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8 16: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检查阅读情况,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主要人物。
2、分小组交流课外阅读心得,感知作品的艺术魅力。
3、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进行课内引导。
2、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分析作品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并结合时代背景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梳理小说情节,分析祥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变化。
2、赏析、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
难点:1、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体会人物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都喜欢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由于年龄的原因,七年级学生的欣赏阅读能力和对一些读书方法的运用还有欠缺,需要加强交流指导。
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及能力上,懂得概括故事情节,懂得分析人物,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课外对作品进行分析整理,在课上交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一、课前导入
《骆驼祥子》是老舍辞去教职作为职业作家的第一部作品,他说:“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它不仅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还是颇受读者喜爱,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小说之一。
二、检验第一阶段阅读任务
1. 梳理小说的情节。
2. 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一)梳理小说情节
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他的最大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这部小说就是围绕着祥子的梦想展开的。下面与学生共同梳理小说的情节。
1、一流的车夫
祥子十八岁来到 ,因为身材高大、勤快,并且洁身自好,所以成了当时一流的车夫。他立志要 ,从而当上自由的劳动者。经过 年努力,祥子攒够了 块钱,终于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2、丢车与骆驼
祥子的新车拉了 (时间), 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终于逃了出来,并且得到了 ,祥子用它们换了 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祥子在梦话中些许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 ”。
3、曹家遇险
为了躲避 ,祥子到曹先生 ,他依然为了能买上属于自己的车而努力攒钱,却又拒绝了 提供的赚钱方式。曹先生被学生 告发,让祥子回家送 信,结果祥子却被 敲诈去了 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一次肥皂泡似地破灭了。
4、祥子与虎妞
因为虎妞的欺骗,祥子在 过寿时回到了 ,虎妞后来自作主张嫁给了祥子,并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祥子买了 。虎妞怀孕后祥子拼命拉车并大病一场,但最终虎妞还是 ,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无奈 。
5、彻底堕落
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失去了信心。在 家拉包月时又受到了 的引诱。从此祥子变了,染上了抽烟、喝酒和赌博的毛病,到处借钱、骗钱。但他心中还期待着能与他喜欢的 结合。然而,小福子 ,从此祥子从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
(二)分析人物形象
1、祥子:
一部成功的小说,除了要有精彩的故事情节,还在于能否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骆驼祥子》就是这样,它塑造了以祥子为代表的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祥子,作为老北京人力车夫的代表,已经跻身世界文学殿堂。
为了实现愿望,祥子不断奋斗,也在不停失败,祥子的“三起三落”贯穿小说的始终,他的思想与生活状态也因此经历了“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这三个阶段。
祥子的变化:
(1)精神上:
(起初)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最后)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归纳:起初的祥子是那么健壮,这是他成为一流车夫的资本,他认为自己像棵树的比喻,既是形似,更体现了祥子内心的稳重、坚韧和充满活力。但到了最后,生活的磨难让他变了,从身体到灵魂,他彻底堕落了。
(2)对待“拉车”的态度
(起初)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
(最后)凡是有人出钱的事,他全干。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群乱走。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
归纳:曾经的祥子是多么热爱拉车啊,尤其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洋车后,他是多么享受与车的相处啊,没有别扭和隔膜,只有舒心和愉快。但是到了最后,祥子干什么也不拉车,他仅仅是厌恶拉车吗?不是,他是厌恶卖力气,再也不会以勤劳坚韧的态度去生活了。
(3)祥子的性格变化:
(起初)老实、坚韧、勤快、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最后)麻木、潦倒、狡猾、 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2、生动的人物塑造:
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刻画也非常成功,寥寥几笔,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便跃然纸上。同学们来说说以下这些人物都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塑造的?
(1)“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虎妞:泼辣、爽利、强势(语言描写)
(2)他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象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刘四爷:威严、老当益壮(外貌描写)
(3)大太太撩袍拖带的浑身找钱,预备着代付客人的车资;客人谦让了两句,大太太仿佛要拼命似的喊:“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来一毛钱。
杨大太太:吝啬、虚荣(动作、语言描写)
完成第二阶段阅读任务
(一)精读文本,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研读方向:细节描写、幽默风格、 “京味儿”特色(选材与语言)
按语文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展示——
1、第一学习小组:细节描写赏析
(1)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象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象要被晒化。
分析:这段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以及对狗、骡马、小贩的细致描写,都生动形象地天气的炎热,这也是祥子烦闷、愁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2)街上突然加多了人,铺户中的人争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有了凉风!有了凉风!凉风下来了!”大家几乎要跳起来嚷着。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柳条儿动了!老天爷,多赏点凉风吧!”
分析:这段话除了进行了环境描写外,还运用了非常准确细致的动作描写,争着跑,攥着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跳、嚷,都生动体现了人们对凉风的热切期待,从侧面说明了天气的炎热。
(3)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分析:大家还记得这个细节吗?对,奋斗了三年,祥子终于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洋车,脸通红,手哆嗦,钱不是拿出,而是拍出,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买车时祥子激动的心情,三年时间,为了攒辆车,祥子太苦了
2、第二学习小组:“京味儿”特色:
京味小说——
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叙北京事儿,展示北京平民百姓的生活和命运。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他说:“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画它。”
提起一座城市就不能不谈到这里的市民生活,当然就离不开衣食住行,本书中老舍是如何展现老北京人的生活的呢?
