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液体压强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9.2液体压强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4-08 06: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9.2液体的压强 说课人:王丽说课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说明教学过程分析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学特色说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结合本单元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科学探究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结合我校制定的“导--学--测”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说课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说明
教学过程分析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特色说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准备科学探究 演示实验法 启发 诱导法 小组讨论法 思维导图法 导学测模式 讲义资料 ppt学生准备:液体压强仪,盛水桶教师准备:气球、烧杯液体压强仪,盛水桶 矿泉水瓶等说课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说明教学过程分析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特色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难点重点说课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说明
教学过程分析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特色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设计 三张图片,三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设计橡皮膜凸出,说明了什么问题?液体对容器底面侧面有压强。结论:原因:液体受到重力,有流动性。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方向?深度?密度?二、实验探究:教学过程设计 仪 器 介 绍当压强计探头的薄膜上受到挤压时,U型 管的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液面高 度差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教学过程设计 实 验 方 案 器材:微小压强计,盛有水的容器,刻度尺。目的: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的变量:液体的密度 液体的深度。教学过程设计结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教学过程设计 实 验 方 案 器材:微小压强计,盛有水的容器,刻度尺。目的:探究液体压强与所处深度的关系。控制的变量:液体的密度。器材:微小压强计,分别盛有水、盐水和酒精的三种容器,刻度尺。 目的: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的变量:液体的深度。教学过程设计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容器底部的深度是h1还是h2? h1h1和h2哪个是图中红点处液体的深度?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 h1结论: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教学过程设计结论: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
越大.教学过程设计1、在以下各图中比较a、b、c各点
的压强大小?a?b?ca??a?b?b酒精水(1)(2)(3)学习检测2. 如图13-5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B处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 有压强,从B孔射出的水喷得更急些,说明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3.如图13-6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侧壁深度PA<PB<PC学习检测教学过程设计水柱的体积为V=Sh 水的密度为ρ
水柱的质量为m=Vρ
水柱对截面S的压力为
F=G=mg
=Vρg
=Shρg
水柱对截面S的压强为
p=F/S
=Shρg/S
=ρghhS1、一潜水员在水下50m处游动,他距河底20m,他受到水对他的压强是多大?解:p=ρgh=1.0×103kg/m3×9.8N/kg×50m
=4.9×104Pa
答:他受到水对他的压强是4.9×104Pa学习检测2.轮船舱底在水面下3.5米,舱底穿了一个面积为0.2米2的洞,要想堵住这个洞,需要对挡板施加多大的力?(取g=10牛/千克)解:p = ρ水g h
  = 1.0×103千克/米3 × 10牛/千克 × 3.5米
  = 3.5 ×104帕
 F= p s= 3.5 ×104帕× 0.2米2=7000牛

答:需要对挡板施加7000牛的力。学习检测1、如图,两管中盛有同种液体,这两个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相比较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h甲乙2、上题中若甲乙两管中盛有质量相同的液体,则液体对管底部的压强相比较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CA挑战中考3.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挑战中考液体
压强液体压强特点,
与深度和密度有关、液体压强的大小
P=ρgh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设计说课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说明教学过程分析学习效果评价教学特色说明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知识和
技能的评价过程与方法
的评价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评价
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课堂上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倾听学生的表述。观察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活动,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自信心。说课内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说明教学过程分析学习效果评价教学特色说明1、以“导—学—测”教学模式,提出主问题让学生
思考,教师启发引导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及
时把所学的理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探究教学模式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合作意识。3、思维导图的应用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特色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