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03 词语运用、句子排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03 词语运用、句子排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8 21: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
第三节 词语运用、句子排序
一、近义词辨析





色彩
感情
色彩
褒义词:凡含有赞赏、嘉许、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彩意义上的词。
例:“鼓励”“煽动”“发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励”指劝勉他人,使之积极奋发,是褒义词;“煽动”有挑唆、怂恿之意,是贬义词;“发动”既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是中性词。
贬义词:词义中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等感彩的词语。贬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带上褒义,如“骄傲”。
中性词:不表示褒贬。
语体
色彩
书面语: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
例:“妈妈”用于口语,“母亲”用于书面语;“生日”用于口语,“诞辰”用于书面语;“胖”用于口语,“富态”用于书面语。
口语:通俗、朴实、生动。
词义
范围
大小
例:“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时代”和“时期”,前者的意思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如“他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所指的时间范围大;后者的意思是“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如“现在是经济困难时期”,所指的时间范围小。
轻重
差别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例:“批判”和“批评”,前者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作系统地分析,加以否定;后者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可见“批判”词义重。
侧重点不同
例:“景点”与“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指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搭配
①有些词语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例:“发扬”多与“优点、作风、传统”等搭配,而“发挥”多与“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搭配。“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使用,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词语配合使用。②还有因为适用的对象不同,搭配也不同。例:“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二、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误用类型
举例分析
对象不当
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滔滔不绝”的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不恰当)
褒贬误用
他们的犯罪事实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这里应该用贬义词)
自相矛盾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用“事半功倍”)
搭配不当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几座白色的油井房”说明很稀少,与“星罗棋布”的意思相互矛盾)
重复用词
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忍俊不禁”与后面的“笑”重复)
望文生义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句中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
谦敬误用
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述,不能用于他人)
三、句子排序
类型
特点
分类
要点
句子
衔接
是指一个句子放入语段中,能够跟前后句相衔接,使语段成为一个完整的段落。
句子衔接
方式类型
1.承上衔接,即填选语段的末句。
2.启下衔接,即填选语段的首句。
3.承上启下衔接,即在语段的中间填选语句。
4.并列式衔接,即将两组衔接句合并在一起。
注意的几
个原则
1.指代就近的原则。如果语境或选项中出现一些指代词或指代性的短语,那么要让这些指代性的短语紧跟在它所指代的内容后面。
2.首尾相近的原则。为使衔接紧密,让下一句的宾语或句末部分与上一句的末尾部分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关。
3.强调置后的原则。即将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因为一般的复句都是强调后句,因此,我们应根据语境,把作者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
4.关联词一致的原则。即看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
5.音节和谐的原则。有的题干稍有变化,将“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改成了“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________”。这就给出一个暗示,本题中要求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不仅要考虑语意的连贯,还要注意音节是否和谐。而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语段
排序
为一组顺序被打乱的句子,按照简明、连贯、得体的特点重新排序。
做题
思路
通读——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
试排——根据关联词、指代词、重复词语等先把关系最紧密的相邻句子排成小组句;再把小组句根据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大组句段。(关注总领句和结尾句)
连读——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关注所排句子语意上是否照应,句式上是否对应。
4.微调——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
不同体裁,思路不同
记叙文的句序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
2.议论文的句序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要点提示
语段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句子选用方法
解题过程
从语气的角度选用: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
从逻辑角度选用:是一般句式还是特殊句式,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句序如何。
从修辞的角度选用: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从句式工整的角度选用:看对应的词句是否对称。
5.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
基本原则
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使语境连贯。
体现语意重点,使之适合语境中语意重点的需要。
3.保持感情、语气的一致,使之与语境的感情、语气协调一致。
1.(2017·山东莱芜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莱芜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
B.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C.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
D.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2.(2017·山东临沂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3.(2016·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八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4.(2016·绍兴中考)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人民日报》2011-2-4)
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沈阳日报》2014-2-21)
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散文》2014年第4期)
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中国剪报》2015-10-27)
5.(2017·丽水模拟)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在日常而平凡生活中的记忆大致如此。
②不论记住还是没有记住,不管日久便忘或历久难忘,全是一任自然,具有感性的色彩。
③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记忆,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
④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
⑤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⑥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             
