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莲镇中学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讲学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碧莲镇中学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讲学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2-19 14:21:00

文档简介

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4观测太空(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活动星图的制作原则,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星图的使用,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件事物,明确观察步骤,并且会应用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2、星图的使用。
一、学前准备
1、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 88 个区域,命名为 88 个星座。
2、你所了解的恒星有 北极星 、 织女星 、 牛郎星 、 天狼星等,其中最高的恒星是 天狼星_。
3、你所了解的星座有 小熊座 、 仙后座 、 大熊座 、 天琴座 、 天鹰座 、 天鹅座 。
4、寻找北极星的方法是 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 。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探究发现
一、星图
[说明]
1、仰望满天星斗时,会发现星星和太阳一样也有 东升西落 现象。
2、同一时间,在 不同地点 看到的星空是不同的;同一地点,在 不同时间 看到的星空也是不同的。
3、有些恒星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有些恒星我们永远都看不到。在 赤道上 可以观察到全天的星空,在 极点 永远只能看到半个星空。
[观察]
观察课本图3-29“北半七星好像都在一个平面上?
[思考]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看到的恒星好像都在一个平面上?
恒星离地球很远,所以我们就觉得恒星好像都在一个平面上。
[归纳]
1、 不同的恒星 离地球的距离 不同 。
2、星图可以螽有地表示出 星座和恒星_在天空中的位置。
二、活动星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活动星图的制作。
(1)把活动星图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沿外缘剪下。(见课本图3-30)
(2)把剪下的图贴在硬纸板上,同样沿星图外缘剪下。
(3)根据所在地地理纬度,把活动星图第一面“按学校所在纬度剪去的部分”剪去,再在板面贴一张透明纸。
(4)用图钉把第一面钉在活动星图的第二面上。注意要钉在“+”符号的交叉点上。
2、活动星图的使用方法。
(1)在活动星图的第一面找到观测时相应的时和分。
(2)把活动星图第一面上的观测时间和第垢面上的 观测日期 对齐。
(3)把星力反过来举过头,并把图中的“北”指向北方,仰头观察。星图上的方位是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
(4)根据活动星图第一面“窗口”显示的星图,观测相应的星座和恒星。
[观察]
利用活动星图观测当地的星空。(四季:3月1日、6月1日、9月1日、12月1日)
(1)春季的星空, 北斗七星 高挂在北方天空,它斗柄上的四颗亮星与狮子座最亮的a星(轩辕十四)、牧夫座a星(大角)、室女座a星(角宿一)形成了 “春季大曲线” 。
(2)夏季的星空,天顶附近的天琴座a星(织女星)和天鹰座a星(牛郎星)隔银河遥遥相对。
(3)秋季的星空,银河从头顶的天空流过, 飞马座 和 仙女座 组成“秋季四边形“,W形的仙后座在银河的中间。
(4)冬季的星空 亮星 最多。在东南天空有醒目的 猎户座 ,再往东南有全天空最亮的恒星 大犬星a星(天狼星) 。
三、学习体会:
1、了解活动星图的制作原则,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2、通过星图的使用,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件事物,明确观察步骤,并且会应用观察结果。
3、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
四、自我测试
1.小强发现一张星空图上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斗柄朝向南,请问该星空图对应的季节是 ( C )
A.春天 B.秋天 C.夏天 D.冬天
2.冬天夜晚在东南天空,我们能观察到的最亮恒星是( D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天津四 D.天狼星

五、应用与拓展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要求。
(1)全天共分为 个星座。写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星座或恒星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 __。
(2)图中D为______方向,F为______方向。
(3)图中小孩观测到A和C两个星座在不停地运动,其运动的方向是按_____ __(顺时针或逆时针)。
(4)假若小孩位于山东济南市,他终年可以见到的三个星座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8 大熊星座 北极星 仙后星座(2)西 东 (3)逆时针(4)小熊星座 大熊星座 仙后星座
六.教师反思
图3-4-11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2 地球仪和地图(二)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与技能:知道地图是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索,了解常用地图类型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阅读等方法认识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地图的三要素
2、使用地图,比例尺的计算。
一、学前准备
1、常用的地 政区图 、旅游图 和 平面示意图 。
2、地图的三要素是 比例尺 、 方向 、 图例 。
3、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有 线段式 、 数字式 、 文字式 等。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较粗略。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小明五一劳动节时单独坐车到义乌的亲戚家玩,由于车晚点,他错过了接他的亲戚,他又一时找不到去亲戚家的路。你能帮他出出主意,让他能找到亲戚吗?
①找警察;②打电话给亲戚;③看地图……
一、地图的定义
[探究实验0
制作地图。
把一只有经纬网的地球仪放在白墙壁前,用灯光照射到地球仪上,我们观察到地球仪上的 经纬线 清晰地映在白墙壁上了。
根据经纬网的位置,在 平面 上标出相对应于 球面 上的地理事物。简单的地图就制成了。
[归纳]
地图紧各种不同的 图式符号 (如符号、文字、颜色等),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 按一定比例缩小 后,表现在 平面纸 上的图形。
二、地图的作用
[讨论]
你认为地图有什么作用?
地图在生产、军事、学习、旅游及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
三、地图的冲类
[思考]你接触过哪些地图?
