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6 23:0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十六年前的回忆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李大钊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邓小平题写碑文烈士汉白玉全身雕像李大钊烈士碑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生字籍 屉 怖 瞅 魔 胖 刑哼 峻 残 匪 窝 啃 舅jítìbúchǒumópàngxínghēngjùncánfěi wōkěn jiù 词语书籍 抽屉 恐怖 魔鬼 肥胖 苦刑 严峻 残暴 匪徒 窝头 啃完 瞅了瞅 哼一声 舅老爷阀( ) 娱( ) 僻( ) 怖( )
伐( ) 误( ) 避( ) 布( )宪( ) 胖( ) 刑( ) 绞( )
先( ) 伴( ) 型( ) 饺( )军阀伐木娱乐误会偏僻回避恐怖布置宪法先进肥胖伴随苦刑典型绞痛饺子1、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课文 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
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何处看出。
自读要求终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听朗读: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找出课文中点明时间的词句。
1927年4月28日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4月6日的早晨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28日黄昏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在这些时间里,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烧文件,出事了
4月6日的早晨 ——被捕了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被提审
28日黄昏 ——出拘留所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知道父亲被害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后照应首尾照应本文是回忆录。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着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第一段: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第三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第四段:写法庭上李大钊镇定、沉着。
第五段: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找出下列相照应的句子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那年春天,父亲每天每夜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再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有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永远忘不了—— 1927年4月28日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忠于革命事业记住4月28日被害十六年前的回忆总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