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元素周期表( 四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元素周期表( 四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4-05 11:13:59

文档简介

课件89张PPT。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
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相似性质的元素周期性出现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稀有元素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1871年12月,门捷列夫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进行增益,发表了第二张表。在该表中,改竖排为横排,使用一族元素处于同一竖行中,更突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
(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什么把这些元素排在同一横行?
电子层数相同原则一: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在同一横行为什么把这些元素排在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则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在同一纵行【小结】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在同一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在同一纵行所得到表。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每个横行即
为一个周期周期序数等于
电子层数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镧系元素不完全周期(长周期)锕系元素超铀元素主 族 元 素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副 族 元 素副 族 元 素过 渡 金 属IAIIAIIIAIVAV
AVIAVIIA0主族副族八族零族族的结构族的别称IA称为 元素 IIA称为 元素 IVA称为 元素
VA称为 元素 VIA称为 元素 VIIA称为 元素
零族称为     元素碱金属碱土金属碳族氮族氧族卤族稀有气体周期表编排原则总结(1)按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从_______排列;(2)将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3)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个别例外)按____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排成纵行原子序数递增左到右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层数递增的上到下短周期 ( 周期) 长周期 ( 周期)周期( 个) 族( 个) 元素周期表 族 ( 个) 族 ( 个) 族( 个) 个纵行 族 ( 个) 元素(最右边一个纵行) 归纳: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Ⅷ族 个横行 个纵行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7716181、2、34、5、6、7主副VIII零7711IA ~ VIIAIB ~ VIIB8,9,10三稀有气体88818183226(32)21018365486118【识记】1、请指出质子数分别为6、20、11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6:C 第二周期第ⅣA族 115: 第七周期ⅤA族 20:Ca 第四周期第ⅡA族 【课堂练习】2、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种类分别是( )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 8、18、18B3、下列四组元素中,每组都包括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三种元素排在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的是( )
A、 H Li Na
B、 He Ne Ar
C、 C F Cl
D、 Li Be BAD4、若某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
A、ⅢB族
B、ⅢA族
C、ⅠB族
D、ⅠA族B5、已知A为ⅡA族元素, B 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m 和 n ,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A 、 n = m + 1 B、 n = m + 11
C、 n = m + 25 D、 n = m + 1 0D6、已知 A、B、C 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又知 B、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 A 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 , 。OPClABC短式元素周期表有趣的元素周期表环式元素周期表螺旋时钟式元素周期表塔式元素周期表 三角形元素周期表棱台型元素周期表扇形元素周期表立式周期表展示电子排布的周期表螺旋型周期表透视式元素周期表商业海报式周期表多用途元素周期表离子分析用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远景图课件22张PPT。结构性质存在保存用途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LiNaKRbCs3111937551111123456[思考]碱金属元素其原子结构有何特点?其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会对其性质产生哪些影响?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均易 电子,具有强 性;1失去还原增多增大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1)相似性:(2)递变性:[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其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实验]比较钠、钾和水的反应浮、熔、游、
响、红浮、熔、游、爆、红(比钠和水反应剧烈)2K+O2==K2O2 (过氧化钾)
K+O2==KO2 (超氧化钾)易燃烧,黄色火焰易燃烧(比钠燃烧剧烈),
紫色火焰小 结Na与K比较:[理论分析]相同点:都易失去电子,表现强还原性。应很容易
被氧化(燃烧),可以和水剧烈反应。递变性:钾比钠更易于失去电子,更活泼,和氧气
或者和水反应应该更加剧烈。[实验证明]相同点:都容易被氧化(燃烧),可以和水剧烈反应。递变性:和氧气K比Na剧烈,产物更复杂。和水反应K更加剧烈,甚至发生爆炸。产物碱性:LiOH <NaOH <KOH < RbOH < CsOH(1)与H2O反应2、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2Li + 2H2O = 2LiOH + H2 ↑(较慢)2Na + 2H2O = 2NaOH + H2 ↑(激烈)2K + 2H2O = 2KOH + H2 ↑(很激烈)通式: 2M + 2H2O = 2MOH + H2 ↑Rb、Cs与O2反应更剧烈,产物更复杂。(2)与 O2反应( ★ Li的燃烧产物只有一种)与O2
反应与H2O
反应结论LiNaKRbCs不如Na
剧烈,
生成Li2O较缓和,Li
不熔化,且
生成的LiOH
溶解度较小点燃剧烈
燃烧,生
成Na2O2剧烈,Na
浮在水面,
熔化,生
成H2更剧烈,生
成比过氧化
物复杂的氧
化物更剧烈,浮
在水面,熔
化,生成H2
