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轼词三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壮志踌躇,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坦然面对人生风雨、顺境逆境的胸怀。
2、通过比较、品析,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说明:
诗言志,词传情。《江城子》描写出猎气势磅礴,抒发豪情淋漓尽致,音韵铿锵,充满雄浑之美,传豪放词先声。虽千年之遥,此景此情,却历历在目。《定风波》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深刻哲理,体现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浣溪沙》则乡情淳朴、农趣盎然,别于一般文人词。理应引学生入境,通过反复、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领略豪放词之壮美,体会作者仕途坎坷,却旷达泰然的情怀。学生初次接触宋词单元,苏词不同于单元中另几篇作品,可从选材立意、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入手,让学生了解宋词婉约、豪放的不同特点。宜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忌粘贴概念标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深入文本,通过对选材、用词的比较、品读,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豪放词的特点。
2、 难点:《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说明: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仅仅知道诸如“雄浑壮阔”“细腻深沉”等词语,是远远不够的。诗需吟,词可唱。有层次的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词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才能逐步形成学习、赏析诗词的能力,培养语感。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朗读、品味语言的空间,辅之以方法指导。
“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指自然阴晴,又指仕途顺逆。不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恐怕难以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也是需要教师加以点拨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 做一份苏轼生平简介,要求突出年代、事件、经历。300字左右,可以表格形式出现。 通过书本阅读、网络阅读等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归纳整合,最后浓缩成文。 学习古典诗词,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很有必要,尤其是这三首词,作者抒发的感情和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要求突出年代、事件、经历,是引导学生关注诸如“乌台诗案”等苏轼人生经历中的重大转折点,而不必在课前就了解他的文学成就、诗词风格等概念,以免形成定势。
整体感知把握词意 1、 复习、吟诵柳永《蝶恋花》。2、好一个“拟把疏狂图一醉”,今日,我等再来品品苏轼的“狂”。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由地将《江城子密州出猎》朗读三遍。3、请一位同学朗读,做正音、断句指导。4、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背诵《蝶恋花》,复习所学。2、擎(qing)骑(ji)可能读错,需要正音。3、根据词的内容,学生会描述出“看到太守牵着黄狗,托着苍鹰,带着大批随从,出城打猎。全城的老百姓都跟着去看热闹了。”“听到千人呼喝,万马奔腾的巨响。”“感受到了出猎场面的宏大,作者的满腔豪情,一种非凡的气势。” 复习背诵《蝶恋花》,是为比较赏析作铺垫。自由、个别朗读四遍,可以让学生迅速熟悉词作内容,为深入朗读、赏析作准备。而提出三问,一则是引学生自然入境,进入千年前那场激动人心的出猎氛围中。二则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词的内容。由抽象的文字化为具象的画面,让学生走进词境,符合学生学习诗词的认知规律。
朗读感受体会词境 1、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种壮阔的出猎场面,才能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这样读,是否把作者创作时的感情都抒发出来了?(作者借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要抒发怎样的情感?)朗读指导:“少年”、“卷”、“看”等宜重读,以表气势和胸怀。3、哪些词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种满腔豪情?朗读指导:“鬓微霜,又何妨?”反问表决心;“何日遣冯唐?”疑问表期待。语气差别应注意。 1、学生散读、个别读。2、学生交流点评。3、学生会大声朗读,气势充沛,力图表现出场面的宏大,气势的非凡。4、学生根据下阙内容及注释对于典故的说明,当能指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5、朗读时可能会一气到底,不得抑扬顿挫要领。 词作所表达的强烈感情,需要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为读而读,为背而读,未免枯燥。带着任务读,让学生自己揣摩朗读方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深入文本,同时体会不同的朗读方式形成的不同效果、细微差别。在学生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加以指导,突出重点,则更有针对性,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样,读的遍数虽多,但目的明确,层次鲜明,学生不易感到疲劳。
抓住重点比较赏析 1、同样有“狂”,《蝶恋花》和《江城子》,读之有何不同?朗读比较,体会不同在哪里。2、为何《江城子》读起来虎虎有生气?3、简介豪放词的特点。 学生自能比较出:《蝶恋花》读之哀婉,《江城子》读来奔放酣畅。主要是因为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不同,因此写的内容(选材)不同。一是为抒儿女情愁,于是尽写“危楼、草色、烟光、衣带”;一是为抒壮士豪情,于是满眼“牵黄、擎苍、射虎、射狼”。千军万马在心中,读起来自然很有气势。 学生初次接触宋词,婉约也好,豪放也罢,对他们而言,都是抽象的概念。应让他们通过比较,自己体会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不宜直接灌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两者内容(选材)、情感上的不同,则是让学生体会把握诗词意象对理解诗词内涵的重要作用,为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好铺垫。此时教师简介豪放词的特点,自然水到渠成。
顺势引导学习新词 1、苏轼另有一首《定风波》,烟雨阴晴,料峭萧瑟,又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呢?2、自由朗读词作(小序),在自然界的风雨阴晴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3、如何把这份泰然自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朗读指导:“莫听、何妨、任平生”等词宜重读。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抓住“穿林打叶、烟雨、料峭春风、萧瑟”这些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莫听、何妨、谁怕、相迎”等词,可以感知到作者面对凄风苦雨,是何等的气定神闲,泰然自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朗读时,自会注意语气平缓。 “学习建议”中的提示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握词作要点,抓住“莫听、何妨、谁怕、相迎”这些极富感彩的词,就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因为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江城子》,因此朗读方式也不同,更需要多多朗读体会以增强语感。
结合预习突破难点 1、作者在黄州创作《定风波》,你觉得他在词中表露的情感,和他之前因“乌台诗案”贬至黄州有无关系?2、结合苏轼生平经历,说说我们该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阴晴,如何理解此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呢? 1、学生能从苏轼的遭贬谪,联想到词中的风雨,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是指政治上的风雨。进而可以体会到,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坎坷,依然能够保持那份泰然自若,实属可贵。2、对于“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学生可能达到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的层面,已是上佳。 仅从字面,恐难以真正理解词作的内涵。引导学生关注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因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这是苏轼作品中极为重要的内涵,理应让学生知晓一二,但点到即可,不宜展开。
归纳小结指导方法 赏析诗词方法小议:抓住意象,理解诗词内容;结合经历,体会作者感情。 和教师共同总结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 课文为例,激发兴趣,习得方法,为以后大量阅读、品赏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作业反馈 以所学之法自己赏析苏轼《浣溪沙》,并用散文笔法描绘词中的情、景。 在把握全篇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想象、入境,扩充内容、情节,写成一篇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既可了解学生是否准确把握词作要点,又可进行写作的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合理铺展情节、营造意境的能力。
思路点拨
《江城子》作于1075年,《浣溪沙》作于1078年,《定风波》作于1082年。可结合苏轼的经历,以他的个人遭际为线索,抓住他人生不同阶段的词作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重点分析苏轼这一人物形象。可另行补充苏轼代表作一二,以丰富人物内涵。
练习举隅
1、 同为豪放词的代表作,赏析、比较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在内容、情感上的异同。
2、 赏析、比较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内容、情感上的区别,体会豪放词和婉约词的不同特点。
3、 学生分组合作,为苏轼的三首词分别找三首合适的配乐,要求能表现词的意境。(可向同学推荐一组古曲,如《十面埋伏》、《将军令》、《汉宫秋月》等以备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