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航天女英雄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航天女英雄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13:20:00

文档简介

www. 中考资源网
《航天女英雄——女教师克里斯塔 麦考利夫追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围绕航天英雄这一主题,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2、理解英雄行为,感悟英雄品质。
3、体会航天英雄牺牲后人们的悲痛情感,培养大胆对课文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麦考利夫的英雄品质是如何体现的。
[学习内容]
整体感知,传达出内心的震撼。
一提到英雄,我们就会想起在革命战争时代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勇士,他们担当起拯救苦难祖国的重任,慷慨赴难,血沃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是革命年代的英雄,他们以自身的言行铸成这一时期英雄的内涵。战争渐渐远去,和平的阳光温暖着神州大地,拂去了战争的烟云,而英雄的形象却从来没有在我们心中消失过。在和平年代里,英雄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是指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需要理解其英雄行为,感受英雄品质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麦考利夫这位航天女英雄,明知艰险,勇者无惧。当得知美国国家宇航局决定挑选一名普通教师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入太空时,竟有上万人报名!麦考利夫就是其中一员,她立刻向宇航局报名,没有犹豫,有的是挑战的热情。她与男性竞相争辉,她无惧艰难,这是英雄迈出的第一步。两个孩子给他们37岁的母亲的支持犹如一针强心剂,让麦考利夫更是坚定信心,含笑感激。
英雄不怕考验,英雄不怕磨难。虽然身体健壮,可她只是一个普通教师,而且只是一名女性,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后来,四个月的训练如同一支支利刃考验着她、威逼着她,稍有松懈,稍有退缩,稍有犹豫,等待她的将是退出。失重、颠簸、呕吐……这些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都未能动摇她内心的飞行梦想,她都用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对太空的向往给予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刻她完成了英雄的塑造。
将生死置之度外,肩负使命,并且时刻不忘作为教师的责任,自信而又美丽。登机时仍想着在太空中给几百万美国学生讲两堂课,这是作为教师最本我的美丽。“在登上航天飞机的最后一刻,她回过头来,对着电视镜头,对着她的学生们,也对着整个人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笑容,这最后的笑容,异常灿烂夺目,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记叙了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积极投身航天事业,挑战困难,英勇牺牲的事迹,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深切悼念之情。词典上看:“英雄”有三种解释: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例如英雄好汉。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在和平年代,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勇于向困难挑战,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就是英雄。麦考利夫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乘“挑战者”号飞入太空,表明她具有英雄品质。
默读课文,课文内容可作如下概括:
1、开头:神圣的日子。
2、报名:光荣的使命。
3、训练:严峻的考验。
4、告别:激动的场面。
5、失事:强烈的悲恸。
6、结尾:永远的怀念。
[研读与赏析]
1、里根总统为什么决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
人类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者去探索。而教师虽然是普通人,却是青少年的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教师进入太空,既是对教育引导作用的重视与肯定,也是利用这种作用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行为。
2、关于课文结尾一段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麦考利夫上了最后一课?“挑战者”为什么打上引号?
