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秉笔直书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8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理解太史说的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教学素材】
1.课文的相关资料。(包括司马迁的故事)
2.伯、仲、叔、季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秉笔直书 (课件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解题:“秉”拿着、握着;“书”书写。
3.质疑: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文,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去掉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认读,质疑不理解的词语。(指名读、男女生读)
(4)小测验:根据意思写词语。
2.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课件出示)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3.小组讨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课件出示)
4.全班汇报。
5. 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课件出示)
三、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观察结构。
2.总结:权: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颠:左右结构,左右基本等宽;势:上下结构,上部分要写得紧凑;呈:上下结构,上面写得小,下面写的大一点。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点评学生的习字。
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合作互动。
1.指名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同桌合作分段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深入了解。
过渡: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地分析了解人物的语言和性格,看看反映了什么品质。
1.自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理解句子。(课件出示)
①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A.指名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B.谁能把这个句子换种说法?(指名回答)
C.出示“本分”一词,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
D.教师追问:那太史的本分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② 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A.多种形式读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引导学生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直言。
③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A.教师提出疑问: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
B.指名学生回答。
C.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面不改色、冷笑)
D.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④ 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生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A.从这段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交流。
2.通过分析上面四位太史的话,你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3.指名回答。
4.面对太史的回答,崔杼是什么反应呢?找出描写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6.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引导抓住: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
7.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
8.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三、再回课题,整读全文。(课件出示)
1.再回课题,现在你对“秉笔直书”有什么新的认识?(记录史实不隐讳)
2.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动听的语言不单纯是华丽的,更应该是真实的)
3.你想对几位太史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太史伯 尽职尽责
太史仲 刚正不阿
太史季 宁死不屈
【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
本篇课文因为涉及的古代词语和知识较多,所以学习前先让学生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充分交流,从而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廉洁正直。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认知特点。在感受文字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不足之处就是读书的时间有点少,课堂有点拖沓,以后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