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08 07: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襄阳市第二十七中学
王素娟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4. 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第一篇
千古文帝 ---- 隋的统一
第二篇
千 秋功 业 ----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第三篇
千 年一叹 ---- 隋朝的灭亡
第一篇
千 古 文 帝
—隋的统一
建立:
统一:
都城:
开朝皇帝:
1、隋朝的建立
581年,杨坚建 立隋朝
589年,统一南北。
长安
隋文帝
3.措施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
廉政爱民
材料一
  隋初 隋 盛 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经济繁荣
材料二: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
--宋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4.影响:
①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第二篇
千 秋 功 业
—开通大运河
开通大运河
材料: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
——改编自《话说运河》解说词
“阴柔一捺”的大运河修建于何时、目的何在?
605年起,陆续开凿。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东西走向
南北交通闭塞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记忆法:
一条运河
两千公里
三个城市
四段水路
五大河流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唐 皮日休
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
——《宋史·河渠志》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通典·州郡典》
原文大意:往北可以通到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他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 )
时 间
河 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隋朝开凿大运河表
功: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罪: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评价大运河:
第二篇
千 秋 功 业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如果你是主考官,下列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魏晋以来,
张有才
李富贵
皇帝
这样能不能选拔出有用的人才?
太不公平了!!
对我的统治有利吗?
不利
隋文帝
隋炀帝
科举制的诞生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设进士科
奠定基础
正式形成
“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材料一:唐玄宗统治时期,宰相共计34人,科举出身17人,占其1/2。其中开元年间的宰相共计26人,科举出身14人,约占其2/3。 ——数据统计于《唐朝历代宰相名录》
科举制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科举制度……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科举取士本着“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的原则……
——杨齐福《科举考试制度的再审视》
朝代 新建书院数目 涵盖省区数目
宋朝 711 18
元朝 296 19
明朝 1699 25
清朝 3868 31
材料三: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第三篇
千 年 一 叹
—隋朝的灭亡
材料一: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统治残暴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被部将杀死
隋炀帝本人
结合唐太宗和隋炀帝,你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总 结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篇千古文帝
1、隋的统一
第二篇千秋功业
1、开通大运河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第三篇 千年一叹
1、隋朝的灭亡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A
A
你来露一手
3、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4、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5、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B
B
你来露一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