虽然麦考利夫为航天事业英勇献身了,但这种精神会教育学生和孩子们。“挑战者”加上引号有特殊的意义,“挑战者”是航天飞机的名字,代表了人类向科学尖端挑战,在这里称麦考利夫为“挑战者”, 是对她的英雄壮举的充分肯定。
[学法指导]
1、重点放在对“英雄”含义的理解上,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2、查找有关航天史的资料,了解人类为此作出的努力,以便加深对“英雄”的理解。
3、在讨论中完成对麦考利夫“英雄”形象的认识。
[体验反思]
1、读完全文,最震撼你心灵的是哪一幕?用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准备用深情叙述或朗读传达出你内心的震撼。
2、同麦考利夫竞逐同一机会的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在“挑战者”号爆炸的当天晚上,填词、作曲唱出了一首新歌《为我翱翔》:
我猜想你可能现在才知道
  我当初也希望升入太空
  我希望能够搭乘那支火箭升入天堂
  我希望为每一位男子翱翔
  每一位儿童、还有每一位母亲……
  她为我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翱翔
她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
  她为我们发出了自己的光亮
  她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精神和全部
  他们为我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翱翔
  他们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
  给予梦想以机会,梦想能够成真
  未来成功的希望真切而真实
  人类是“地球”号飞船之子
  未来属于我们大家
同学们,为了表达我们对英雄的缅怀,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拓展延伸]
1、自己试着写两句碑文,借以表达我们对航天英雄的悲痛和敬意。
如:“挑战”号上永远的挑战者
梦想在宇宙上飘扬
2、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9秒,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又辉煌的时刻,你知道吗?说说你所知道的内容以及你的感受。
PAGE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航天女英雄导学练测资料包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颠簸b :上下震荡。
簇c”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轻松自如:文中是不紧张,不变常态的意思。
茫然若失:心中恍惚如有所失。
面面相觑q”: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悲恸t ng:非常悲哀。
斩钉截ji 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打退堂鼓: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
欢声雷动:欢呼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场面。
刹ch 那:极短的时间。
殷红:带黑的红色。
深邃su :深远。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绪源,当代作家。
2、相关知识:
美国航天飞机飞行简况
美国是在1972年开始决定研制航天飞机的。经过9年的研制过程,几遭挫折,几度推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终于在1981年4月12日上天了。经过54个牛小时的飞行,绕地球运行36圈,“哥伦比亚”号在4月14日按计划返回大气层,安全着陆,美国航天飞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美国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自1981年4月12日至1986年1月12日,美国航天飞机共进行了24次宇宙飞行。执行飞行任务的宇航员共125名。他们分别乘“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和“阿特兰蒂斯”号4架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进行了各种飞行试验。在125名乘员中,不仅有美国的女宇航员、黑人宇航员、华裔宇航员,还有西德、加拿大、法国,荷兰、墨西哥等国的科学家,以及沙特亲王。
航天飞机每次飞行都有特定的飞行任务。在第一次至第四次飞行时主要任务是试飞,检验各种部件性能和热应力。在以后的历次飞行中主要任务有:施放和维修卫星、进行各种科学试验和大型太空建筑骨架搭建试验。航天飞机也执行特别的任务,如在第15次和第21次飞行中就执行了绝密性的军事任务,施放各种防卫系统试验卫星
