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
知道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影响:“双百”方针的提出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3.作品:《红旗谱》《暴风骤雨》《青春之歌》《红岩》和《创业史》等。
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1.建国初期: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并吸收工农子弟入学。
2.“一五”计划时期:为加快对国家急需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
3.“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受到摧残,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4.恢复高考: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从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逐步走上正轨。三、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实施:1985年5月,提出在全国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结果:到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
2.科教兴国战略
(1)提出:1995年。
(2)内容:强调必须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3.高等教育:全国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高等教育规模出现历史性变化。
4.教育体系: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问题1】 新中国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探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安定局面的出现;经济日益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的重视直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外教育合作和交流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报效祖国、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问题2】 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探究: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成为新中国哪一领域的重要方针( )
A.经济建设 B.国防外交
C.文学艺术 D.民族宗教
2.某文学社展开一次“我读书我快乐”的文化节,小刚同学搜集整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准备阅读。他不可能搜集到的是( )
A.《青春之歌》 B.《红旗谱》
C.《红楼梦》 D.《红岩》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下图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生们在认真答题的画面。该画面拍摄于( )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CCB4.下列人物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5.面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国提出了什么计划( )
A.863计划 B.“一五”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 D.“两弹一星”计划
6.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了( )
A.实施义务教育
B.开展“希望工程”
C.恢复高考制度
D.科教兴国战略B A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把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积极而有步骤地予以实施。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从材料看,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2)列举党和政府为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施“希望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