地图种类繁多,有 政区图 、 旅游图 、 平面示意图 、 气候图 、 交通图 、 人口分布图 、 历史地图 等。
四、地图的三要素
观察课本图3-10和图3-12三图中所示的三种地图,说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图有何共同要素。
[归纳]
不同类型的地图的“基本语言”。
1、 比例尺。
(1)概念:表示 实地距离 在地图上的 缩小程度 。即比例尺=。
(2)地图的 比例尺大小 不同,地图的适用性也不同。一般大比便尺的地图表示的范围 小 ,描述的内容也较 详细 ;小比例尺地图则反之。
(3)地理含义: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图上1cm表示的实地距离为 1km 。
2、方向。
地图的方向表示方法(三种):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 北极端 的指向北,经线靠 南极端 的指向为南。
(2)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 方向标 指示北方。
(3)一般地图的方向为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3、图例。
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理事物,地图上用不同的 图例 来表示。赏凶的图例: 图界 ,⊙ 首都 ,▲ 山峰 , 铁路 。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思考]
(1)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出北京与香港之间质实地距离。

(2)在浙江旅游图上,找出南雁荡山、普陀山、千岛湖在浙江省的方位。
东南、东北、西北。
三、学习体会:
1、知道地图是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索,了解常用地图类型及其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阅读等方法认识地图。
3、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自我测试
1.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 A )
A.图例 B. 比例尺 C.方向 D.注记
2.若要绘制一张校园地图,下面的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
A.1:10000 B. 1:200000
C.二百分之一 D. 十万分之一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C )
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 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
D. 不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肯定会有东西之分
五、应用与拓展
1.在一张长为25cm、宽为20 cm的纸上画地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比例尺越大,所画的范围越大
B. 比例尺越小,所画的范围越小
C. 比例尺越小,描绘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D. 比例尺越大,描绘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2.如果在比例尺为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为5cm ,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是( A )
A.50cm B. 500cm C.20km D.200km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1太阳和月球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及生活的关系,培养推理、想像以及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学会用简单模型来研究复杂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天体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学习重点难点:
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球的升落时间及凸面的朝向。
一、学前准备
1、我们看到的月球的 各种圆缺形态 叫月相。
2、月相的成因是:月球是 不透明 、 不发光 的球体,日、地、月三者的 相对位置 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3、 新月 _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 满月 _出一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 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出现 下弦月 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探究发现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农历
(1)模拟a实验,假设月球不自转,由①到②处,看到的地面 有变化 。
(2)模拟b实验,由于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方向一致 ,周期 相同 ,所以看到的球面永远是正面。
[讨论]农历一个月有多少天?是根据什么而定的?
农历月是根据月相变化周期而确定的,因为月相的变化周期是29.53天,日取整数,用大小月的办法来调整小数部分的时间。大月一个月为3富有,小月一个月为29天。
[阅读]
阅读课本P110《月光对植物的影响》,了解月相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思考]
你观察过月升月落的时间吗?它是否有什么规律。
[观察]
分小组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重点做好下表观察记录。
日期 初一、初二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
升起时间
落下时间
月相形状
1、月相的变化周期为29.53天,接近于农历的一个月。
2、农历一个月的初一为 朔 ,十五或十六为 望 ,一个月又长江为 朔望月 _。
3、根据月相的形状可以大致判断当天的农历时间。月相变化与农业生产、天气、潮汛、航空等有关。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三、学习体会:
1、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及生活的关系,培养推理、想像以及实验能力。
2、通过模拟实验,学会用简单模型来研究复杂现象的方法。
3、体会到天体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自我测试
1、练习“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娥眉月)
五、应用与拓展
1、分别画出下面农历节日的月相
春节(正月初一) 端午(五月初五)
重阳(九月初九) 中秋(八月十五)
元宵(正月十五) 七夕(七月初七)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中国鬼节(七月十五)
除夕(十二月三十日)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3 太阳和月球(二)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大小、月球表面的明暗状况和月球上的环形山。知道人类飞向月球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通过了解我国“嫦娥一号”探月计划的顺利实施事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难点:
1、月球的概况。
2、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学前准备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 天然卫星 。月球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 38.44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 _。
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 太阳照亮的月亮_。
3、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其直径约为3476km,是地球的3/11,太阳的 1/400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 1/49 ,质量只有地球的_ 1/81 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上节课了解了地球的大“邻居”——太阳,本节课将探访地球的小“邻居”——月球。
探究发现
一、月球概况
[观察]
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望远观察月球形状、月球表面明暗状况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也可以观看月球照片)说说你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
月球表面是千疮百孔之貌,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月球表百明暗相间,亮区是 高地 ,被称为 月陆 ;暗区是 平原或盆地 等低陷地带,被称为 月海 。月陆和月海的平均高差为2~3km。
二、月球表面景观和地球的不同之处。
[讨论]
观察课本图3-20、图3-21和图3-22,讨论并归纳月球表面景观的不同之处。
1、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月球表面的策略加速度(引力)约为地球表面的策略加速度的1/6。在月球上,物体因所受重力 减小 而 变轻 。
2、月球上没有 空气 ,故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27℃,黑夜则可降至零下183℃,昼夜温差达 310℃_。
3、在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声音 不能传播 ,故在月球上听不到 声音 。
4、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叫做_ 环形册 _。
5、在月球上看地球,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地球表面呈 蓝 色,地球也有 圆缺 变化。
6、总述:月球是一个 没有空气 、 没有水 、 没有生命 、 布满环形山 的荒凉世界。
三、人类对月球的探测
[讨论]
探测月球有什么意义?
①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月球对人类很重要,如夜晚的月光可以为人们照明,潮汐现象的产生与月球引力有关;探测月球有助于人类更多地认识月球,从而更好地利用月球可提供给人类的资源;③月相的变化可作为计时的依据;④探测月球对开发宇宙很重要的意义。
[说明]
1、我国古代有关月球的传说有 嫦娥奔月 、 玉兔捣药 、 吴刚伐桂 等。
2、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3、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我国也在致力于登月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实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并于11月26日公布首张清晰的月面图片。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
(1)我国现在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计划?