美国航天飞机在24次飞行中,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也出过不少故障,有些甚至是十分严重的。如在第二次试飞时.由于机上的燃料电池发生故障,航天飞机被迫提前返航。在第四次飞行中,两个火箭助推器沉人大西洋。在第五次飞行中,由于航天服出丁毛病,致使太空行走汁划流产。在第16次飞行中,损坏了100多块隔热瓦,航天飞机下降时,—个轮胎烧破。在第18次飞行中进行的激光反射试验第一次失败,在进行第二次试验时才成功。航天飞机在第19次发射时,出现了严重险情,它的三个主发动机中的—个由于热传感器失灵,只开动了5分48秒,提前三分多种熄火。当时“挑战者”号已飞离地面112公里,尚未入轨。载人宇宙飞行器的发动机在人轨前熄火 这在美国20多年的载人太空飞行史上还是第一次。在第20次发射时,由于雷阵雨和机载电脑发生故障,航天飞机两次推迟发射。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时,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失事的“挑战者”号的7名宇航员
他们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四面八方——从南加利福尼亚州到华盛顿州;从俄亥俄到纽约州的莫霍克;从夏威夷到北加罗林那和纽约州的巴法洛。他们彼此很不相同。但他们每个人的追求和肩负的使命却又是那样的一致。
我们记得迪克·司各比。我们从升空的“挑战者”号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来自这位机长之口。在参加太空计划之前,他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级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熟悉的伙伴。
我们记得迈克·史密斯,作为战斗机飞行员获得过的奖章戴满了胸前,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来自一个国家的敢斗银星十字勋章。
我们还记得被朋友们称为J.R.的朱蒂丝·莱恩尼科,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想为人民有所贡献。在余暇时间,她常常弹着钢琴在音乐中寻求美的享受。
我们也不会忘记孩提时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夏威夷的麦卡达美亚墓地里跑来跑去的埃里林·奥尼佐卡。他早就梦想着有一天去月球旅行。他告诉人们:多亏成为一名飞行员,他才能够实现他的生涯中那些令人难忘的成就。
还有那个曾告诉人们是南加州的棉田锤炼了他坚毅性格的罗纳德·麦克耐尔。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管。啊,让(罗纳德的爱称),我们将永远怀念你的萨克管,我们将要建成你梦想的空间站。
我们记得格里高利·杰维斯,在那次致命的飞行中他正随身带着他的母校巴法洛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面旗子。“是给开辟我未来道路的人们的小小纪念品。”他说。
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象力的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励我们。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她的学牛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她以这次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
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这些杰出的专家、科学家、冒险家,这些艺术家、教师和家庭中的男、女成员们。我们将珍爱任伺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成功和勇敢的故事,真正的美国英雄的故事。
(摘自《里根总统对失事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全体机组人员的颂词》)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记叙了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人选参加航天飞行、进行严格训练、满怀信心登机的情况,以及航天飞机失事后全美的反响和人们悼念航天英雄的情景,表现了麦考利夫迎战困难、坚持拼搏的顽强意志,赞颂了她探索宇宙的勇气和热爱事业的精神。
二、文章脉络
全文18节,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2两节):交代女英雄麦考利夫英勇献身的日子。“所有的日历都翻倒了这一页”,表明人人关注;“早就期待着”,表明这个日子不一般。
第二部分(第3-9节):叙述女教师麦考利夫被选中成为即将进入太空的第一名普通人,以及她经受考验、严格训练的情况。分三层。
第1层(第3、4两节):写宇航局和里根总统决定挑选一名教师乘坐“挑战者”号飞入太空。先写决定挑选教师,然后议论挑选教师的意义。
第2层(第5-7节):写麦考利夫报名并被选中。
第3层(第8、9两节):写麦考利夫以顽强的毅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通过了严格的训练。
第三部分(第10-12节):写“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前人们为麦考利夫送行的情况和起飞时人们欢乐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3—17节):写“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和人们的反响。分三层。
第1层(第13节):写航天飞机失事。
第2层(第14—16节):写人们对航天飞机失事的反响和对航天英雄的悼念。由观礼台写到康科德中学,再写到整个美国。人们哀悼遇难英雄的行动有:国会中断会议,全美各地降半旗,投花圈到海面,升起7个黑色气球,两万多人用手电照射夜空。
