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清塘荷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清塘荷韵》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09: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清塘荷韵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2.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说明: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老人86岁时的作品,数亩清塘,满池风荷,到底是什么牵动了这位世纪学人和国学大师的情怀?教师宜对季老诚朴而淡定、豁达又执着的为人;清净而雅致,从容又精到的为文做整体把握和理解。其实贯通全文的正是一种生命的精气神,也就是荷之所以触动作者、感染读者的这种内在神韵。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诵读品味感受荷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提升语文素质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初读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情感。
2、教学难点:反复地诵读和感受具体的文字,理解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说明:
语感,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内核,而文本解读的过程,应该是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探究情感,习得语感的过程。也是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和语文素质提升的过程。《清塘荷韵》美在荷塘中生命的律动和神韵。通过初读、圈划关键语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也就理请了文脉思路;通过诵读品味,感受具体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也就走进了文本。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起点,给学生阅读思考和探讨交流的时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荷的形象、荷塘的景致,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驻足;关于荷的诗文,也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陶醉。你能说说对荷塘的真实感受吗?2、结合预习,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季羡林。 1、交流对荷与荷塘的感受。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到荷的蓬勃生命力方面。学生可能会谈到的诗文有:《荷塘月色》、《爱莲说》、“江南可采莲……”“毕竟西湖六月中”,“小荷才露尖尖角”……2、谈季羡林。配合作者图片及文字,简介季羡林生平学术成就及创作。 1、对荷花荷塘感受的谈话,能激发学生对这篇散文的整体预热,有利于学生较快的走进文本。2、季老并不是学生所熟悉的作家,让学生通过预习,对其为人和为文作初步了解,对于把握本文的情感和思想也会很有帮助。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诵读课文,圈划出表明了作者情感发生了变化的语句,理清行文的线索。2、如果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你准备怎么概括?教师示例:恋荷(或者念荷)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并对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进行圈划。交流并明确:(1)“……再也不见什么荷花。”(2)“每次看到或想到,觉得是一块心病。”(3)“……下面就听天命了。”(4)“我的目光无法把荷从淤泥中吸出。”(5)“我总是请求他们手下留情。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6)“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没有白等。”(7)“……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8)“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9)“前年的夏天……晚上……今年夏天……”(10)“他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我为我的‘季荷’祝福。”2、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具体过程。交流并明确:恋荷(或者念荷)——种荷——盼荷(或者等荷)——护荷——赞荷(或者悟荷)——赏荷——祝荷护荷、赞荷、赏荷等处表明情感的关键句学生可能会筛选不到位,用两个字概括可能欠准,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就行了,不必拘泥于字眼。 整体感知是文本阅读的第一步,是走进文本深处的基础,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领学生学会从内容概括和情感把握两个密不可分的维度来整体阅读一篇文字。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深入文本品读荷韵 1、指名分别诵读5、6、7节文字,从作者对荷的情感变化过程来看,转折的关键点在哪里?2、品读5、6节文字,体悟荷之韵。3、齐读第7节文字,并再读第一句。4、指名分别诵读8到11节文字。如果触动季老情怀的只是荷的生存与拓展得力量,文章到第7节就可以结束了,下面的赏荷作者到底欣赏荷的什么? 1、圈划、诵读第7节作者叙议结合的文字,体味作者深情的赞美。第一句议论统领下面的文字:“自从”“一夜之间”“不到十几天的工夫”;“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几十枝扩散、蔓延、遮蔽、扩展、深水淤泥里走动。”2、圈划、品读、交流,体悟荷之韵。(1)“忽然出了奇迹”:“几个圆圆的绿叶”“细弱单薄,可怜兮兮的平卧水面上”“五六个叶片”“浮动仍是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2)“真正的奇迹”:“一夜之间突然一大片”“严冬的冰水下并没有停止行动”“惊人的快”“部分覆盖”“几天之内”“不小一部分覆盖”““跃出水面”“亭亭荷叶”。3、诵读交流“天地萌生万物……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4、诵读、品味8到11节,重点品读第8节文字,理解作者深蕴其中的情感。“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寄托了作者一种与众不同的、超凡脱俗的境界与追求。 作者对清塘荷韵的抒写以第8节第一句分为荷叶和荷花两个部分,前者赞美荷的生存和拓展的生命力量,后者则崇尚一种超凡脱俗的追求与境界,对荷韵的感悟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阅读设计。
探究主旨 触动作者情怀的清塘荷韵到底是什么? 交流探讨一种不畏艰难的惊人的生存力量;一种与众不同的超凡的精神境界。 阅读主旨的探究,是文本的,也是个性的。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交流探讨,把握全文的情感与思想。
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推荐阅读三本书:《牛棚杂忆》《清塘荷韵》《我的人生感悟》 精读、泛读结合,阅读、随笔结合,评点、交流结合。完成系列随笔,走近季羡林。 教材总归是例子,阅读总以量为先,读写结合重在指导,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思路点拨
阅读教学的视角是开放的,形式是多样的。让学生充分了解季羡林其人其文并阅读《牛棚杂忆》、《清塘荷韵》、《我的人生感悟》和《季羡林文集》,然后围绕问题——“触动86岁季老情怀的清塘之荷韵到底是什么?”,师生共同探究,设计教学活动。
练习举隅
1、季老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清净而雅致,请选择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作简要赏析。
2、文章第2节作者说“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文章第8节作者说“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文末作者又说“我为我的‘季荷’祝福”。你能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吗?结合你对季老的了解,对荷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你能对《清塘荷韵》这篇散文提出一些质疑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