(2)通过科普书籍、杂志或相关的网站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三、学习体会:
1、了解月球的大小、月球表面的明暗状况和月球上的环形山。知道人类飞向月球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2、通过搜集资料来解决问题。
3、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通过了解我国“嫦娥一号”探月计划的顺利实施事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四、自我测试
四、自我测试
1、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
A、液态的水 B、大气 C、生命物质 D、矿产资源
2、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原、山地
3、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是用一位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叫( )
A、万户 B、孟子 C、僧一行 D、沈括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月球质量小的原因而造成的是( )
A、月球上找不到一草一木 B、月球上环形山众多
C、在月球上一蹦,人会蹦到5m多高处 D、月球上静寂无声
5、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半的地方看不到太阳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屋
C、月球距离太阳比地球远
D、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挡住了太阳光
6、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两者大小相似,原因是( )
A、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B、月球不会发光,太阳会发光
C、月球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的多 D、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远得多
7、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月球本身 。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五、应用与拓展
1、如果在晚上观察星体,下列地点你认为最佳的是( )
A、城市的高楼屋顶 B、农村开阔的地方
C、树木繁茂的丘陵地带 D、学校操场上
2、“月亮走,我也走”是因为( )
A、月球的运动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一致
B、月球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
C、月球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方向一致
D、地球很大,而人移动的距离很小
3、如果有一天人类实现了到月球上旅行的梦想,你认为旅行时必须为自己准备哪些物品?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5 月相(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再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习重点难点:
1、月相变化规律。
2、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一、学前准备
1、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成一直线时,相对位置为地球—月球— 太阳 即为 新月 ,相对位置为月球— 地球 —太阳即为 满月_。
2、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互垂直时,相对位置为
3、从初一的_新月_→ 蛾眉月 →初七、初八的 上弦月 → 上凸月 →十五、十六的 满月→ 下凸月 →二十二、二十三的 下弦月 → 残月 →初一的新月。
4、从初一至十五、十六,月相由 月缺 到 月圆 ;从十五、十六到初一,月相由 月圆 到 月缺 。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思考]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十五的月亮圆又圆”等歌词描述了月亮的不同形态。你知道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看到的月亮有圆缺变化吗?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②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动。
探究发现
[探究实验1]
实验A:用手电筒(平行光)照射地球仪,可观察到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实验B:用手电筒(平行光)照射透明塑料袋,会发现整个透明塑料球被照亮。
[思考]
上述两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事实?
要形成月相,月球必须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探究实验2]
(1)打开灯,观察者面朝灯,把球(最好使用黑颜色的球)置于观察者和灯之间。
(2)分别按①——⑧的逆时针方向观察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状。
(3)观察记录:将观察结果记录于下表。
观察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月相图
[讨论]
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只是反向太阳光。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归纳]
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的形成原因是: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二、月相的变化规律
观察课本图3-34,说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描述出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满月、满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间的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三、学习体会: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2、初步学会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再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了解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自我测试
1.说出下面各月相的名称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4LMJ4P63\\月相变化成因.swf" \t "_parent )
满月 凸月 上弦月 新月
下弦月 残(娥眉)月 凸月 峨嵋月
2.不同的月相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段
(娥眉月)出现在黄昏时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
(满月)时整个夜晚可见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
(残月)出现在清晨时分
五、应用与拓展
1 写出下列我国传统节日的农历日期及月相
春节:日期 正月初一;月相 新月
元宵节:日期 正月十五;月相 满月
中秋节:日期 八月十五;月相 满月
端午节:日期五月初五;
重阳节:日期九月初九;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6日食和月食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月食现象,理解月食的成因、过程及类型,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月食现象及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习重点难点:
1、月食现象
2、月食的成因。
一、学前准备
1、月球本身不发光,当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球之间时,月球被 地球的阴影遮掩 ,就发生了月食现象。发生月食的时间为农历的 十五、十六 。
2、月食形成时,月面先亏损于 东缘 ,复圆于 西缘 。
3、月食有 月偏食 和 月全食 两种类型。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A区时就发生 月全食 ;当月球一部分进入A区,别一部分在B区时就发生 月偏食 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展示月食图片(课本图3-39)。
[思考]
该图所示为何种自然现象?
月食现象。
探究发现
一、月食的概念
[说明]
1、有时我们会看到月面 部分或全部变暗 的现象,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这种现象叫月食。
2、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 暗弱古铜色 。
二、月食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
取一个大球,一个小球(最好涂黑)和一盏灯,然后将大球、小球和灯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再使小球按箭头所示方向部分或全部通过阴影区。观察小球穿过阴影区时发生的现象,并记录小球光亮部分形状的变化。(用阴景表示被遮掩部分)开始画出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说明]
1、当月球部分被地球遮住时,发生月偏食。
2、当月珠全部被地球遮住时,发生月全食。
[思考]
(1)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处于什么位置关系。
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
(2)发生月食的时间一般在农历月中的那一天?