第3层(第17节):概述航天飞行不因“挑战者”号失事而止步。
第五部分(第]8节):指出各国少年儿童将永远记住航天女英雄——麦考利夫。
三、写作方法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全文围绕题目“航天女英雄”着墨,能展现麦考利夫精神品质的写得详,如报名填表、参加训练、登机之前的送行情况都用了较多的笔墨。航天飞机失事后写学生、民众、政府的反映,也都扣住麦考利夫:第14节写观礼台上人们失声大哭,随即写到孩子们仿佛彼此询问,“难道亲爱的麦考利夫老师真在里边 ……”第15节则全写麦考利夫就教的学校一一康科德中学师生的反响,第16节提到麦考利夫曾经就学的大学升起了7个黑色气球,还说用手电照射夜空的孩子们“同亲爱的麦考利夫老师交流着感情,以弥补那两节盼望已久的‘太空课’吧”。而写航天飞机爆炸情景和美国航天飞行不因此事而止步这两方面内容则用墨不多,至于同时献身的另六位宇航员则只字未提。这样有详有略,既讲清了事情的过程和相关情况,又突出了重点,表达丁中心。
用语浅易,有针对性。本文发表于《儿童时代》,读者为少年儿童,针对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文章语言通俗浅近,几乎不用专业术语,而且采用说故事的口吻行文,很能吸引小读者。文中写8岁的史考特和5岁的卡罗琳的话语,洋溢着童真稚气,更能激起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重难点导析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O圈伸缩困难导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2001年2月美国高级工程师博伊斯乔利揭开了这次飞机爆炸的神秘面纱。原来,航天飞机要靠一台巨大的固体燃料发动机(长达38.4米)做动力,由于铁路无法运输,不得不把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分成几部分,用船运到佛罗里达,然后在发射现场进行组装,而各部分的结合处是由两条名叫O圈的橡胶带完成。“挑战者”号发射那天,天气非常寒冷,这些O圈变得非常坚硬,伸缩就更加困难,点火后,每个部分由于受到巨大压力,都会像气球一样被“吹”起来,O圈不能随着钢圈一起扩张来弥合缝隙,导致助推器(火箭)的燃料外泄,进而发生爆炸。
【练习解答】
第一题:设计此题旨在引起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无论学生选取课文中的哪一点来谈,只要他言之有理,感受真切,就应该予以肯定。就一般感受而言,送麦考利夫上飞机和飞机失事后人们的悲痛以及两万余人举着手电照射深邃的夜空等场面是令人震撼的。
第二题:设计这一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搜集和利用材料。麦考利夫积极报名投身航天事业,经受了训练的严峻考验。具体内容参见课文。
第三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坠毁后,麦考利夫的学生“茫然”若失地面面相觑,当他们醒悟过来时,“有的号啕大哭,有的怔怔地流泪,有的还在痴痴呆呆地直瞪着电视屏幕……”民众“憋不住内心的悲痛,一个个失声大哭起来”,美国“国会”中断会议为遇难者默哀,“华盛顿和全美各地降下了半旗……”表示哀悼。
第四题:
1.本文是为《儿童时代》杂志而写,是给儿童们阅读的,所以写到航天女英雄时特别提到麦考利夫的儿子。但文章写作的主要目的还不在这里。妈妈与一万多人竞争参加宇航飞行,是史考特给妈妈鼓气,祝贺妈妈竞争成功。如果妈妈是英雄,儿子和妈妈一样具有英雄品质。当妈妈即将登上飞机时,为了科学探索,为了表示对妈妈的关爱,史考特把自己心爱的精心喂养的青蛙送给妈妈,不也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优秀品质吗?妈妈“看到儿子的身上,流着跟她一样的血……”要理解这一句话的意思,它的含义恐怕也就在这里。
2.麦考利夫原准备在太空中给几百万美国学生讲两堂课。第一堂课讲述太空见闻,第二堂课谈的是航天飞行的目的和意义。因为意外事故的发生,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她以自己的英勇献身为学生和孩子们上了最后一堂课,这最后一课的内容就是教育孩子们要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贡献。
【类文品读】
她们为人类翱翔
这是我们不愿提起却必须面对的悲剧:迄今为止,在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已有22人遇难,在这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英雄们当中有4位女性,她们是:朱迪恩·雷斯尼克,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卡尔帕娜·沙拉,劳雷尔·克拉克。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给布什的慰问电中说:“7名宇航员中有1名印度裔女科学家,这使印度人民感到尤其悲痛。”同样,我们要说,在22名遇难宇航员中有4名女性,这也使我们的心情分外沉重。
但沉重、忧伤绝不是我们心情的全部,在悲痛之余,有一种骄傲、有一种自豪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是的,我们要站在宇宙之巅,一千次一万次地大声呼喊:雷斯尼克,麦考利夫,沙拉,克拉克,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你们是我们的自豪!
