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父亲的儿子
朱丽叶﹒加非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文与子之间的真挚感情。
2.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父与子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1、 由父亲节,引入新课。
父亲节起源
2、 检查予阅,学生交流。
1. 词语的音、形、义。
2. 文章主要内容。
3、 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表达的美好感情。
1. 轻声朗读思考:
(1) 课文题目如果改为:宇航员的儿子“合适吗?简述理由。
(2) 作者自称是“我父亲的儿子“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3) 他的父亲因此而认为这是“一生中自豪的时刻“这是为什么?
2. 交流
4、 教读课文,讨论选材与主首的关系。
1. 文章取名“我父亲的儿子”作用是什么?作文的题目,贯穿全文线索,体现文章主旨,得奖作品名称。
2. 作者为什么要把父亲与“我”之间的琐细往事一一交代?
5、 细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1. 细读第十五自然段。
2. 细读最后一节最后一句。
3. 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心理活动描写句作用。
6、 课文情感迁移
在你的生活中,列举你与家人间细小但最能体现亲情的事。
7、 本课总结,作业布置。
[教后感]
本文比较合适用轻声自由读来理解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感情,特别要重视人物心理活动体会,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父与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另外,指导学生学会这种写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