A.④①⑥③⑤② B.①⑥③④②⑤
C.①④⑥②⑤③ D.④⑥②①③⑤
6.(湖南长沙中考)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将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 B.⑥⑤①③②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⑥③②④
7.(绍兴中考)根据语境,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接续在横线上,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只填序号)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________________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①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②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
③不仅象形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
④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8.(杭州中考)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答案:1.B 【解析】A项对象不当,“巧夺天工”不能形容自然景物。C项褒贬误用,“始作俑者”指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D项褒贬误用,“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
2.A 【解析】A项属误用对象。“妙手回春”指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3.C 【解析】要注意词语的使用对象、词语的感彩等。A项“赡养”一般指“成年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其他长辈在物质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B项“钻营”指设法找门路、托人情,以谋求名利的意思。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A、B、D中的词语运用均不合语境。
4.D 【解析】A项“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与句中“爆响声”不符。B项“呼天抢地”指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与句中的感彩不符。C项“一文不名”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与句子意思不符。
5.D 【解析】本文段介绍说明人的两种记忆的特点。④引出话题,总领下文;⑥、②因“自然”相连;③、⑤因“自觉”相连。
6.C 【解析】解答这类题,先要找到一段话的中心句(或:总起句),然后顺着意思往下排列其他句子。有些相同(或:相关)的词语(或:短语)是相邻两个句子衔接的标志,可据此排列为相邻的两句。本题中,“语文的……旅行”是总起句,⑥中的“在旅行中”与总起句中的“旅行”相衔接;③是分说⑥中的“走进小说天地”的,②是分说⑥中的“登上戏剧舞台”的;⑤、①两句是具体将课文描述为“美味大餐”的;④为总结句。
7.③①②④ 【解析】排序的实质是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上下文,提取关键词都很重要。从句子中找不到对象形字的具体阐述,而①中的“休”是会意字,可知③中的“会意字也是如此”起引出①的作用。④是②的具体阐述,而②又是承接③和①的。故答案为③①②④。
8.②③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一要看清上下句子的环境,二要善于抓取起提示作用的重点字词。②中“这种能力”紧承横线前面的话,所以应放在最前面;③中“灵魂的品质”又承接②中的“灵魂的品质”;①中的“这个标准”又承接④中的“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故答案为②③④①。

 (2016·广东广州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________,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________。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________,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解析】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端,头绪。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别,另外。别有用心: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含贬义)用心,居心、打算。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义,道理。词,言辞。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
1.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1)从感彩上进行辨析。例:“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从词性上进行辨析。例:“置疑”与“质疑”,“置疑”指怀疑,词性上多作名词,多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不可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词性上多作动词,如质疑问难。
(3)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例:“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例:“警示”与“警告”,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4)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例:“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5)从具体与概括上进行辨析。例:“衣服”与“衬衫”,前者是概括性的,后者是具体的。
(6)从对象上进行辨析。例:“祝贺”与“庆祝”,前者多用于某人取得的成就或喜庆之事,后者多用于对某一节日的纪念活动。
(7)从语体色彩上进行辨析。例:“爸爸”是口语,“父亲”是书面语。

(一)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
 (丽水中考)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势如破竹,解放军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B.我们走到红军当年干革命的前线阵地、抗日报国的指挥前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些革命志士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如何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的。
C.妈妈想起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进城去——买书——”
D.良妃娘娘刚走进辛者库,众奴便向良妃娘娘请安。良妃娘娘对众奴说:“都起来吧,不要因为本宫的到来而打扰了你们的天伦之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和运用能力。A项中“势如破竹”是褒义词,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用在此处,意思不当。C项“呕心沥血”常用来形容为了工作或某些事情而冥思苦想,费尽心血,不能用来形容“哭喊”。D项“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夫妻、亲戚之间的欢乐,只能用于亲人之间。
(二)根据释义写词语(成语)
 (绍兴中考)请你根据提供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春风化雨 或:化雨春风 )
(2)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 方枘圆凿 或:圆凿方枘 )
(3)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雪泥鸿爪 或:鸿爪雪泥 )
(4)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管窥蠡测 或:蠡测管窥 )
(5)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继晷焚膏 或:焚膏继晷 )
(以上成语解释引自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解析】要善于从提供的意思中寻找切入点,帮助自己从记忆的库藏中寻找相关成语,也可以通过设置语境,造个句子来帮助回忆。当然,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2.常见的成语误用的情况
(1)感彩不当。例: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是英雄事迹,感彩不当)
(2)轻重不分。例: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
(3)对象不辨。例:例题2中C项对“呕心沥血”的运用。
(4)前后矛盾。例: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拈轻怕重”与后面“勇挑重担”矛盾)
(5)语境不合。例: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6)望文生义。例:例题2中A项对“势如破竹”的运用。
(7)搭配不当。例:当强地震来袭时,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桑田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不能修饰“摧毁”)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A)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再担任指挥吗?