因为她们已经用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勇气、意志和信念向世人证明,她们值得我们如此敬仰。
回望人类的科学史,在一个非常漫长的阶段,女性和科学几乎绝缘,群星闪耀中,我们难觅女性的身影。而今天,女性已经成为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在科学的天空中,她们与男性竞相争辉。这一切的获得,有赖于社会的进步,更有赖于女性自身不懈的努力。沙拉的成长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在印度一个偏僻小镇长大的女性,沙拉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小镇姑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氛围中,沙拉的就学之路曾经走得非常艰难,但这些都未能动摇她内心的飞行梦想。在印度旁遮普工学院航天工程专业就读时,她是班里唯一的女生。在后来的航天事业中,她也曾经有过挫折。1997年,她首次执行航天任务时,曾被认为操作失误。尽管后来调查表明.不是她的错,她被评价为“了不起的宇航员”。但那时她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什么偏偏是她遭到误解,是不是她的女性身份“连累”了她 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高科技的航天领域内,女性要赢得人们的信任,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展示更强的实力。
关于科学的作用,爱因斯坦有如下精辟的论述:科学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人类事务。第一种方式是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带有教育性质——它作用于人的心灵。尽管它似乎不很明显,但确实与第一种方式的影响一样深刻。目前,我们还不十分清楚“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这16天的航空探索中给世人留下了什么科学成果,但宇航员们对科学的热爱、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无疑是对人类的一份巨大的精神馈赠。正像印度女飞行员塔塔影响了沙拉的人生一样,沙拉她们也将深刻地、长远地影响着后来的女性们。
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后,曾和麦考利夫竞逐同一机会的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被深深触动。为纪念麦考利夫和其他遇难的宇航员,他自己填词、谱曲,创作了《为我翱翔》这首歌,他唱到:她为每一个人翱翔,她为每一个人追寻更为光明之日;她为我们发出了自己的光亮,她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精神和全部。
今天,我们要再一次吟唱丹佛的这首歌,纪念遇难的宇航员们,纪念雷斯尼克,麦考利夫,沙拉,克拉克。
当我们怀念她们时,请仰望蓝天。那里,有她们在翱翔。
1.牢记并掌握下列词语,为加点字注音:
翱翔(  ) 偏僻(  ) 精辟(  ) 馈赠(  )
2.文章开头为什么说“我们不愿提起却必须面对”
3.文中的“她们”指的是哪些人 把她们的名字逐一列举出来有什么含义
4.为什么说“她们为人类翱翔”
5.“我们”为什么要为“她们”感到自豪
6.文中的“沙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7.“科学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人类事务”一句中的“两种方式”指的是哪两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各举一例证明它们对人类事务的影响吗
(参考答案:1、略 2、“不愿提起”是因为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悲剧,提起它人们心情分外沉重;“必须面对”是因为不能忘记为航天事业献身的英雄们,人类不能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 3、她们是:朱迪恩·雷斯尼克,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卡尔帕娜·沙拉,劳雷尔·克拉克。是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牺牲的女英雄。 4、因为她们代表着人类向宇宙挑战,为我们发出了自己的光亮,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精神和全部。 5、因为她们有着对科学的热爱、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一往无前的昌险精神,同时还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勇气、意志和信念。 6、是坚强、执著、热爱航天事业的人。 7、略)
二.同步练测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颠簸(  ) 簇拥(  ) 欣慰(  ) 浩渺(  )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⑴他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伸出了手,麦考利夫含着笑,很    (感激  感动  激动)地同他握了握手。
⑵紧接着,她就面临了    (严峻  严厉  严肃)的考验——要在休斯敦的宇航中心接受4个月的严格训练。
⑶这是    (欣慰  欣喜  欢欣)的眼泪,因为她看到儿子的身上,流着跟她一样的血……
3、麦考利夫牺牲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新闻工作者提出申请要求参加下一次飞行?
4、麦考利夫遇难的当天晚上,两万多人用手电向太空照射,这一幕感人之处在哪里?
5、“最后,里根总统决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
⑴为什么里根总统认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
⑵你将如何评价里根总统的这一决定?
6、课文中为什么称麦考利夫为“挑战者”?