十五或十六。
[体验]
把身后的黑板当作太阳光,拳头当作月球,头当作地球。背向黑板,使右手手壁直立,拳心向头部,保持拳心朝向不变且让拳头由右向左移(即沿逆时针方向),当移到头右前方的时候,就可以想像月球被遮掩的情况,体会月食形成的过程。
三、月食和日食的差异
[说明]
1、发生月食时,月轮是 自身隐没 在地球的 阴影区中的,所以地球上能观测到月食的地区可达 半个地球 以上,且观测到的现象 基本相同 。
2、发生日食时,日轮是被 月球遮掩 的。由于月球较小,所以它的本影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 不广 ,时间 不长。。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三、学习体会:
1、正确认识月食现象,理解月食的成因、过程及类型,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2、运用探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月食现象及成因。
3、体会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四、自我测试
1.发生月食时,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是 ( A )
A.太阳-地球-月球 B.地球-太阳-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 D.月球-太阳-地球
2.发生月全食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是 ( B )
A.红色 B.古铜色 C.黄色 D.无法看见
3.当地球上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 ( A )
A.日全食 B.月偏食 C.日环食 D.明亮地球
4.“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在我国下列传统节日中的 ( D )
A.春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D )
A.日全食 B.日偏食 C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月全食 D.月环食
A.a区 B.b区 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C.c区 D.d区
6.日食与月食发生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C )
A.都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B.日食、月食都从日轮、月轮的西面开始
C.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
D.在地球上,任何地区都可以看到
7.关于月食描述错误的是 ( C )
A.月食必定出现于望日,但是望日未必出现月食现象
B.月全食时月球视面为铜红色,这是地球大气折射引起的
C.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月食也会出现环食
D.月全食的过程较长,可达一至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二小时
五、应用与拓展
1 一位美术爱好者在我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国某地发生月全食时,即时绘制了几幅图画,试根据月全食过程判断,能正确反应一次月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A )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B.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
C.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4 观测太空(一)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与技能:初步认识星空和著名的恒星,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际感受天文观测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星座和著名的恒星。
2、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一、学前准备
1、古代人对星座的认识。
(1)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 星座 。
(2)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划分为_ 48 个星座
(3)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 “二十八宿” _。
2、现代星座概念: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 88个星座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课堂设计:
探究发现
一、星座和星座的由来
阅读课本P102第1-3自然段,说出现代星座概念和古代星座概念的区别,并体会中国古代天文学对现代星座划分的贡献。
1、古代人对星座的认识。
(1)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 星座 。
(2)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划分为_ 48 个星座
(3)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 “二十八宿” _。
2、现代星座概念: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 88个星座_。
二、认识星座和恒星
[读图]
读课本3-26和图3-27,完成下列活动。
(1)你认识下面的星座吗?请在星空图中找到它们。
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猎户座、天鹅座。
(2)找出下列恒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
[说一说]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关星座和星星的神话故事。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观测北极星。
(1)安放好天文望远镜。
(2)面向 北天 星空,先找大熊星座(北斗星)。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 斗状 ,容易认出。北斗星 斗柄的指向 随秀节变化而变化。在晚上八九点观测,可观察到北斗星在不同季节的斗柄指向如图所示。
(3)把北斗星斗前 二星连线 ,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 5倍距离 ,即可找到 北极星 。
(4)按照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步骤观测北极星。
三、学习体会:
1、初步认识星空和著名的恒星,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通过探究,实际感受天文观测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3、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
四、自我测试
1.下列有关星座的说法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不正确的是 ( C )
A.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全球分成88个星座
B.每一个恒星都从属于一定的星座
C.星座的名称大多以神话人物、植物和器具来命
D.划分星座是为了便于认识恒星
2.在地球上看,北极星的位置几乎不,主要是因为( D )
A.北极星距离地球很远
B.北极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C.北极星的运动速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度太慢
D.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
3.晴夜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天体多数是 ( A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4.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位于 ( B )
A.大熊星座和天鹅星座 B.天鹰星座和天琴星座
C.仙后星座和小熊星座 D.猎户星座和天琴星座
5 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 ( B )
A.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星星是没有东升西落现象的
B.在杭州和北京,同一时间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
C.星空中的星座是某些亮星连接而成的图形,全天有48个星座
D.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看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到星空中的所有恒星
6 夜观星象,下列地区能观察到全天所有星星的地点在 ( B )
A.极点
B.赤道
C.回归线
D.极圈
7 下列星座(图3-4-1)中,表示天鹰星座的是 ( C )
五、应用与拓展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6日食和月食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日食现象,理解日食的成因、过程及类型。
2、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讨论、分析等方法认识日食现象及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习重点难点:
1、日食现象。
2、日食的成因。
一、学前准备
1、日全食;月球挡住了__________时,就发生了日全食。
2、日偏食:月球挡住了__________时,就发生了日偏食。
3、日环食:月球挡住了__________时,就发生了日环食。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展示日食图片(课本图3-36)。
[思考]
该图所示为何种自然现象?
__________
探究发现
一、日食的根念
[说明]
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__________被遮掩的现象,这种现像称为日食。
二、日食的成因
按课本P111的活动内容完成探究实验,要求:
(1)大小两球的直径比为4:1
(2)用单眼观察。
(3)A图和C图中,大小两球的同一直线上。
(4)观察时需调节好眼与球的距离。
[结论]
在A图所示的实验中,大球完全被遮掩;在B图所示的实验中,大球的一部分被遮掩;在C图所示的实验中,大球的中间部分被遮掩。
[讨论]
结合上述实验,说出日食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日食的类型
观察课本图3-36《日食的类型》,并从图3-35中找到对应的实验过程。
1、日全食;月球挡住了__________时,就发生了日全食。
2、日偏食:月球挡住了__________时,就发生了日偏食。
3、日环食:月球挡住了__________时,就发生了日环食。
四、日食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2]
按要求完成课本P112活动,记录实验现象,并与课本图3-38《日全食过程图》比较。(用阴影表示被遮掩部分)
开始
[讨论]
(1)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日全的形成过程推测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过程。
A、日偏食的形成过程是:
B、日环食的形成过程是:
[体验]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太阳,把自己的头当作地球,拳头当作月球。面向黑板,使右手手臂直立、掌心向头部,保持拳心朝向不变将拳头由右向左(即沿逆时针方向)移,体会日食形成的全过程。
[思考]
(1)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食在哪一天可能发生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
为什么日食不是每个月都发生
三、学习体会:
1、正确认识日食现象,理解日食的成因、过程及类型。
2、运用探究、讨论、分析等方法认识日食现象及形成原因。
3、体会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四、自我测试
1.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只可能是农历的 ( )
A.初一 B.初八 C.十五 D.十八
2.日食不同类型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
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时间的不同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④太阳大小的不同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3.地球进入图3-6-10中哪个区域时发生日全食 ( )
A.a区 B.b区 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C.c区 D.d区
五、应用与拓展
1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两河流域的米提亚人与吕底亚人正在交战,天突然黑下来了,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
(1)这种天文现象是 (  )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   D.极光现象
(2)这种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是农历 (  )
A.初一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或十六  D.二十二或二十三
(3)发生这种天文现象时的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六.教师反思
图3-6-10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4观测太空(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活动星图的制作原则,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星图的使用,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件事物,明确观察步骤,并且会应用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2、星图的使用。
一、学前准备
1、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__________个区域,命名为__________个星座。
2、你所了解的恒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最高的恒星是__________。
3、你所了解的星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找北极星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第4节 观测太空(二)
情境导入
探究发现
一、星图
