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南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战国.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北朝:南朝:温故知新隋朝统一前的南北局势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581年长 安杨坚隋文帝杨坚“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赵翼(清)2、隋朝的统一时间:
人物:
标志事件:589年
隋文帝
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3、隋的统一的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隋唐的繁荣打下基础。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合作探究:对比隋初和隋盛,你得出何结论?(隋朝社会经济繁荣)4. 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5、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长安:今陕西西安江都:今江苏扬州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时)涿郡北京通济渠余杭杭州济渠永河南江洛阳 沟邗小组合作完成:
三点
四段
五河假如让你运粮食从余杭到东都,你能正确表述这条航运路线吗?记法:五河一条大运河两千多千米四段三点海[hǎi]河
(害河)黄[huáng]河淮[huái]河
(坏河)长江钱塘江大运河: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605年—610年 隋炀帝下令征发几百万劳动人民开凿大运河工程,工匠为造船日夜在水里干活,有人为了逃徭役自断手脚。隋炀帝南巡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看琼花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时)2.三点四段五河:P3 图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1.经过隋文帝的治理, 隋朝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小组合作: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潜商旅,来往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177
材料二: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潜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焉。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材料三:唯汴水(注:通济渠段)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宋史?河渠三》志第46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时)2.三点四段五河:P3 图3.作用:加强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 .用猪肝、猪腰子、猪肚子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考不上叫落第或下第) 及第粥探花及第坊,位于沙溪镇龙瑞村,建于同治元年(1862)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门弟的高低选官 从隋朝起……嘿嘿……科举制读书 科举科:考试科目举:选拔人才科考做官状元之路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 贡士(会元) 举人(解元) 县、州、府,一年一次省会,三年一次京试,乡试的第二年进士 (状元)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2.隋炀帝时设进士科1.隋文帝用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讨论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
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 带来什么变化?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2.隋炀帝时设进士科1.隋文帝用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3.科举制的影响: P3“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2. 隋末农民大起义 (山东)“好头颅 谁当斩之”四. 隋朝灭亡 618年 P4隋炀帝仗恃国力富强,骄奢淫逸,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他为营建东都洛阳?、?开发运河、修筑长城,10余年间调发扰动不下1000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炀帝亲征吐谷浑后,又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位于今朝鲜半岛)。大业八年至十年?,曾3次向高句丽出兵.1.隋炀帝的暴政秦朝、隋朝有什么相似?统一伟大工程暴政短命创立新制度小组合作:秦朝.隋朝假如我生活在隋朝1、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2、隋文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4、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四、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2、条件隋文帝在位励精图治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隋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使得征发两百多万人进行开凿运河成为可能;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作为基础。3、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2、隋朝的灭亡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