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七子之歌(二首)祖国强盛立东方 百年游子洗沧桑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这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友之。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和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毅然投身到这一伟大的斗争中,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字词整合魂凤生难字乳咽多音字咽yè (哽咽)yān (咽喉)运用:因咽(yān)喉发炎,他吞咽(yàn)食物比较困难。
她的声音开始哽咽(yè),连话都说不出来了。yàn (吞咽)重难点词语襁褓(qiǎnɡ bǎo):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例句:母亲慈爱地望着襁褓中的婴儿。
灵魂(línɡ hún):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文中指人的良心,人格。例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凤阙(fènɡ què):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襁褓重难点词语
险要(xiǎn yào):险峻而重要的地方。例句:那里的地势太险要了,汽车无法通过。
梦寐(mènɡ mèi):睡梦。例句: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脂膏(zhī ɡāo):借指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险要近义词依然——仍然
狞恶——凶恶
哭泣——号啕反义词狞恶——善良
险要——平夷整体感知中心思想 诗人用拟人化的口吻创作了这组诗歌,它饱含真挚的感情,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表达了澳门、香港等地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抒发了他们思乡念亲的情愫。写法借鉴?整首诗运用了反问、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的意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如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祖国比作母亲,将“澳门”“香港”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孩子;每节诗的最后一句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出对回归祖国怀抱的渴望。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结构图示七子之歌(二首)澳门——梦寐不忘渴望回归香港——号啕大哭再读课文读课文,思考问题:1.两首诗结尾句相同,有何表达效果? 两首诗最后一句相同,形成了回环(也叫“回旋”)的格式,强烈抒发了期盼回归的情感,把全诗推向了高潮。实际上是表现诗人唤醒民众,勿忘国耻,企盼收复失地,振兴中华的期待。2.怎样理解“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一句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外国列强无论怎样贪婪和残暴,但他们掠夺的只是“我”的躯体。“我”的“灵魂”永远属于祖国。这是华夏儿女铿锵有力的宣言,也在向世人昭示,炎黄子孙永远不变的是那赤诚的中国心,炽热的爱国情。3.假如闻一多先生见到香港、澳门回归,会有怎样的心情?试着改写一段课文。 心情应该是激动、高兴的。改写《香港》: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曾经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伟大的母亲呀,你赶走了海狮,/揽我入你温暖的怀抱!/母亲!我回来了,母亲!精读课文☆作者写这组诗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这组诗一方面是为了说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希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一方面是通过描述“七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揭露帝国主义意图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号召中国民众一起同侵略者进行斗争。互动反馈心灵感悟 诗人那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一声声悲痛的呜咽,抒发着强烈的回归情感,打动了我们每一颗爱国者的心。如今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强盛,这耻辱的过去已成为历史,但我们应永远铭记它,继续发愤图强,振兴中华!语言积累课内襁褓 掳去
依然 梦寐
狞恶 脂膏
哭泣 号啕语言积累课外 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随堂练习 一、根据意思在本课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比喻劳动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
2.睡梦中都不会忘记,形容极度牵挂。( ) 二、说说下面各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1.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脂膏 2、梦寐不忘
二、1、把香港比作黄豹。
2、把入侵者比作狰狞的海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