[说明]
1、仰望满天星斗时,会发现星星和太阳一样也有__________现象。
2、同一时间,在__________看到的星空是不同的;同一地点,在__________看到的星空也是不同的。
3、有些恒星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有些恒星我们永远都看不到。在__________可以观察到全天的星空,在__________永远只能看到半个星空。
[观察]
观察课本图3-29“北半七星好像都在一个平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离地球的距离__________。
2、星图可以螽有地表示出__________在天空中的位置。
二、活动星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活动星图的制作。
(1)把活动星图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沿外缘剪下。(见课本图3-30)
(2)把剪下的图贴在硬纸板上,同样沿星图外缘剪下。
(3)根据所在地地理纬度,把活动星图第一面“按学校所在纬度剪去的部分”剪去,再在板面贴一张透明纸。
(4)用图钉把第一面钉在活动星图的第二面上。注意要钉在“+”符号的交叉点上。
2、活动星图的使用方法。
(1)在活动星图的第一面找到观测时相应的时和分。
(2)把活动星图第一面上的观测时间和第垢面上的__________对齐。
(3)把星力反过来举过头,并把图中的“北”指向北方,仰头观察。星图上的方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活动星图第一面“窗口”显示的星图,观测相应的星座和恒星。
[观察]
利用活动星图观测当地的星空。(四季:3月1日、6月1日、9月1日、12月1日)
(1)春季的星空,__________高挂在北方天空,它斗柄上的四颗亮星与狮子座最亮的a星(轩辕十四)、牧夫座a星(大角)、室女座a星(角宿一)形成了__________。
(2)夏季的星空,天顶附近的天琴座a星(织女星)和天鹰座a星(牛郎星)隔银河遥遥相对。
(3)秋季的星空,银河从头顶的天空流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秋季四边形“,W形的仙后座在银河的中间。
(4)冬季的星空__________最多。在东南天空有醒目的__________,再往东南有全天空最亮的恒星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体会:
1、了解活动星图的制作原则,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2、通过星图的使用,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件事物,明确观察步骤,并且会应用观察结果。
3、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
四、自我测试
1.小强发现一张星空图上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斗柄朝向南,请问该星空图对应的季节是 ( )
A.春天 B.秋天 C.夏天 D.冬天
2.冬天夜晚在东南天空,我们能观察到的最亮恒星是(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天津四 D.天狼星

五、应用与拓展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要求。
(1)全天共分为 个星座。写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星座或恒星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 __。
(2)图中D为______方向,F为______方向。
(3)图中小孩观测到A和C两个星座在不停地运动,其运动的方向是按_____ __(顺时针或逆时针)。
(4)假若小孩位于山东济南市,他终年可以见到的三个星座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师反思
图3-4-11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7 探索宇宙(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乡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和流星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观察、阅读、分析资料等方法来了解太阳乡的构成及其他星体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太阳系的构成。
2、建立太阳系的整体和空间概念。
一、学前准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体按__________围线__________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地球是太阳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3、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__________。
5、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行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读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太阳比地球大,地球又比月亮大,但他们都在同一个“大家庭”——太阳系中。
探究发现
一、太阳系
[读图并思考]
读课本图3-44“太阳乡示意图”,对照示意图,结合自己收集的信息,完成下列思考题。
(1)指出太阳系中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土星的光环是由什么组成的?(可通过观看视频“土星的光环”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慧星和流星
观察课本图3-48或慧星和流星的视频,说出尽可能多的与图中情景有关的内容。
[说明]
1、慧星是一种很常见的天体。它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其中__________由岩石碎片、固体颗粒和冰构成。当慧星靠近太阳时,慧核的__________质受热而部分汽化,形成慧发。受太阳风的吹拂,慧发中的一部分被吹成__________。
2、最著名的慧星——哈雷慧星是因__________________准确地预言它的到来而得名的。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年,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__________,下一次光临地球是在__________年。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1]
流星是怎样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很大的影响,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体会:
1、了解太阳乡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和流星体。
2、通过运用观察、阅读、分析资料等方法来了解太阳乡的构成及其他星体的情况。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自我测试
1.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有“水的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资源网行星”之称的是( )
A.水星 B.地球 C.海王星 D.冥王星
2.夜色中,仰望苍穹,下列天体给我们的感觉是 ( )
A.彗星拖着长尾 B.行星轮廓模糊
C.恒星明亮稳定 D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星云闪烁不定
3.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4.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因为其位于太阳系中心
B.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C.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D.彗星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所以不能每年都见到
5.哈雷彗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1986年,则下次出现的时间应在( )年前后
A.2036年 B.2062年 C.2050年 D.2080年
6.天文学上,常用来表示各恒星之间距离的是 ( )
A.千米 B.米 C.光年 D.英尺
五、应用与拓展
1 我国神州六号飞船在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返回地面时,由于和空气摩擦,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亮光,与该现象相似的天文现象是 ( )
A.日落现象 B.月落现象 C.彗星现象 D.流行现象
2 图3-7-6为“地球在太阳系中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的位置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A__ ,B_______,C_____ ,D_______ 。
(2)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___ __。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该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 __。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1太阳和月球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及生活的关系,培养推理、想像以及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学会用简单模型来研究复杂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天体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学习重点难点:
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球的升落时间及凸面的朝向。
一、学前准备
1、我们看到的月球的__________叫月相。
2、月相的成因是:月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日、地、月三者的__________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3、__________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__________出一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__________,二十二、二十三出现_________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课堂设计
情境设计
探究发现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农历
(1)模拟a实验,假设月球不自转,由①到②处,看到的地面__________。
(2)模拟b实验,由于月球的公转和自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所以看到的球面永远是正面。
[讨论]农历一个月有多少天?是根据什么而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阅读课本P110《月光对植物的影响》,了解月相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思考]
你观察过月升月落的时间吗?它是否有什么规律。
[观察]
分小组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重点做好下表观察记录。
日期 初一、初二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
升起时间
落下时间
月相形状
1、月相的变化周期为29.53天,接近于农历的一个月。
2、农历一个月的初一为__________,十五或十六为__________,一个月又长江为__________。
3、根据月相的形状可以大致判断当天的农历时间。月相变化与农业生产、天气、潮汛、航空等有关。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三、学习体会:
1、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及生活的关系,培养推理、想像以及实验能力。
2、通过模拟实验,学会用简单模型来研究复杂现象的方法。
3、体会到天体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自我测试
1、练习“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五、应用与拓展
1、分别画出下面农历节日的月相
春节( ) 端午( )
重阳( ) 中秋( )
元宵( ) 七夕( )
腊八节( ) 中国鬼节( )
除夕( )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5 月相(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再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习重点难点:
1、月相变化规律。
2、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一、学前准备
1、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成一直线时,相对位置为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为__________,相对位置为月球—__________—太阳即为__________。
2、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互垂直时,相对位置为
3、从初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七、初八的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十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二、二十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的新月。
4、从初一至十五、十六,月相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从十五、十六到初一,月相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思考]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十五的月亮圆又圆”等歌词描述了月亮的不同形态。你知道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看到的月亮有圆缺变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发现
[探究实验1]
实验A:用手电筒(平行光)照射地球仪,可观察到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实验B:用手电筒(平行光)照射透明塑料袋,会发现整个透明塑料球被照亮。
[思考]
上述两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事实?
