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一识——识作者知背景,识生字知新词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汉族,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教科书”。
准确读出下列生字
太傅 差可拟 柳絮
尊君在不 雪骤 奕
fù
cha
nǐ
xù
fǒu
zhòu
yì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读——读正确,读流利
如何理解“正确”二字?
字音正确,停顿正确
(站立再准备——坐下接受点名检查——评点提升——接力朗读再展示)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用铅笔在文中划分停顿;与白板对照纠正)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活动三: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三解——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1.起立,将文中红色字理解好,再坐下。
(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文下注释;身边同学;参考书;如仍然无法解决,写到黑板上来,准备集体解决)
谢太傅寒雪日内 集,与儿 女讲论文义。俄 而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人
讲解诗文
不久,一会儿
紧,急速
高兴的样子
什么
像
大致,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不如
趁,乘
就,就是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三解——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1.起立,将文中红色字理解好,再坐下。
2. 起立,将全文解释好再坐下。
解释的要求是:通顺,完整,关键字落实。
(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文下注释;身边同学;参考书;如仍然无法解决,写到黑板上来,准备集体解决)
谢太傅寒雪日内 集,与儿 女讲论文义。俄 而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
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四析——
【一析文言知识】
1.本文的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本文的省略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兄子胡儿之喻)未若柳絮因风起
……
【二析作品语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等要素。
寒雪日
内集
家里人
讲论文义
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
也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欠缺的恰恰就是这种意蕴。
【三析作品内容】
你认为谢朗与谢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
【课堂小结】
《咏雪》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则更有深刻的意象,所以历来为人们所赞赏。也就是说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应注重神似。整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一识——识作者知背景,识生字知新词
相关背景
“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shí)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他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应宰府招见的时候,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宰府,主人设宴招待他们,当时的八大名士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可见陈家父子所得到的礼遇是非常高的。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陈家可谓满门俊才。
qī
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非人哉
友人惭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fǒu
Wěi
shě
zāi
cán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读——读正确,读流利
如何理解“正确”二字?
字音正确,停顿正确
(站立再准备——坐下接受点名检查——评点提升——接力朗读再展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用铅笔在文中划分停顿;与白板对照纠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三解——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1.起立,将文中红色字理解好,再坐下。
(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文下注释;身边同学;参考书;如仍然无法解决,写到黑板上来,准备集体解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舍弃
离开
才。 到。
玩耍
fǒu,通假字,同“否”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丢下,舍弃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拉
回头看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三解——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1.起立,将文中红色字理解好,再坐下。
2. 起立,将全文解释好再坐下。
解释的要求是:通顺,完整,关键字落实。
(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文下注释;身边同学;参考书;如仍然无法解决,写到黑板上来,准备集体解决)
补充文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太丘
友
元方
家君
家君
尊君
尊君
君
君
友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
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不回头看。
四析
1.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到了三个人。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友人是不守信的人,缺乏修养、没有礼貌,但能知错就改。
元方是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他又是如何反驳的?
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
5.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①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生气时这样做,恰恰符合孩子单纯、幼稚的性格。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所以不能因为元方的“入门不顾”就认为他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6.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用意是什么?
①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
②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诚实有信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