活动的思考:今后要上好科学课,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要相信学生,放心“退居二线”。学生自己动手了,他们才能真正的获得自己想要的有关知识。而我们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同时作为新教师,我还要努力练好教书各方面的基本功,努力向老前辈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