轻微爆炸遇空气立即燃烧,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沉在水底,遇水
立即燃烧爆炸金属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元素除了单质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外,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思考]根据规律推测:2Na2O2 + CO2 = 2Na2CO3 + O2 ↑ 2K2O2 + CO2 = 2K2CO3 + O2 ↑ 碱金属单质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增大(K例外)3、碱金属单质物理性质(1)相似性:(2)递变性:都是柔软的金属,密度小、易导电、导热,钠-钾合金(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4、碱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Li、Na、K、Rb、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与水和氧气反应越来越 ,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增多增大减弱增强增强剧烈复杂强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电子的难易,越容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2)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3)对应离子氧化性强弱;(4)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按Li、Na、K、Rb、Cs的顺序性质递变依次减弱或减小的是 ( )
A、原子半径;
B、密度;
C、单质的还原性;
D、熔点和沸点。D随堂训练2、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B、都是强还原剂;
C、都能在O2里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E、密度都较小,都能浮在水面上。CE随堂训练3、钠和锂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
A. 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C随堂训练4、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较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随堂训练5、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K一定等质量
B、曲线a为Na,b为K
C、投入的Na的质量小于K的质量;
D、稀盐酸的量一定是不足量的。C随堂训练课件29张PPT。【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
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1.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是怎样的?原子结构资料1、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如同大型体育场与蚂蚊)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资料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 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要3000万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 一、质量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______,如果忽略电子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是该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核1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近似值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
电荷数;
c——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d——代表化合价
e——代表原子个数a b c d e各代表什么请看下列表示 O81622-- 2离子电荷原子个数质量数质子数化合价 数字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9111319232718224018111223102416填写右侧表格,总结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二、元素 具有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其 一定相同质子数想一想:同种元素的中子数是否都相同?氢氕氘氚HDT重氢超重氢结论: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HC11H21H31H126C676146C136C【比较】三种原子结构的异同。【质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思考与交流]: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 目前发现112种元素,
而原子则有1800种以上.三、核素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 。一定数目的质子一定数目的中子一种原子(符号: _______)四、同位素 的 之间互称同位素(即_______相同而_______不同的同一元素不同原子之间互称)。同一元素不同核素(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对同位素的理解:(1)同位素在周期表里占据同一位置;
(2)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2、同位素的特点: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不同1、“两同” “两不同”:几


例氢有三种同位素: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材料铀有三种同位素:铀235 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燃料碳有三种同位素:碳12 作为原子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碳14 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 3、同位素的实例及用途: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别特
点H2 和D2 是两种不同的单质,化学性质基本相同。H2O 和 D2O 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固定的比率③绝大多数元素具有同位素,故原子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五、相对原子质量 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乘以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算出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乘以各核素的质量数算出的平均值。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的含义:X__________ A_________
Z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符号质量数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粒子中所含原子数目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Z)中子(N )原子(Z个)=A-Z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之间一定互为同位素