【解析】A项使用的是感叹句,这两个感叹句语气强烈,更能体现出这一结果的出乎意料,更形象地表达出贝多芬得知这一消息时的震惊和内心的痛苦。选用其他语句则表达不出这样强烈的效果。
3.句子衔接题的解题技巧
(1)保持主语的一致。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陈述对象(即句子的主语)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
(2)看语句是否前后呼应。做语言连贯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又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3)看语句的结构是否照应。语句间的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4)看语句是否符合事理的逻辑性。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即要合乎逻辑。

 (义乌中考)根据语意,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C)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汉水河畔的徘徊、星空下的辗转反侧,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②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③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④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组合句子的能力。四个选项按时间顺序来排列,最早的是东周的《诗经》,其次是晋朝的陶渊明,再次是唐朝的杜甫,最后是清朝的蒲松龄。故答案为①④②③。
4.解答句子排序题有一定的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明确中心话题。浏览各句,看各句是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2)理清句子思路。语言表达都应该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排序题更是如此。这样我们可以确定这段话的大致层次。
(3)组合句子单元。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集零为整。
(4)整合句子单元。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初步完成排序。
(5)利用语感检验。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以调整,直到感觉通顺流畅为止。
排序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如下细节:代词的指代内容,连词(包括关联词)的连接对象,一些特征性词句,前后词句的对应等。在解答句子排序题时,可以掌握以下几点:技巧一:抓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技巧二:抓关键性词语。①抓前后有联系的或者相同的词语;②抓意义相同的词。技巧三:注意前后一致。①句式一致;②句中的某一成分一致。
1.(2017·山东泰安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B.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2.(2017·山东滨州中考)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D.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3.(2017·金华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江寺公园这株白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5月持续到10月,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B.南京博物院的明清瓷器陈列馆集明清瓷器之大成,青花瓷鳞次栉比,尤为壮观。
C.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杭州市区立起了很多铜塑,金牛河岸的那头“牛”铸造得别具一格。
D.一部父子亲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明星爸爸们的舐犊情深,和萌娃们天真可爱的俏皮模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2016·义乌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华为Mate8将于12月9日上市,要购买的用户需提前预约,如果你没能预约上,那将无法购买,而预约时间将在12月8日截止。
B.日本防卫省官员强调,日本引进“萨德”系统这一新装备,不只是对日本防卫能力打一剂“强心针”,同时也起到有效地遏制中国“走出去”的作用。
C.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达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D.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5.(2016·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B.陈忠实老师看到出版社的工作条件很差,就自掏腰包两万元,为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C.中国首个“4.0”产业园区——潍坊国际创意港5月8日开园,国际机构争相入园,众多资深创客也心无旁骛。
D.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极其渺小,只有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天人”和谐。
6.(2016·湖北十堰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在武当山机场我与十年未见的朋友萍水相逢,不由得热泪盈眶。
C.迪士尼门票5月28日零时开始预订,市民们趋之若鹜,以致一票难求。
D.我市争创文明城市首战告捷,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社会风尚、市民素质等方面还需要狠下功夫。
7.(2016·湖北荆门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面对这耸人听闻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的盛宴”。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D.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8.(湖北荆门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9.(2017·江苏盐城中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10.(2017·四川乐山中考)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11.(2016·湖北十堰中考)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③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④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⑤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④②①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⑤② D.④①③⑤②