[探究实验2]
(1)打开灯,观察者面朝灯,把球(最好使用黑颜色的球)置于观察者和灯之间。
(2)分别按①——⑧的逆时针方向观察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状。
(3)观察记录:将观察结果记录于下表。
观察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月相图
[讨论]
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二、月相的变化规律
观察课本图3-34,说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描述出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满月、满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间的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三、学习体会: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2、初步学会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再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了解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自我测试
1.说出下面各月相的名称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4LMJ4P63\\月相变化成因.swf" \t "_parent )
2.不同的月相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段
( )出现在黄昏时
( )出现在上半夜
( )时整个夜晚可见
( )出现在下半夜
( )出现在清晨时分
五、应用与拓展
1 写出下列我国传统节日的农历日期及月相
春节:日期 ;月相
元宵节:日期 ;月相
中秋节:日期 ;月相
端午节:日期 ;
重阳节:日期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7 探索宇宙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的,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资料等来获得对银河系和宇宙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对宇宙的整体认识。
一、学前准备
1、太阳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体互相吸引、并按一定的轨道围绕__________构成的。
2、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的八大行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美丽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卫星最多。
3、最著名的慧星是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绕日公转周期是_________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探究发现
一、银河系
从不同角度观察课本图3-51“银河系示意图”,并完成下列思考题
[思考]
(1)图3-51的两幅图中,银河系各是什么形装?
从侧视图看,银河系像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铁饼;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又像一个__________。
(2)图中的光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太阳系的位置,说说银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银河系是由从多__________及__________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__________颗。
2、天文学上常用__________来表示距离。1光年约为__________千米。
3、银河系的直径约__________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__________光年。
二、宇宙
[说明]
1、目前,人类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__________。
2、宇宙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3、1990年,美国航天飞机将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入太空,它能探测到的宇宙空间比地面探测到的宇宙空间大得多。目前,人类可观测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__________光年。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
学习了本章内容后,你对宇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想象中的宇宙是怎么样的?
[阅读]阅读课本P120《人类探测宇宙的历程》
三、学习体会:
1、了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的,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通过阅读、分析资料等来获得对银河系和宇宙的认识。
3、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自我测试
1.下列概念中,有从属关系,且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是( )
A.天王星—木星—太阳系 B.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C.月球—地月系—太阳系 D.哈雷彗星—地球—太阳
2.下列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类认识宇宙的顺序是: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②宇宙是永恒的,宇宙中的天体也是永恒的 ③宇宙中的天体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④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夜晚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B.流星现象是由于彗星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的现象
C.星系是指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
五、应用与拓展
1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勃通过观测得出规律:所有银河系以外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逃离的越快。上述现象证明宇宙是 ( )
A.均匀的 B.无边的 C.膨胀的 D.无边的
2 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关系是 ( )
A.银河系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 B.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C.银河系和太阳系是宇宙中并列的两大天体系统 D.银河系和太阳系没有关系
3 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是宇宙中惟一有生命的天体
B.宇宙经历了温度从高到低、物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资源网质密度从密到稀的变化
C.河外星系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D.区分宇宙中天体的类型主要是根据体积和质量的大小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学习重点难点: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一、学前准备
1、茫茫的宇宙浩瀚无际,它不断地吸引着我们人类去探索。人类目前了解的宇宙中存在生命物质的哪个星球?_______________
2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 km,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左右,仅差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预习疑难摘要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古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归纳]
1、古代中国人认为______________,后来又有了 。
2、古代印度人认为 。
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磊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 ,大陆四面环绕着 ,有一个浑圆的巨大 盖在上面。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二、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讨论]
试分析课本图3-2所示现象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如图3-3。把铅笔头竖直朝向,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头痛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现象:从A→B 。
从C→D 。
[讨论]
(1)为什么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时会出现观察不到的铅笔头、铅笔长度变小的现象:

(2)为什么人站得高,看得远?

