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思想:
认识空气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先是发现空气的存在(认识表面现象)——接着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深入认识空气)——最后用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来组织活动的。在设计实验、操作及记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喜欢的方式,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实验时强调同组合作,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倾听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应把握好尺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塑料袋、气球、扇子、烧杯、土块、粉笔、吸管。
活动2:纸、瓶子、漏斗、钩码、烧杯、水槽。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教师: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大家想一想,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还有什么呢?学生回答。(空气)教师:对,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空气,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它究竟长什么样呢?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空气、研究空气吧。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新课教学活动1:找空气 教师:大家都知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学生回答。(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5)把土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教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方法想证明空气的存在,那就利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试一试吧!注意实验时,要求每人都体验一次,别人体验时,你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要充分调动眼、耳、鼻、手、皮肤等感官哟!也就是怎样用眼睛看到空气,用耳朵听到空气,用手摸到空气,用皮肤感觉到空气。1.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2.组织汇报,交流:你们在哪里找到了空气?是怎样找到的?学生发言:把方法和结果汇报出来,教师评价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活动2:比较空气和水 教师:前面我们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学生:水是液体,水会流动。教师:现在各组再装一袋空气,研究空气有什么特点。各组分组活动,仔细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组织汇报交流:空气有什么特点?学生: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学生:空气会流动,透明的,气体。教师组织学生口头描述空气的特点。组织学生比较水与空气的不同和相同。学生积极发言。小结: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无形状、透明的气体。教师:下面请大家把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以及得出的结论,写在书本上。请大家打开书P45。 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迁移作铺垫。学生通过亲自对比,认识到空气与水的相同与不同,记忆会更深刻。
作业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找空气,知道了空气的特征,其实空气还有好多用处,那你还想知道有关空气的哪些知识呢?(1)空气占据空间吗?(2)空气有重量吗?(3)空气里有什么?呼出的空气和吸进的空气一样吗? 为下节课做准备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认识空气
活动1:找空气
(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
(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5)把土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
活动2:比较空气和水
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1.复习旧知识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将水盛在烧杯里,水就占据了烧杯的空间,那么,大家想一想,空气能占据的空间吗?学生猜测并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否占有空间这个问题。 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迁移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 2.教师演示水占据烧杯空间的实验。教师:大家看,钩码放进盛满水的烧杯中,水让出了一部分空间,让出空间的水流出了烧杯,说明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那么,空气能占据烧杯的空间吗?学生思考并回答。3.组织学生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4.对假设作预测,并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既然大家有这么多方法想证明空气占据空间,那就利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试一试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小组活动示例:学生预测:将塞有纸的杯子倒扣入水底,里面的纸会湿吗?为什么?活动:观察实验。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讨论:纸巾为什么没有湿呢?结论:空气占据空间。5.活动结束,组织汇报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由此演示实验引出如何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汇报交流,为写实验报告做准备。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认识空气
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报告我们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_小组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