(1)市民生活:
小说中全面描绘了北平洋车夫的生活,还对大杂院、胡同里的市民生活作了精心刻画。比如,刘四庆寿,祥子成亲和虎妞出殡,就凸显了北京市民的风俗礼仪,京味洋溢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使小说别具风韵。
(2)北京的“吃”:
①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
分析:大家还记得这碗老豆腐是谁在什么时候吃的吗?对,是祥子从乱兵那儿逃回城里时吃的,又香又辣两碗下肚,他才觉得他又像个人了。这里的描写,不仅祥子觉得香,我们读起来也会感觉胃口大开吧。
②豆汁摊上,咸菜鲜丽得象朵大花,尖端上摆着焦红的辣椒。鸡子儿正便宜,炸蛋角焦黄稀嫩的惹人咽着唾液。
(老北京特色食品——豆汁儿,别有风味)
(3)北京的“玩”: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游览过哪些名胜呢?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当然是数不胜数,书中就提到不少,是否与你去过的地方有所重合呢?
崇效寺的牡丹,陶然亭的绿苇,天然博物院的桑林与水稻,都引来人声伞影;甚至于天坛,孔庙,与雍和宫,也在严肃中微微有些热闹。好远行的与学生们,到西山去,到温泉去,到颐和园去,去旅行,去乱跑,去采集,去在山石上乱画些字迹。寒苦的人们也有地方去,护国寺,隆福寺,白塔寺,土地庙,花儿市,都比往日热闹。
(在老舍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祥子生活的环境,但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脑海中永难忘怀的故乡呢)
3、第三学习小组:“京味儿”语言
老舍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独具北京特色的语言,在《骆驼祥子》里更是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儿化音和北京土语的运用。
他的语言是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平易然而不单调不俗气。特别是儿化的运用,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了亲切、活泼的味,全书一共用了641处儿化,还有很多词汇都是地道的北京话。下面请大家来猜猜下面这些词的意思:
如“拉晚儿”——夜里拉车、“嚼谷”——吃食、“胶皮团”——拉车这一行
“杀进腰”——紧紧勒裤腰带(然后就可以打起精神头儿,好去卖力的拉车)
“耍个飘儿”——故意显示自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耍个帅”),全是很纯熟的北京口语。
我们一起来赏析下面这段话,谁来谈谈这段话中北京方言的特点体现在哪里?
高妈劝祥子放钱:“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美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
分析:这番话,干脆利落、生动鲜明,是典型的北京方言。而儿化语“没错儿、一个子儿、兜儿”,北京方言中狭隘的四字语“秃尾巴鹰、海里摸锅”以及北京的重口味方言“搁下”等,都从侧面反映出老舍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语言的熟悉和了解的透彻。
(2)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是福不是祸”、“今个儿就是今个儿”、“一个萝卜一个坑”、“英雄遇上了好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打一巴掌揉三揉”、““一条绳拴着俩蚂蚱,谁也跑不了”鸡也飞蛋也打了”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
老舍的这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熟语,通俗易懂,为普通大众所熟悉,所理解。这些熟语的运用,不仅使整篇小说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极具老北京的地域特色,有助于读者更为清晰清楚地理解老舍笔下的那个社会。 4、第四学习小组:幽默的风格
幽默是一门哲学,它会引人发笑,却不仅是为了搞笑,还应是意味深长的。老舍是幽默大师,《骆驼祥子》中的幽默不油滑,不肤浅,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从而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底蕴。
老舍的幽默,有时是善意的调侃。
例如,单纯质朴的祥子进城后没完全适应环境,言行举止往往不合时宜。他一本正经地送绿夜壶给曹先生的儿子,行为可笑却不自知。
放下闷葫芦罐,他把小绿夜壶送到里边去:"少爷没睡哪??送你个好玩艺!"
大家笑得更加了劲。祥子整着身子——因为一得意就不知怎么好了——走出来。他很高兴,这是向来没有经验过的事,大家的笑脸全朝着他自己,仿佛他是个很重要的人似的。
(2)有时却是辛辣的讽刺。比如,刻薄、自私的杨先生一家,作者在多处进行了巧妙地嘲讽,体现了老舍的幽默。
1、“杨先生是上海人,杨太太是天津人,杨二太太是苏州人。一位先生,两位太太,南腔北调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
这里有一个成语,对,就是“南腔北调”,不仅说明了杨先生的家庭,还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的婚姻制度。
2、“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这段话里,作者连用排比、俗语,对杨先生家一些不雅的生活进行了讽刺,揭露了杨先生一家人的虚伪以及粗俗。
(二)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
1、祥子的生存时代
上个世纪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2、小说的主题:
这部作品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也揭示个人奋斗不能帮助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老舍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四、名著阅读方法归纳:
1、阅读故事,梳理情节
2、认识人物,分析形象
3、了解背景,总结主旨
4、品味语言,体验特色
5、走近作者,领略风格
五、走近作家——老舍
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2、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曾说:“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1968年,老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遗憾颁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3、“老舍”笔名的含义
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即“忘我”的意思。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的“劳模”,“老舍”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写照。
他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一生留下800余万字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文艺 评论、话剧和曲艺作品等。
4、老舍作品推荐:
《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