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课前听写1、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什么?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朝代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
3、指南针的发明时间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
4、火药的发明带来什么影响?
瓦子
毕昇、北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宋、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1、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地方、中央)?
3、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哪些?
4、明朝政府规定的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5、明代引进哪些原产南美洲的粮食作物?
6、明代出现哪些商帮?自主预习阅读材料,概括明朝建立的背景?元末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元顺帝 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导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霸业的——背景明朝的建立个人档案姓名:
别名:
民族:
学历:
职业:
座右铭:朱元璋 朱重八汉无文凭,曾自学过放牛、和尚、造反、皇帝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历代帝王相貌“以唐太宗为最伟,明太祖为最奇”明朝的建立大都临清济南汴梁开封颍州阜阳凤阳东北应天南京杭州潼关蕲水浠水大同上都正蓝旗东渤海海东黄河大江江长刘福通徐寿辉濠州刘福通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起义军活动地区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明军北伐路线元顺帝北逃路线朱元璋是如何实现华丽变身的呢?时势造英雄
建立大明国明朝的建立 “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建立霸业后的烦恼
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
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
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
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
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朱元璋强化皇权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中央 布政使司
( )按察使司
( )都指挥使司( )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民政财政司法军务行中书省地方朱元璋强化皇权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从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地方朱元璋强化皇权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相权威胁皇权中央朱元璋强化皇权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皇帝中书省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中央朱元璋强化皇权②为分散兵权,朱元璋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中央朱元璋强化皇权①明太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居民。职能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强化皇权②明成祖设立东厂。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东
厂
腰
牌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强化皇权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朱元璋强化皇权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影响朱元璋强化皇权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现向天下招纳贤士……皇
榜科举考试的变化 王生看到告示之后,于是他回家积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要怎样备考呢? 家里人纷纷为他出谋划策。
父亲说:“熟读诸子百家的书籍。”
叔叔说:“写文章观点要独特创新。”
舅舅说:“写文章文体要灵活多样。”思考:你认为他家人的建议能采纳吗?为什么? 科举考试的变化措施(1)考试内容:
(2)答题观点:
(3)答题格式:《四书》《五经》《四书集注》八股文八股取士的弊端: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科举考试的变化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影响科举考试的变化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引进经济作物——农业经济的发展①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凡棉布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手工业经济的发展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手工业经济的发展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2012年拍卖会成交价为6.3亿元人民币。明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2013年拍卖成交价为1.1亿人民币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大罐,2007年拍卖会拍卖成交价为2970万元人民币手工业经济的发展①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北京城《皇都积胜图》商业经济的发展②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徽商,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商业经济的发展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乔家大院经济的发展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经济的发展课堂小结一、明朝的建立
1.时间:1368年 2.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3.都城:应天府 。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1)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
(2)中央: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
2.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
1.内容:“四书”“五经”;朱熹的《四书集注》。2.形式:“八股文”。
3.危害: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商业:(1)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2)商帮: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