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阅读赏析
考试要求
1.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词部分)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古诗词34首,文言文16篇),注意积累、理解与运用。
2.古代诗词阅读
(1)划分朗读节奏。(2)理解词义和句意。(3)欣赏词语和句子。
(4)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体会作品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序号 篇 目 时 间 序号 篇 目 时 间
1 观沧海 18 饮酒(结庐在)
2 次北固山下 19 行路难(金樽清)
3 钱塘湖春行 2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天净沙·秋思 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闻王昌龄左迁· 22 己亥杂诗(浩荡离)
6 泊秦淮 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夜雨寄北 2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 浣溪沙(一曲新) 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9 望岳 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0 春望 27 登飞来峰
11 使至塞上 28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2 游山西村 29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3 酬乐天扬州初逢 30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4 赤壁 31 观刈麦
15 过零丁洋 32 关雎
16 水调歌头(明月) 33 蒹葭
17 山坡羊·潼关怀古 34 雁门太守行
古诗词默写、阅读考察篇目自主学习计划
中考试题回放
一、诗词默写
(一)2015年河北中考试题(6分)
(1) ,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说:“ , 。”
(二)2016年河北中考试题(8分)
(1) ,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2)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3)《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
。
(三)2017年河北中考试题(6分)
(1)关关雎鸠, 。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廉《送东阳马生序》)
(3)《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
__,__ 。
二、古诗词阅读赏析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一)2015年河北中考试题(7分)
望 岳 春 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来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K]
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二)2016年河北中考试题(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2017年河北中考试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s: / / ww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参考答案:诗词默写(一)
2015年中考:(1)山重水复疑无路;萧鼓追随春社近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2016年中考:(1)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2)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017年中考:(1)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古代诗词阅读
2015年中考: 1. (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2. B
2016年中考: 1.(2分)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2.D
2017年中考: 1.A 2.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
34首古诗词逐篇阅读赏析
1观沧海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改正。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解释词语:澹澹: 竦峙:
5、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2·1·c·n·j·y
6、简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7、请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次北固山下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解词: 次: 残夜:
5、主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颈联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了 ,蕴含自然理趣。
6、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筝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7、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8、颈联和尾联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 钱塘湖春行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本诗作者 (朝) 字 号
5、解词
初: 暖树: 不足: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7、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21*cnjy*com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9、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10、“乱”与“浅”又好在哪里?
11、最后一段采用了 的写法,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4. 天净沙·秋思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作者 字 (代)著名 作家。“天净沙” 名。题眼为“ ”
此曲被称为“秋思之祖”。
5、解词:
思: 昏鸦: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曲的主旨。
7、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8、这首诗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9、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0、“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诗人。曾学过他的
。
5、解词。 左迁:
6、“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8、“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直”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 泊秦淮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李商隐则有“小李杜”之称。
5、解词。21*cnjy*com
泊: 犹:
5、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5、“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河时的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淮河的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借古讽今,同时运用“后庭花”的典故,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D 这首诗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
7夜雨寄北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改正。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5、“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6、描述诗歌后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改正。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景物。www.21-cn-jy.com
5、“独”字用好在哪里?加以赏析。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誉为“千古奇偶”,从对偶的角度,简析妙处。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 望岳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改正。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解释加点词
未了: 造化: 钟:
荡胸: 曾:
决眦: 会当:
5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6、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 春望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改正。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解释词语。
城: 浑:
5、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主义诗人。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8、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自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11使至塞上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 ______。
5、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画面。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游山西村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
5、解词
豚: 无时:
春社:
6、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从“丰年留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 的特点,全诗表现 的气氛。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艺术:
(2)意境:
(3)寓意: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
5、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颔联运用典故,一个是“ ”,一个是“ ”;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21·cn·jy·com
颈联作者以“ ”、“ ”比喻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其
中包含着 的哲理。
尾联中的“君”指 ,“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表现了诗人 的意志和 的精神。
6、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14赤壁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
5、解词
销: 将:
6、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 请问 《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8、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15 过零丁洋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
5、首联写了那两件大事
6、.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
7、 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8、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 。2-1-c-n-j-y
5、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6、请就词中加线句子(何似在人间)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7、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转和低)的表达效果。
8、概述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7山坡羊·潼关怀古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赏析“聚”和“怒”。(写景的特色)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一句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6.赏析: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8饮酒(结庐在人境)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他开创了 派诗歌。
5、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 (2分)
6、“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7、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2分)
8、如何理解诗人处在“人境”中,却没有“车马喧”?
