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

文档属性

名称 海陆的变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2-02 12:49:00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1、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 岩层,这能说明( )
A. 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地形也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2、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 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洪涝BA3、关于火山,下面哪句话是不正确的( )
A.火山喷发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
B.火山喷出物既有高温岩浆,也有水蒸汽等气体和火山灰等固体物
C.火山喷发后,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凝后常会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火山喷发会造成很大灾害,没有任何好处
?
4、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下面各选项均正确的是( )
①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②关紧门窗,躲到宽大的房间里。 ③迅速跑到空旷处,并远离高压线。④若来不及跑出屋外,则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⑤有人传说要发生地震,马上广为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DC5、下列不属于地形概念的是( )
A.山脉、高原 B.城市、农村
C.平原、盆地 D.丘陵、平原?
6 、关于地形变化,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一般都是稳定不变的
B.地形如果发生变化,都是剧烈的
C.地形变化与人类无关
D.地形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剧烈,有的缓慢BD7 、关于火山、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山喷发对人类来讲,既会造成灾难,也会带来好处
B.火山喷发后会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
C.地震发生前往往有一些异常现象
D.目前科学技术人员已能准确地预报各种地震?
8 、地震前常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据此可作为预报地震参考。下列几项中与地震预兆无关的是( )
A.地下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泡,地温明显增高 B.老鼠出洞、蚂蚁搬家,鸡犬不宁
C.家庭电路电压降低,电灯变暗,电风扇转速减慢 D.仪器测量到地形有微小变化?DC9 、破坏性地震的震级约为( )
A.3级以上 B.4级左右
C.5级以下 D.5级以上
?
10 、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靠近海洋的地方 B.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
C.沙漠或荒野中 D.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
?
11 、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 ( )
A.洋盆和海沟 B.褶皱山脉
C.裂谷 D.海沟、岛屿和海洋山脉?DDD12 、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____。在海底也是多种多样的,海底既有____,也有_____________,还有深深的______。
?
13 、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地形平原巨大的山岭海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地球内部变形断裂错动14.德国科学家________通过对世界地图观察,并经过进一步研究,在1910年,提出了____________学说。认为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____块大陆,以后逐渐______, “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这一学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_学说理论。该学说认为:地球上的________被分裂成六板块,分别是非洲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_板块、印度洋板块、 ________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在_______上慢慢地移动着。魏格纳大陆漂移一分裂板块构造岩石圈亚 欧太 平 洋美 洲软流圈15、根据材料分析。“大陆漂移说”提出时有这样一些事实: (a)大西洋两岸发现了相同的二亿年前中龙化石。 (b)大西洋两岸的岩层有的是连续的。 (c)陆地不能在海洋中漂移。 (d)大西洋两岸的地图不能完全拼合。 (e)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 (f)大西洋两岸的岩层不是全部连续的。 (1)上述观点,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_________。 (2)上述事实中,你认反对“大陆漂移说”漂移原因的事实是:_________。 (3)最近,科学家发现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上发现了煤矿,这对“大陆漂移说”是支持的还是否定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e 支持,煤炭是由于树木的高温高压形成的,南极天寒地冻不可能生长树木,所以如果大陆漂移说成立话,原来南极大陆是由其他地方漂移而来c, d,f 课件35张PPT。读一读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她曾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事实上,在地球的历史上,沧海桑田是时常发生的,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目前看到的地表形态,如陆地和海洋,陆地上的高山、深谷、平原、盆地等等,它们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不断演化而形成的。沧海桑田海陆的变迁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形成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此地以前曾是陆地,由于地壳下沉,才成为今天的海洋。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仔细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轮廓
你发现了什么? 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魏格纳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几乎能和非洲大陆凹进部分相吻合。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大洋。以后,原来的大陆分裂成几块,慢慢地漂移分离。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大陆漂移学说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中盯一体了。你对大陆漂移学说是反对,还是赞成呢?你能说出你的一些理由或证据吗?获取事实与证据:想一想,议一议有关猜想的内容和证据 过去人们对南极发现煤层迷惑不解,其实,在石炭纪时,南极正好位于南纬25度附近,是热带雨林地带。地球的昨天与今天考古界的惊异南极洲发现煤层!证据不足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大西洋两岸大陆不能完全拼合大西洋两岸大陆生物有亲缘关系有些岩层是连续的并不是所有岩层都连续发现了2.5亿年前爬行动物中龙的化石大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什么力量来撕裂?大陆并不漂浮在海洋上,怎么会漂移呢?南极洲的地层中有丰富的煤矿提出人:魏格纳(德国)。依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内容:联合古陆 七大洲、四大洋 (2亿年前) (现今)驱动力:地球自转离心力、天体引潮力。大 陆 漂 移 学 说二、寻找海底的秘密海洋探测技术发展
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图
观察海底地形图,找出“S”形海底山岭——海底扩张学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中部都有海底山岭。 当一厚一薄的两种地层相互碰撞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动手完成P110思考与讨论
思考:这和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的运动是否相同? 如果说海底在发生扩张,它的力量来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导致大陆的移动? 海底扩张学说:高温下水的对流将水的对流与软流圈中物质的流动相联系。软流层向上运动的物质从海岭中部涌升,并产生向两侧的挤压力。 海底扩张学说:
大洋中脊问题:说明海岭及其两侧的岩石新老关系。新老老海岭:大洋地壳诞生处海沟:大洋地壳消亡处大 洋 板 块 俯 冲 示 意 图基本观点: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海底扩张与更新学说找出六大板块
思考图中箭头所包含的意义。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三、板块学说和火山地震带——板块构造学说太 平 洋 板 块印度洋板块非 洲 板 块亚 欧 板 块南 极 洲 板 块美 洲 板 块阿拉伯半岛喜马拉亚山脉问题:1 哪一个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2 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3 喜马拉亚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归纳:火山和地震多分布
在板块交界处。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内稳边活” 板块的碰撞板块的碰撞板块的张裂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与张裂。
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东非大裂谷的扩张与红海的变迁练习1、东非大裂谷2、大西洋3、喜马拉雅山脉4、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板块内部的张裂)(板块的相互张裂)(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并在月球上放置了第一只激光反射器,利用激光反射原理精确地测算地球上不同测站之间的距离。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数据,已确定夏威夷与日本之间正以11.1厘米/年的速度靠拢,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之间正以6.8厘米/年的速度靠拢,上海与澳大利亚之间正以6厘米/年的速度靠拢;而北美与欧洲之间则以1.1~1.4厘米/年的速度互相分离。简介板块运动的证实: 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喜玛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提高。喜玛拉雅山红海地中海 根据测量,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语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四、小结1、解释海陆变迁的理论发展: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2、板块学说中,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为六个板块,分别是: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印度洋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