12.下面句子横线处所填序号正确的是(      )
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________
①议论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 ②所以,在议论文中论述观点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不能含混、啰唆。 ③要做到这一点,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正确、鲜明。 ④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
⑤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A.③④①⑤② B.①③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13.(绍兴中考)根据语境,把下列标序号的句子接续在横线处,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只填序号)
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____________
①思维方式是自己可以支配的。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④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错即对、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面,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⑤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而思维的广度又取决于思维方式。
1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自己在努力,它在默默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答案:1.B 【解析】B项“诚惶诚恐”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为“张皇失措”。(这里是老头子故意为之,引鬼子上钩。)A项“语无伦次”形容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C项“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D项“望眼欲穿”指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2.C 【解析】C项“进退维谷”是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和后面“游刃有余”相矛盾,不符合句意。
3.D 【解析】A项“参差不齐”本意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句中指有的开花,有的没有开花,不合语境。B项“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句中用来修饰“青花瓷”,对象错。C项“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风味)。句中指“牛”造型与众不同,不合语境。D项“舐犊情深”指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对它的深切疼爱。比喻人之爱子,也比喻对子女的感情很深。符合语境。
4.C 【解析】C项中“妙手回春”一般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重危的病人治好。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5.A 【解析】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B项“绵薄之力”指很小的力量。谦辞。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心无旁骛”指在正业之外无所追求,此处应改为“纷至沓来”。D项“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此处应为“沧海一粟”。
6.A 【解析】A项使用正确。“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B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我”与朋友早已认识,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C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该成语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D项语义重复。“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目前的”重复。
7.A 【解析】A项“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震惊。句中的意思是舌尖上的浪费这一社会风气听了让人害怕,应用“骇人听闻”。
8.C 【解析】A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此处应为“胸无点墨”。B项“断章取义”是贬义词,此处应为“引经据典”。C项“按图索骥”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用在此处符合语境。D项“心领神会”应为“心照不宣”。
9.B 【解析】本段文字的排序是:③总起句:优势——①转折句:但是,优势会变——②顺承句:优势变劣势——④举例句:如——⑤总结句:因此。故本段文字的思路是:优势是积累——但会变——变成劣势——如刻舟求剑——因此别败在优势上,故选B。
10.C 【解析】仔细阅读六个句子,可以找到表达的中心“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故⑥是首句;然后指出人生的客观事实“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即②;接着从“固然”“更是”词语的关系可以看出后面两句依次是①、③;再用美学大师蒋勤的名言论证,即⑤,最后第④句紧承后文的内容“只不过……”。故答案为C。
11.D 【解析】排列这几个句子的顺序,要首先阅读这些句子,明确这个语段是围绕气候变化的争论展开的,所以④是中心句,做首句;然后看到①句“归咎于全球变暖”,而②、③、⑤句都是有关气候变暖的,所以②、③、⑤句是联系紧密的几句话,⑤中“这些人”指的是认为全球变暖的作用被远远夸大的科学家,因此⑤前面是③,②是对科学家看法的解释,所以在③、⑤句后。故这段话的顺序是:④①③⑤②。
12.B 【解析】③承接①,引出④、⑤,②是结论句。
13.⑤①②④③ 【解析】⑤紧承上文谈思维的广度,应排在首句;①、②都围绕思维方式谈,应排在其次,①与②有顺承关系;④是从反面说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应紧排①、②后;③是对全段的总结,应放在段尾。整段的结构是总起—分述—总结。
14.C【解析】可按照种子从汲取养料、努力生长到变成嫩芽,再开出鲜花的顺序排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