19、行路难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本诗作者是______朝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还学过他的___________
5、解词
箸_______ 歧路_______ 珍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风破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______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7、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从李白的这首《行路难》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本诗作者是______朝_______,字______,还学过他的___________
5、解词
俄顷_______ 突兀_______
6、“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叹息”有什么含义?
7、写出本诗的主旨句,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解词
瀚海_______阑干_______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象。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
6、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本诗开头两句,以“________”修饰离愁,以“_________”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出处:21教育名师】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6、诗人以落花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2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本诗作者是______朝_______,初唐四杰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词
辅______ 津______ 之_______ 海内__________ 宦游__________
歧路________________ 比邻 _____________
6、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本诗作者是______朝_______,字______
5、“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登飞来峰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选自《 》作者 ,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1·世纪*教育网
5、解词:寻: 缘:
6、《登飞来峰》中“ , 。”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7、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8、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渔家傲·秋思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渔家傲”为 ,作者 , (朝代)词人。
5、解词。
塞下: 边声: 千嶂:
6、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寂景色的句子是: 。
7、这首词中所写的塞下秋景“异”在哪里?
8、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9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江城子”是 ,“密州出猎”是 。
5、解词。
聊: 左牵黄,右擎苍: 黄: 苍:
倾城: 胸胆尚开张: 会:
微霜: 节: 雕弓: 天狼:
6.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发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来源:21cnj*y.co*m】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破阵子”为 ,作者 , (朝代)词人。
5、解词。
赋: 壮词: 吹角: 连营:
八百里: 麾下: 炙: 五十弦: 翻: 塞外声: 沙场:
马作的卢飞快: 作:
霹雳: 了结: 天下事: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7、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画面。
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场面?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和“可怜白发生”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www-2-1-cnjy-com
31观刈麦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本诗的作者是 代大诗人 。他字 ,号 。
5、解释词语。
刈: 陇: 饷田:
秉: 输税: 曾:
岁晏: 晏:
6、“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 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 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7、描写贫妇人“拾遣穗”场景的句子是 。
8、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32关睢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选自 。
5、解词。
洲: 窈窕: 好逑: 寤:
寐: 服:
6、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7、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
33 蒹 葭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这首诗选自《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21教育网
5、解释词语。
苍苍: 采采: 萋萋: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溯游:
阻: 晞: 湄: 坻: 未已: 涘: 右: 沚:
6、《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了“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有“道阻且长”“ ”、“ ”。21cnjy.com
34 雁门太守行
1、请用规范的正楷将诗文(包括题目、标点)默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2、将默写的诗文与课本逐字对照,排查出疑难字、易错字,并再次书写。
3、在上面默写的诗文中用“∕”划分朗读节奏。
4、该诗作者 ,字长吉,是 代诗人。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 之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解词。
摧: 甲光: 金鳞: 玉龙:
6、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土们怎样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观沧海》
4、澹澹:水波荡漾。竦峙:高高地挺立。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二字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体现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7、描写了浩瀚的海水荡漾不已,山岛高高挺立的画面。该句动静结合,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坚定倔强的感觉。2·1·c·n·j·y
8、表达诗人统一天下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次北固山下》
4、停留,夜将尽未尽。
5、思念家乡,新旧交替。
6、描绘了潮水涌涨起来,两岸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的帆船之上的画面。
7、 “生、入“两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颈联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感,尾联表达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
三.《钱塘糊春行》
1、唐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2、初:副词,刚刚 暖树:向阳的树 不足:不够
6、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钱塘湖生机盎然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钱塘湖早春盛 景的无比喜爱之情。21*cnjy*com
7、示例: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上,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泥在筑巢。
8、c
9、用“争”和“啄”两个动词,传神地描绘出一副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图,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争暖树”“啄春泥”既表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10、“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形象地描绘出初春时节,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样子,突出早春钱塘湖生机盎然的特点。
11、直抒胸臆 对钱塘湖早春盛景的喜爱之情。
四.《天净沙》
4、马致远 千里 元代 戏曲 曲牌名 思
5、思:思绪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6、这首小令前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用九种景物、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异乡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7、“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末句“断肠人”做铺垫,同时使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8、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断肠人在天涯
9、c
10、寓情于物。选用“枯藤”“老树”“昏鸭”等意象,将“断肠人”凄苦的情感寓于可感之物中,用有形表现无形,形象生动。静景与动景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李白 唐代《行路难》 《送友人》
4、贬官降职
6、环境描写 点明时令,即暮春时节;渲染悲凉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贬的同情和关切。
7、这两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它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这两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8、”直”为“直接”之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盼望自己的心意能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心情以及对朋友的担心与牵挂。
9、BC
6、《泊秦淮》
4、杜牧
4、停泊 还
4、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
4、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前朝旧事的深深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D
七 《夜雨寄北》
4.“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6.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7.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期盼团圆、共叙旧情的美好心愿.
