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观察与描述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并画下自己的眼睛,提出有关眼睛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2)利用放大镜观察邮票、利用显微镜观察人民币盲文及布纹。
(3)听各种声音,并借助纸喇叭、听诊器等工具听大树的“心跳”。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观察。
(2)知道观察的作用——发现事物的特征及现象,提出问题。
(3)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观察是不断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源泉。
(2)体验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3)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我们的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二、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各种食品、布袋、纸喇叭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
2.眼睛是我们重要的器官,它有些什么作用呢?
(二)自主学习:
1.观察眼睛:
(1)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小镜子看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2)向同学描述自己的眼睛,并在P88的圆圈中画出你眼睛。
(3)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眼睛。
2.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
(1)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人民币、邮票、布料、书中的画面、手心……
(2)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4)分析观察到的人民币的情况:(以下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去研究。)
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主色调为蓝黑色,票幅长140mm、宽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10”、面额“ 拾圆”字样和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角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主景为“长江三峡”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 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问: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采用了哪些防伪措施?
问:第五套人民币50元、10元纸币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答:第四套人民币防伪技术有十几种,主要包括:固定人像水印、安全线〔1990年版〕、手工雕刻头像、雕刻凹版印刷、对印图案等。实践证明,传统的一些防伪技术是行之有效的。研制开发第五套人民币时,加强了对传统防伪技术更深层次的研究,在质量和可靠程度上下工夫,重点是提高其技术含量。如:雕刻人像,重点突出人像的层次;安全线,增加了缩微文字和磁性、全息开窗等;雕刻凹版印刷,突出其凹印手感等等。
同时,第五套人民币还应用了多项成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防伪技术,主要包括:光变油墨印刷图案、隐行面额数字、横竖双号码、双色横号码、阴阳互补对印图案、胶印缩微文字、红蓝彩色纤维、白水印等多项防伪技术。此外,还有多项专家防伪技术。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第五套人民币在防伪技术上一项重要的突破就是增加了机读技术,便于现代化机具清分处理。
答: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采用了10项公众防伪措施,具体如下:
A.固定花卉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月季花水印。
B.白水印:位于双色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图案“10”水印。
C.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以看到纸张中有不规则分布的红色和蓝色纤维。
D.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正面中间偏左,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10”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开窗安全线,指局部埋入纸张中,局部裸露在纸面上的一种安全线)。
E.手工雕刻头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F.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可以看到面额数字“10”字样。
G.胶印缩微文字:正面上方胶印图案中,多处印有缩微文字“rmb10”字样。
H、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可以看到正背面图案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I.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和背面主景“长江三峡”图案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J.双色横号码:正面印有双色横号码,左侧部分为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
3.用耳朵听。
(1)描述耳朵听到的声音。
(2)你有什么办法听到更多的声音。
(3)用听诊器或纸喇叭听大树的“心跳”。(这项活动可以放在课后完成)
(4)介绍“纳米耳”的资料。见参考书P117。
4.用其他感官去观察:
(1)模物游戏。
(2)尝味识物游戏。
(三)课后作业:
1.用放大镜观察人民币,发现其中的奥秘。
2.用纸喇叭听大树的“心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