[思考]
列举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许多现象证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载体。
三、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 km,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左右,仅差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三、学习体会:
1、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3、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四、自我测试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 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 日全食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大地测量技术的生产与进步
3.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有不同的认识,如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天圆地方。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_
五、应用与拓展
计算题
一个人如果每天行走50千米,那么他沿赤道绕地球一周需要多少时间?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3太阳和月球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月球大小、状况、环行山)。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学习重点难点:
1、太阳的概况及太阳活动。
2、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
一、学前准备
1、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_气体_____恒星。太阳的直径约为_140万_____千米,
表面温度约为__6000__,中心温度高达__1500万_。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___1.5亿_____千米。
2、太阳表面的黑色斑点叫做__太阳黑子__,它们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___________而显得比较暗的斑块。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___________。
3、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___________,太阳与地球上的___________生物相关。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太阳的概况
请同学说说太阳的概况?
[讨论]
植物有那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思考]
1、观察课本图3—16,说出图中的太阳与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2、光每秒可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
二太阳的结构
观察课本图3—17,说出太阳的结构。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平时看到的太阳是一个光亮的圆盘——__________。色球层、日冕层的__________,只有在__________时或用特制的仪器才能观察到。
三、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1、太阳__________通称太阳活动。
2、常见的太阳活动。
(1)请说说太阳黑子的概括?
(2)请说说耀斑的概括?
(3)请说说日珥的概括?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观察课本图3——18中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情况,算一算两个相邻高峰值年或低峰值年之间的时间?
三、学习体会:
1、了解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月球大小、状况、环行山)。
2、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四、自我测试
1.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 C )
A、月球 B、金星 C、太阳 D、北极星
2、太阳表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异的黑子,这是因为太阳表面的某些区域( C )
A、较黑 B、温度较高 C、温度较低 D、出现空洞
3、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太阳的表面温度达6000℃
B、太阳和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
C、太阳是本身能发光的气体球
D、太阳是本身能发光的固体球。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太阳风增强时可影响地球的_短波通讯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对人的 皮肤 损伤较大。
五、应用与拓展
1、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地球有天然卫星——月球 B、地球的大小合适
C、地球上有空气和液态水 D、地球是固体星球
2、使用天文望远镜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C )
A、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B、在寻星镜内搜索目标星体
C、没加滤镜直接观测太阳
D、瞄准目标后,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地球仪和地球(一)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两极、经极、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了解经线、纬线指示的方向,了解经纬网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探索、思考,培养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2、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一、学前准备
1、地球仪的结构: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后制成的 ,由 、 、 、 等构成。
2、连接南北两级的线叫 ,也称 。
3、国家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 天文台原址的那条 为 ,也叫 。
4、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 ,与它平行的线叫 。
5、在经线上标注的度数称 ,在纬线上标注的度数称 。
预习疑难摘要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认识地球仪
[探究实验1]
认真仔细观察地球仪的结构和表面特征,了解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分布。
[探究实验2]
(1)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2)用量角器量出地轴的倾斜角。
(3)找出地球仪上的南北两极、赤道、0°经线和180°经线。
[思考]
(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
(2)你知道地球仪上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吗?
1、经线和纬线。
(1)地球仪上[的经线是 地球大圆,每条经线 。
(2)纬线都是一个 的圆, 是最长的纬线,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 。
(3)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2、确定地球仪上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 经线,向东向西各为 ,0°经线以东为 ,以西为 。
(2)纬度的划分:以赤道 ,向南北两极各划分为 ,赤道以南为 ,以北为 。
二、经纬网
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了解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
[讨论]
经纬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说明]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2、国际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
3、低纬、中纬、高纬地区的划分依据是:低纬地区 ,中纬地区 ,高纬地区 。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北京的地球上的位置是 (填写经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
2、你的家乡在地球上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经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
三、学习体会: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两极、经极、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了解经线、纬线指示的方向,了解经纬网及其作用。
2、通过观察、分析、探索、思考,培养总结规律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自我测试
1、判断图中表示的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经?写出A、 B两点的经纬度。
2、某城市经纬度分别是北纬30°、西经1200,下面哪幅图是正确的( )
五、应用与拓展
1.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回答问题:
①位于北半球的有 , 位于南半球有 。
②处在东半球有 , 处在西半球的有 。
③纬度最高的是 , 位于低纬度是 。
④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 。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6日食和月食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日食现象,理解日食的成因、过程及类型。
2、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讨论、分析等方法认识日食现象及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习重点难点:
1、日食现象。
2、日食的成因。
一、学前准备
1、日全食;月球挡住了 全部太阳光 时,就发生了日全食。
2、日偏食:月球挡住了 部分太阳光 时,就发生了日偏食。
3、日环食:月球挡住了 太阳的中间部分 时,就发生了日环食。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展示日食图片(课本图3-36)。
[思考]
该图所示为何种自然现象?
