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3.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1344年17岁 父母长兄死于疾疫。出家
为僧,游方乞讨
1352年25岁 投入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
1356年29岁 占领集庆(今南京),受龙
凤大宋政权官爵,任江南行省平章
1361年34岁 被封为吴国公
1364年37岁 自立为吴王
1368年41岁 称帝,建立明朝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朱元璋第一篇章从乞丐走向皇帝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应天府(南京)朱元璋 明太祖1368年时间:建立者:都城:灭元朝时间:1368年灭元朝标志:攻占大都2.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第二篇章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明孝陵 康熙题字 顺治:其自汉高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
范文程等:汉高祖、文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俱属贤君。
顺治:此数君又孰优?
陈名夏:唐太宗似过之。
顺治: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明太祖。即唐太宗并数君德政,皆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明太祖所定制度章程,规画周详,历代之君,实皆不及也。
范文程等:诚如上谕!
—— 清初君臣对话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材料: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明朝机构设置2.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活动探究(1)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吏户礼兵刑工(2)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中央(3)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4)特务: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加强了君主专制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3.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的特点及影响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三、科举考试的变化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1.读史料: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2.根据教材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八股取士3.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科举放榜图4.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范进中举(明)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也。 ——顾炎武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第三篇章洪永熙宣盛世四、明朝的经济明朝经济的发展的表现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玉米红薯(甘薯)马铃薯(土豆)向日葵花生明代青花扁壶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课堂小结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明朝经济的发展随堂训练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C.锦衣卫????D.内阁ADC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A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D谢谢!thank you!传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然成汤革夏,乃资亳众;武王伐纣,爰赖西师。至于汉高,虽起徒步,尚藉亭长徒众所附。上不阶寸土一民,呼吸响应,以有天下,方册所载,未之有也…… 《明太祖实录》皇帝废丞相吏 户 礼 兵 刑 工中央皇帝废行中书省地方布政司
(民政)按察司
(刑狱)都司
(军政)设三司八股文
结构举例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题
分股
起二股
出题
中二股
后二股
束二股
收结祝总斌先生总结八股文取士之制的要点:
▲ 经义:实质内容
▲ 代圣贤立言:阐述经义的角度
▲ 八股对仗:阐述经义的文体创立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创立殿试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科举制发展过程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