八《浣溪沙》
4. 夕阳、落花、归燕
5.“独”道出了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6.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九.《望岳》答案:
5、望 高大雄伟
6、“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8、示例: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1-c-n-j-y
示例: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十.《春望》答案:
5、唐代 杜甫 现实主义
6、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7、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8、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出处:21教育名师】
9.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十一、《使至塞上》
4、唐朝 王维 使:出使
5、诗人自己 ,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
6、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情感。
十二、《游山西村》
4、宋 陆游
5、 豚:小猪 ,这里指猪肉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无时: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足;疑;热情好客;热烈或和谐
7、(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
(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3)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困境中蕴涵着希望)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唐 刘禹锡
5、“凄凉地” “弃置身” 闻笛赋 烂柯人 沉舟 病树 事物新陈代谢 白居易 增长、振作 坚定 乐观
6、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感悟: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十四、《赤壁》
4、唐 杜牧 5、销蚀 拿起
6、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7、写兴感之由 为下文论史抒怀做下铺垫
3. 8、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十五《过零丁洋》
5、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6、国家形势危急,个人命运漂浮无根。
7、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8.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十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7.“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睡眠的情景。21教育网
8、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与"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表达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
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
4、聚,会聚,化静为动,山峰仿佛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表现了潼关重峦叠嶂、险峻、壮观气势。
怒,发怒,波涛汹涌,拟人,黄河水似乎发怒一样,波涛汹涌,表现黄河的壮观、凶险的气势,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悲愤之情。21cnjy.com
5、壮观、险峻的景象。
6、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心与不平静。今古对比,虚实结合,点明了历代王朝兴亡,昔盛今衰的残酷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www.21-cn-jy.com
7、议论,点明主旨,揭示了封建统治,历代王朝兴衰给人民带来的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残酷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十八《饮酒》(结庐在人境)
5、心远地自偏
6、“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7、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8、“人境”的意思是人聚居的地方。诗人身居闹市却不觉嘈杂是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了。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悠闲自得的心情。
十九、行路难答案:
4、唐李白太白青莲居士《静夜思》
5、筷子 岔路 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渡
6、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7、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21·世纪*教育网
8、“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9、在重重困难和险阻面前,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相反,显出了他的坚定信念和豪情满怀的气概来。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二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
4、唐杜甫 子美
5、一会儿高耸的样子
6[答案]一叹自己遭天灾受人欺,今后的生活怎么过;二叹世风日下,人情冷漠;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痛苦,民不聊生。
7、[答案]主旨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二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案
4、沙漠丛横交错的样子
5、D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描述了边塞雪来的快,下的大,边塞奇异的风光及气候特点。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过渡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沙漠冰封,万里云凝的塞外天地。同时“愁云”二字情景交融,写出了离愁别绪。
8、思想情感:对边塞奇异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十二.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答案:
4、浩荡白日
5、D
6、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二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
4、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 渡口 到;往 全国各地 出外做官 告别的地方 近邻
6、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版权所有:21教育】
二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答案:
4.宋 韩愈 子厚
5、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
6、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7、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8、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答“热爱”也可)
二十五.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
4、“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更令人难受。
5、“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6、以双关、对偶和比喻,表现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两句诗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蜡烛烧成灰烬方流尽。
现在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二十六.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答案:
4、孤独寂寞
5、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二十七、《登飞来峰》
4、《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北宋
5、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缘:因为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8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意思对即可)
二十八、《渔家傲 秋思》www-2-1-cnjy-com
4、 词牌名 范仲淹 北宋
5、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千嶂:崇山峻岭。
6、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7、天冷;声杂;城孤。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含蓄的表达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不满。
二十九、《江城子 密州出猎》
1-5 略
6、出城打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7、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却无法实现的心情(渴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含蓄委婉。
8、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三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0、1-5 略
6、“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
7、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21·cn·jy·com
7、比喻;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1*cnjy*com
三十一《观刈麦》
4、唐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5、割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 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拿着
缴纳租税 一直、从来。 年底 晚
6、正面 侧面
7、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8、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十二《关雎》
4、《诗经》
5、水中的陆地 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配偶 醒时 睡时 思念
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C
8、B
三十三《蒹葭》
4、诗经 305 风 雅 颂
5、茂盛的样子 茂盛,众多 茂盛的样子 在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顺流而下 艰险 干 岸边 水中的高地 还没有完 水边 弯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6、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来源:21cnj*y.co*m】
三十四 《雁门太守行》
4、李贺 唐 边塞征战 5、毁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指剑
6、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