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讨论并了解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教材通过“包装”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问题,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独立尝试计算,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体会转化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适当的方法估计小数乘法的计算结果。
能解决与小数乘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交流小数乘小数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分析能力。
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及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包装问题,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学校要组织、开展与贫困山区的手拉手活动,同学们在为山区的小伙伴们准备礼物,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1:包装纸每米2.6元,彩带每米0.85元。
生2:包装一个礼品盒需要用0.8米长的包装纸和2.4米长的彩带。
师:根据题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买包装纸需要多少元?
生2:买彩带需要多少元?
师:看来“包装”里的学问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两个问题。
(板书课题:包装)
[设计意图] 从贴近生活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关于计算的教学也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算法。
解决问题1:买包装纸需要多少元?
1.估一估。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生:包装一个礼品盒需要的包装纸不到1米,因此价格不会超过2.6元。
2.算一算。
师追问: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呢?
生1:要计算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生2:“已知每米包装纸2.6元,求0.8米需要多少元”应该用乘法,列式是2.6×0.8。
让学生先试着独立计算2.6×0.8,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最后全班汇报。
生:26×8=208,因为在小数乘法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所以2.6×0.8=2.08(元)。
师:我能利用口算计算出结果,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尝试,全班交流。
生1:(方法一:先扩大,再缩小。)
把2.6和0.8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整数,即26和8,计算出结果后再将积缩小到原来的1/100。
(板书)
生2:(方法二:数小数位数)
(板书)
(二)强化算法。
解决问题2:买彩带需要多少元?
1.估一估。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生:彩带每米不超过1元,所以不会超过2.4元。
2.算一算。
师:根据题意怎样列式?
生:2.4×0.85。
师:看看淘气是这样列竖式的!
生:淘气这样把小数点对齐不对。
师:应该怎样列竖式?
生: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85×24,再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所以4要和5对齐,2和8对齐,不需要考虑小数点。
[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正确的小数乘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学生正确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学生尝试计算,全班交流,指名板演。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第二个竖式积的小数末尾的零去掉了。
生2:我觉得根据小数的性质,末尾的零是可以去掉的。
教师规范书写。
(三)概括算法。
师:通过探索,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如何计算?在小组内说一说。
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将乘数的末位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41页“练一练”第1题内容。
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教材41页“练一练”第3题内容。
同桌互批,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包 装
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将乘数的末位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