(B)已发现的元素有112种,因此有112种原子
(C)属于同位素的原子一定为同种元素
错误:不一定,如HF、H2O、NH3、CH4等分子质子数相同。错误:大多数元素均有同位素,原子数目远远超过112种。正确:因属于同位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练习】
(D)水(H2O)和重水(D2O)互称同位素
(E)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位素错误:同位素指的是原子之间关系,不是分子之间的关系。错误:同位素指的是原子之间关系,不是物质之间的关系。2、 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和 互为同位素;
B、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
C、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D、 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C3、某微粒用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 = A
B、所含中子数 = A – Z
C、所含电子数 = Z – n –1
D、所含质子数 = A – ZBC(n+1)+ 4、以下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
B、CO和CO2
C、D和T
D、1H216O和2H218OC5、下列符号代表 种元素, 种原子

35+6、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 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 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而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3707274课件20张PPT。——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
氟原子Cl
氯原子Br
溴原子I
碘原子F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卤族元素其原子结构有何特点?其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会对其性质产生哪些影响?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均易 电子,具有强 性。7得到氧化增多增大1、卤素原子结构特点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1)相似性:(2)递变性:为什么卤素单质是双原子分子?1、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获得一个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结构2、两个卤素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就能形成 8电子的稳定结构3、所以卤素单质是双原子分子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1)相似性:(2)递变性:有颜色,密度小,熔沸点都较低。阅读教材P8:资料卡片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逐渐加深气 →液→固逐渐增大依次增高★卤素单质性质特殊性:2、Br2是易挥发的深红棕色液体,(蒸气红棕色)是中学阶段唯一一种液态非金属单质,其保存通常加入少量的水,即“液封”;1、单质都有颜色;3、碘是一种紫黑色固体,(蒸气紫色) I2易升华,遇淀粉溶液变蓝色。水汽油(苯)四氯化碳溴碘橙色橙红橙红黄色紫红紫红 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呈褐色。(1)与H2反应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阅读教材P8:“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归纳反应越来越难HF > HCl > HBr > HI剧烈程度: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通式: X2 + H2 = 2HX水溶液酸性:HF < HCl < HBr < HI(2)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2NaBr + Cl2 = 2NaCl + Br2
(溶液由无色变成橙黄色)
2KI + Cl2 = 2KCl + I2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2KI + Br2 = 2KBr + I2
(溶液由无色变棕黄色)由上述反应可比较卤素单质__ __性强弱。氧化氧化性: F2 > Cl2 > Br2 >I2★从F → I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2F2 + 2H2O = 4HF + O2
(剧烈反应)逐渐困难通式:X2 + H2O = HX + HXO
(X=Cl、Br、I 但≠F)I2 + H2O = HI + HIOBr2 + H2O = HBr + HBrOCl2 + H2O = HCl + HClO(4)卤素单质与金属的反应(X=F、Cl、Br 但≠I )4、卤素的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周期表从上到下(F、Cl、Br、I),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与氢气越来越 反应,生成氢化物越来越 。增多增大减弱减弱减弱难不稳定5、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电子的难易,越容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反之非金属性越弱。(2)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4)单质间的置换反应。6、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氟 ⑴单质氧化性最强;
⑵F-还原性很弱;
⑶HF酸腐蚀玻璃,存于塑料容器或铅制容器中;
⑷AgF溶于水;
⑸F元素无正价,
⑹氟无含氧酸;
⑺HF水溶液呈弱酸性。2018-10-416氯 ⑴凡能生成次氯酸的物质均有强氧化性〔Cl2、NaClO、Ca(ClO)2〕;
⑵HClO4是最强含氧酸。溴 ⑴液溴为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⑵腐蚀皮肤、橡胶;
⑶保存液溴:密闭,冷暗处,液(水)封,玻璃塞;
⑷AgBr见光分解用于照像术。2018-10-417碘 ⑴易升华(保存:密闭冷暗处);
⑵遇淀粉变蓝(KI-淀粉试纸检验Cl2的存在);
⑶HI有较强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制备和干燥;
⑷I2易溶于有机溶剂
⑸AgI用于人工降雨;
⑹I2+Fe=FeI2, I2+2Cu=2CuI1、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H2化合能力: At2 > I2
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D、AgAt易溶于水。C随堂训练2、向含有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物质,最后剩下的物质是( )
A、NaCl和 KI
B、 KCl和NaCl
C、 NaCl、KCl和I2
D、 NaCl、 KCl、 I2和Br2 B 氰(CN)2 、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为拟卤素,如:
(CN)2 + H2O = HCN + HCNO
试写出(SCN)2与KOH溶液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CN)2 + 2KOH = KSCN + KSCNO + H2O延伸拓展(SCN)2 + H2O = HSCN + HSC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