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秋冬季的生物 1(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秋冬季的生物 1(浙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1-08 19: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浙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秋冬季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气候环境季节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
  教学难点:会做资料收集,明确观察对象。
三、教学准备
  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春天,蝴蝶的卵变成了小毛虫,小树长出了嫩叶,嫩叶正好是小毛虫的食物。到了夏天,小树变了,小树开了花,小毛虫长成了蝴蝶。小毛虫、小树随春、夏季节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一年中气候怎样变。
  春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小毛虫从哪里来?
  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
  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它还有嫩叶吃吗?
  2.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
  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
  冬天呢?蝴蝶怎样过冬?小树怎样过冬?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
  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
  引导语:“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3.观察秋冬季的生物。
 猜测这些动植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说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动物过冬的故事。
  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动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
  指导学生看教材上记录表,明确怎样观察、记录。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4.全课总结。
  5.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植物进行跟踪观察。
拓展阅读:
冬眠的动物
  地球上可控制自己体温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可因环境温度改变而调节体温的动物,称为变温性动物,这些变温动物在冬天寒冷时,体温随着下降,而活动也跟着停止,此时体内对能量的消耗也随着减少,如此在不吃食物的状态下也能维持生命。
“冬眠”的种类分为3种,第一种为蛇及蛙等两栖爬虫类的冬眠,其体温与周围环境配合,如环境温度下降则体温跟着下降而进入冬眠状态,己无法进行调节。 第二种为松鼠等动物其体温于平时保持恒温性,在进行冬眠时,可将自己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周围之温度,但为了避免体液在0℃以下结冻,其体温维持在5℃之间。 第三种为熊类,熊在冬眠时其体温只下降几度℃,但能长时间不进食而呈睡眠状态,在严紧的分类下应该是近于睡眠和冬眠之间。冬眠的哺乳类动物与我们身体构造上一定有什么不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两者器官和组织没有差异性,只不过是冬眠的哺乳动物能够利用特殊因子来控制神经荷尔蒙系统调节器官的代谢状态,如果能找到这种控制的遗传因子,将来人类或其他动物进行冬眠也不无可能性。在我们台湾因为天气温暖,所以动物的冬眠时间应该很短暂,尤其是动物园内属于可冬眠性的动物在保温及避寒的设施下于冬天还是能活动自如的。 冬眠的哺乳动物 啮齿目 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 翼手目 蝙蝠 食虫目 刺猬 还有青蛙 蛇。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