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4 10:3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初2018届(三上)语文试题卷
(本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为庆祝重庆直辖20周年,市档(dàng)案馆展出了一组反映重庆历史变化的老照片。
B.本次艺术节分为缤(bīn)纷剧场秀、舞出我青春、乐海任徜徉、超级演说家等板块。
C.著名导演杨洁女士2017年4月15日去世,众多“西游迷”纷纷表示深切悼(diào)念。
D.印度士兵非法越入我洞朗地区,逞(chěnɡ)能三月不退,最终却是自讨苦吃。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羁绊 黏稠 跌起 鹬蚌相争
B.间碟 窜出 跋涉 风姿绰约
C.雏鹰 惦量 掺兑 为非作歹
D.蝉蜕 山冈 梗直 文质彬彬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礼仪的深层次思考。
B.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C.21世纪的今天,技艺日新月异,声光电色令人旁骛不暇,不少传统因此变换了,失落了。
D.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不应该对孩子们强聒不舍,而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演讲,文章先后阐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B.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C.词,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晚唐的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
D.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有《稼轩长短句》。
5.填入下面语段结尾处的一句话应该是( )(3分)
知识是一切美德之母,只有知识的江河才能载起事业和理想之舟。我国历代有成就的人都很注重求知,认为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因此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A.书籍是和人类文明与社会历史一起成长起来的
B.书籍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是我们不可分离的良师益友
C.善于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D.善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
6.名著阅读。(4分)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21教育网
文段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_》,一般认为其作者是_________。文段中的“胖大和尚”原名_________,因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而在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后在东京大相国寺与绰号为________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相识,并结为兄弟。
7.综合性学习(11分)
今年秋季学期,对于全国上千万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三门课的课本和原来使用的教材不同,这三门课是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新生们统一使用的是被称为国家统编教材的“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三科新教材”。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任务。www.21-cn-jy.com
材料一:“部编本”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诗词为主,如《木兰诗》《游子吟》《出塞》《过零丁洋》《示儿》,还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论语>十二章》《<孟子>二章》《出师表》《少年中国说(节选)》;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部编本”教材注重强化革命传统教育,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www-2-1-cnjy-com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张颖同学近来总是担心文言文太多太难,怕自己学不好。请你给她介绍一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打消她的顾虑。(3分)【来源: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学校正大力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但调查发现同学们在阅读方面普遍遇到了以下问题。
甲: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面对茫茫书海,我不知从何下手。
乙: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试卷,哪有时间课外阅读?
丙:我读过的书其实不少,但读后很容易就忘记了,留下印象的不多。
(3)针对以上问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学校和同学们提一条建议。(4分)
①给学校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给同学们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6)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7)建功报国,是大多士人的平生之志。《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苏轼自比魏尚,期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辛弃疾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的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和对功名的向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1·cn·jy·com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版权所有:21教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4)遂许先帝以驱驰(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先后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天下形势,意在提醒后主要居安思危,发愤图强。
B.第五段运用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鲜明地阐述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C.第六段回顾往事,意在通过自己跟随先帝艰难创业的历史表达效忠的决心。
D.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达到了作者对后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谏目的。
1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4分)
【链接】据《三国志》记载,袁绍率领大军南下之初,谋士田丰曾劝谏他说:“曹操的军队数量虽比不上我们,但他善于用兵,变化多端,现在不是伐曹的最佳时机,不如从长计议与他对峙。用不了两三年,曹操便会被拖垮。”袁绍大怒不听,执意南征,还把田丰囚禁了起来。最终袁军在官渡大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3-17题。(20分)
君子知“怕”
游宇明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2·1·c·n·j·y
(选文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15.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4分)
【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8-22题。(20分)
有才不能任性
陈鲁民
①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②“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③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济赔偿,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④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⑤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意见。
⑥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8.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跌了大跟斗”说起,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有才不能任性”的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章第⑤段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1.下列事实论据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4分)
A.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
B.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
C.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亡国之君。
D.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
22.联系材料内容和文章观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材料链接】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气盖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项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时,曾有机会杀死对手。谋士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趁机取其性命。项羽自视雄才伟略,认为刘邦乃一混混,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不仅未依计而行,还得意地哼起小曲:“力拔山兮气盖世……”这种任性直接导致了四面楚歌的局面,以至于有乌江自刎的严重后果。【出处:21教育名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5分)
23.请在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55分)
(1)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21·世纪*教育网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那名贵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他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替代;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