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3 20: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教学目标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整体感知听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课文讲解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①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②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③缘:因为。
④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课文讲解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分析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课文讲解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的?
诗人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想,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试想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难道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课文讲解 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文讲解1、说一说自己登山观景的体会;
2、熟读背诵,进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课文讲解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课文讲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课文讲解课堂小结诗中蕴含的道理: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 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布置作业 1、背诵故事;
2、搜集王安石和苏轼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