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讲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3.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
难点: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
【知识要点】
1.声源: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2.产生的原因:固、液、气振动时都可以发出声音;
3.声波:我们把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是声音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声音在固、液、气中都可以传播,我们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4.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波在介质中单位时间里所通过的距离;
特点:a.声音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b.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一般比气体中快;
c.在15℃的空气里面,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5.回声:当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障碍物之后,会 反射 回来,当原声和发射回来的声音时间间隔超过 0.1 秒,人就能区分原声和反射回来的声音,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做回声。
6. 声波的应用:
医疗上运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科学家用声音来探测海水的深度等等;
【典型例题】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2.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3.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不能传播 D.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4.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
A.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B.温度越低,声速越快
C.温度与声速快慢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下列关于声音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神经振动
C.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C.在0℃时,不同的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
D.在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的要大
二 、填空题
1.人说话时发声靠声带的__________,学生上课时听到同学的发言,通常这声音是靠__________传播来的。
2.为不忘国耻,福州市委、市政府在福州沦陷日,组织防空警报演练。市民听到的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产生_______发出的。
3.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来听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当琴弦振动而发声时振动就通过 和 传入耳中。
4.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
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米/秒,北宋时代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啼声,这是因为_____ ____ _。
6.你知道吗 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蛇能通过身体感受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所产生的振动,从而“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___传声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7.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
__________体、__________体的振动发生的。
三、综合题
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相应温度下传播速度的大小,请阅读表格,写出两条声音传播的特点。
物质 温度/℃ 每秒传播路程/米 物质 温度/℃ 每秒传播路程/米
空气 -10 325 水 0 1450
0 331 铁 0 4900
20 344 铜 0 3800
30 349 松木 0 3320
(1) ;
(2) 。
【课后练习】
1.把一只闹钟放在可抽气的玻璃罩内,如果闹钟正闹响,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则( )
A.钟声逐渐增强 B. 钟声逐渐减弱
C. 钟声逐渐减弱,后来逐渐增强 D.无法确定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胡的弦只要张紧就能发声
B .被埋在废墟里的人用硬物敲击墙壁是一种有效的自救方法
C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掌声则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3.下列现象中与声音的传播无关的是( ).
A.人站在地面可听见高空飞行的飞机的轰鸣声
B.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诱捕鱼群
C.通过长途电话可方便地与远方客人交谈
D.用二个圆盒,一根细棉线制成的“土电话”可以传声
4.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B.液体的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C.液体、气体的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D.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5.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不能传播 D.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6.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空气 B.水 C.松木 D.铁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月球上什么也听不见是因为月球上的物体不会振动;
B、声音在炎热的夏季比寒冷的冬天传播慢一些;
C、只要有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吹笛子发声的原因是空气柱的振动。
8.对于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有如下说法,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A)声源一定是振动的物体
(B)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C)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D)真空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大
9.“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声音 。我们把 的物体叫做声源 。
10 .大鼓被击打后发声时,用手按住鼓面,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
11、如图所示,把一敲响的音叉与一悬挂的泡沫小球接触时。发现小球被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______________,大量实验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
12、声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将声源的___________向四周传播。
13.在一根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用榔头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几次声音(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14.实验表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已知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那么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离人至少为 ( )
A、340米 B、170米 C、34米 D、17米
15.小华把耳朵贴在50米长的铁管的一端,另一名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次铁管,小华先后听到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相差 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秒)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B 点拔: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2.B 点拔:停止撞击后大钟任有轻微震动,会产生声音。
3.C 点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4.A 点拔: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5.D 点拔: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改变温度可以使声音的速度大于或者小于340m/s。
6.C 点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填空
1.振动、空气
2.震动
3.棒、牙齿
4.水
5.340、声音可以通过地面(固体)传播
6.固体
7.固、气
三、综合题
1.机械闹钟、B、泡沫>衣服>锡箔纸
点拔:音叉释放的声音响度太小因此不适合这个实验
2.(1)在空气(同一物质)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路程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2)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每秒传播路程不同。
四、迁移应用
1.A点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当计时员听到声音时运动员已经跑出了一定距离,此时才开始计算则运动员所跑距离小于100M因此成绩比实际的要好些。
2.C点拔:“燕子泥”的目的是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影响,因此是减弱回声。
3.C点拔:百米跑计时员不根据发令枪声计时是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速比声速快;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月球上没有空气无法传播声音。
4.C点拔:实际上只有当声音传播到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秒时,人才可以区分开回声。
5.D
6.D点拔:吸声材料是吸收声音的而非利用声音。
7.B点拔: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X108 m/s,声音在15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8.A点拔: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声音不能传播。
9.固体、空气
10.点拔:s=vt=340m/sX1.5m/2=255m
【课后练习】
1. B点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由于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响度也越来越小。
1. B点拔: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 C点拔:电话是电磁信号的传播而非真实的声音的传播。
1. D点拔: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1. D点拔:声音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1. D点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关系是:固体>液体>气体。
1. D
1. D点拔: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 震动、正在发声
1. 声源停止震动,声音就停止产生。
1. 弹开、振动、振动。
1. 波、振动
13.C点拔:声音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因此题中的声音可以通过铁管、管内的水以及空气传播,所以会有3次声音。
14.D点拔:s=vt=340m/sX0.1s/2=17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