二、同步解读
①忽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航天飞机在一瞬间迸出了刺眼的火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包围了它!这艘牵系着几百万美国师生神经的“挑战者”号,拖着两条长长的火龙,开始迅速地下坠,完全失去控制地下坠……
②观礼台上的人们最先明白过来,在呆了几秒钟之后,人们再也憋不住内心的悲痛,一个个失声大哭起来。只有孩子们,还在茫然若失地面面相觑,苍白的脸色和绝望的眼神,仿佛在彼此询问:难道亲爱的麦考利夫老师真在里边 难道她真会永远消失在这么晴朗的空中 ……
③在康科德中学,管乐队在一刹那间停止了演奏,礼堂里死一般寂静,每个人的心都像提到了半空。电视屏幕里,火球还在下坠,下坠……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踮着脚站在后排的那三个女教师,几乎在同一瞬间“哇”地哭出了声,三个人抱成了一团。孩子们醒悟过来了,有的号啕大哭,有的      地流泪,有的还在      地直瞪着电视屏幕,脸上毫无表情……一位老教师迅速地关上了电视机,一边强忍着悲恸,组织老师们分头给家长打电话,把孩子们领回家。
④悲痛的气氛笼罩着美国。这一天,国会中断了会议,为遇难者默哀。华盛顿和全美各地降下了半旗,平时灯火辉煌的纽约帝国大厦熄灭了灯光。一架直升机,将一个巨大的花圈投入“挑战者”号坠落的海面,花圈上衬着7朵殷红的麝香石竹,代表航天飞机上7名遇难的英雄。在麦考利夫曾经就学的麻省弗雷明汉州立大学,升起了7个黑色的气球。而最感人的,是在麦考利夫遇难的当晚,在佛罗里达州的大西洋沿岸,竟有两万多人高举着手电,向着浩渺的深邃的夜空照射。其中多半是孩子,是同刚刚失去母亲的史考特和卡罗琳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也许,他们是在用自己特殊的灯语,同亲爱的麦考利夫老师交流着感情,以弥补那两节盼望已久的“太空课”吧……
⑤然而,人们并没有被这意外事件吓倒。按原先的规定,下一个飞向太空的普通公民应当是新闻工作者,当时已有1700名记者、编辑和摄影师提出了申请;爆炸发生后,没有一人撤回申请,却有许多勇士争着打电话,要求让他们参加下一次的航天飞行。
⑥麦考利夫以她的英勇献身.为她的学生和孩子们上了最后——课。各国的少年儿童将会像美国儿童一样,永远记住这位航天女英雄,记住这位来自康科德中学的“挑战者”。
7、在文中横线上填人恰当的词语。
8、当悲剧发生后,麦考利夫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表现 请在文中标划出相应的语句。
9.阅读第⑤段,请问:假如你也是一位新闻工作者,你会不会也提出同样的申请,为什么
10.麦考利夫“为她的学生和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这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三、美文赏读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①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
“船长叫我吗 ”
“炉子怎么样了 ”
“海水淹了。”
“火呢 ”。
“灭了。”
“机器怎样 ”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②
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已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已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芳,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11.面对猝然而至的变故,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而船长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2.文段中,详细描写了船长和船员的对话,有何用意
13.如何理解画线句子① 难道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
14.读画线句子②,你如何理解船长的行为
15.谈谈你对船长的看法。
16.面对哈尔威船长,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送他一句名言吧。
(参考答案:1.略 2.⑴感激⑵严峻⑶欣慰 3.这说明麦考利夫的英勇壮举鼓舞了更多的勇士,他们要继承麦考利夫的遗愿,完成进一步探索太空的事业。 4.这一举动表现了人们对麦考利夫的深深怀念,表现了人们对宇宙奥秘探索的愿望。 5.⑴因为让教师开开创普通人航天的道理将吸引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投身这一伟大的事业。⑵略 6.因为麦考利夫是第一个将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她将冒着生命危险在太空中给美国几百万孩子讲两堂课,这都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 7.怔怔、痴痴呆呆 8、“有的号啕大哭……脸上毫无表情” 9、说出理由即可 10、为了理想而献身(意思对即可) 11.人们慌乱,失魂落魄,惊恐万分,争先恐后地逃生。船长镇定自若,处理果断,舍己救人,感受到船长的人格魅力,灵魂的伟大(成理成文即可) 12.表现船长的镇定自若和有条不紊以及他丰富的经验。 13.没有,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打算和船共存亡。 14.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15.略 16.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