日食现象
探究发现
一、日食的根念
[说明]
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 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 被遮掩的现象,这种现像称为日食。
二、日食的成因
按课本P111的活动内容完成探究实验,要求:
(1)大小两球的直径比为4:1
(2)用单眼观察。
(3)A图和C图中,大小两球的同一直线上。
(4)观察时需调节好眼与球的距离。
[结论]
在A图所示的实验中,大球完全被遮掩;在B图所示的实验中,大球的一部分被遮掩;在C图所示的实验中,大球的中间部分被遮掩。
[讨论]
结合上述实验,说出日食的成因。
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它挡住了本来要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而形成日食。
三、日食的类型
观察课本图3-36《日食的类型》,并从图3-35中找到对应的实验过程。
四、日食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2]
按要求完成课本P112活动,记录实验现象,并与课本图3-38《日全食过程图》比较。(用阴影表示被遮掩部分)
开始
[讨论]
(1)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由月球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
(2)试根据日全的形成过程推测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过程。
A、日偏食的形成过程是:
B、日环食的形成过程是:
[体验]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太阳,把自己的头当作地球,拳头当作月球。面向黑板,使右手手臂直立、掌心向头部,保持拳心朝向不变将拳头由右向左(即沿逆时针方向)移,体会日食形成的全过程。
[思考]
(1)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
(2)日食在哪一天可能发生
农历初一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
为什么日食不是每个月都发生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o左右的夹象。
[归纳]
1、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现日还食;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良。
2、日食在农历初一出现,但不是每月的农历初一都会发生。
三、学习体会:
1、正确认识日食现象,理解日食的成因、过程及类型。
2、运用探究、讨论、分析等方法认识日食现象及形成原因。
3、体会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四、自我测试
1.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只可能是农历的 ( A )
A.初一 B.初八 C.十五 D.十八
2.日食不同类型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C )
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时间的不同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④太阳大小的不同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3.地球进入图3-6-10中哪个区域时发生日全食 ( A )
A.a区 B.b区 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C.c区 D.d区
五、应用与拓展
1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两河流域的米提亚人与吕底亚人正在交战,天突然黑下来了,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
(1)这种天文现象是 (  )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   D.极光现象
(2)这种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是农历 (  )
A.初一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或十六  D.二十二或二十三
(3)发生这种天文现象时的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A(2)A(3)地球-月球-太阳
六.教师反思
图3-6-10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7 探索宇宙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的,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资料等来获得对银河系和宇宙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对宇宙的整体认识。
一、学前准备
1、太阳系由 八大行星 、 卫星 、 小行星 、 慧星 等天体互相吸引、并按一定的轨道围绕 太阳公转 构成的。
2、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的八大行星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 木星 和 土星 ,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美丽的 光环 , 土星 的卫星最多。
3、最著名的慧星是 哈雷慧星 ,它由 慧核 、 慧发 、 慧尾 三部分组成,绕日公转周期是 76年 。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探究发现
一、银河系
从不同角度观察课本图3-51“银河系示意图”,并完成下列思考题
[思考]
(1)图3-51的两幅图中,银河系各是什么形装?
从侧视图看,银河系像个 中间厚 、 四周薄 的铁饼;从俯视图看,银河系又像一个 大漩涡 。
(2)图中的光点是什么?
图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
(3)根据图中太阳系的位置,说说银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小小成员,从地球上看银河系中心时,银河系中心稠密的恒星构成天空中银白色的“银河”。
[归纳]
1、银河系是由从多 恒星 及 星际物质 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 2000多亿 颗。
2、天文学上常用 “光年” 来表示距离。1光年约为 94605亿 千米。
3、银河系的直径约 10万 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 3万 光年。
二、宇宙
[说明]
1、目前,人类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 河外星系 。
2、宇宙由 银河系 和 河外星系 组成。
3、1990年,美国航天飞机将 哈勃太空望远镜 送入太空,它能探测到的宇宙空间比地面探测到的宇宙空间大得多。目前,人类可观测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 150亿 光年。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
学习了本章内容后,你对宇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想象中的宇宙是怎么样的?
[阅读]阅读课本P120《人类探测宇宙的历程》
三、学习体会:
1、了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的,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通过阅读、分析资料等来获得对银河系和宇宙的认识。
3、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自我测试
1.下列概念中,有从属关系,且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是( C )
A.天王星—木星—太阳系 B.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C.月球—地月系—太阳系 D.哈雷彗星—地球—太阳
2.下列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
①人类认识宇宙的顺序是: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②宇宙是永恒的,宇宙中的天体也是永恒的 ③宇宙中的天体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④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夜晚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B.流星现象是由于彗星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的现象
C.星系是指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
五、应用与拓展
1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勃通过观测得出规律:所有银河系以外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逃离的越快。上述现象证明宇宙是 ( C )
A.均匀的 B.无边的 C.膨胀的 D.无边的
2 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关系是 ( B )
A.银河系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 B.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C.银河系和太阳系是宇宙中并列的两大天体系统 D.银河系和太阳系没有关系
3 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地球是宇宙中惟一有生命的天体
B.宇宙经历了温度从高到低、物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资源网质密度从密到稀的变化
C.河外星系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D.区分宇宙中天体的类型主要是根据体积和质量的大小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6日食和月食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月食现象,理解月食的成因、过程及类型,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月食现象及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习重点难点:
1、月食现象
2、月食的成因。
一、学前准备
、月球本身不发光,当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球之间时,月球被__________,就发生了月食现象。发生月食的时间为农历的__________。
2、月食形成时,月面先亏损于__________,复圆于__________。
3、月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A区时就发生__________;当月球一部分进入A区,别一部分在B区时就发生_________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课堂设计:
情境导入
展示月食图片(课本图3-39)。
[思考]
该图所示为何种自然现象?
__________。
探究发现
一、月食的概念
[说明]
1、有时我们会看到月面__________的现象,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这种现象叫月食。
2、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__________。
二、月食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
取一个大球,一个小球(最好涂黑)和一盏灯,然后将大球、小球和灯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再使小球按箭头所示方向部分或全部通过阴影区。观察小球穿过阴影区时发生的现象,并记录小球光亮部分形状的变化。(用阴景表示被遮掩部分)画出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1、当月球部分被地球遮住时,发生月偏食。
2、当月珠全部被地球遮住时,发生月全食。
[思考]
(1)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处于什么位置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月食的时间一般在农历月中的那一天?
__________
[体验]
把身后的黑板当作太阳光,拳头当作月球,头当作地球。背向黑板,使右手手壁直立,拳心向头部,保持拳心朝向不变且让拳头由右向左移(即沿逆时针方向),当移到头右前方的时候,就可以想像月球被遮掩的情况,体会月食形成的过程。
三、月食和日食的差异
1、发生月食时,月轮是__________在地球的__________中的,所以地球上能观测到月食的地区可达__________以上,且观测到的现象__________。
2、发生日食时,日轮是被__________的。由于月球较小,所以它的本影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三、学习体会:
1、正确认识月食现象,理解月食的成因、过程及类型,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2、运用探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月食现象及成因。
3、体会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四、自我测试

五、应用与拓展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3太阳和月球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月球大小、状况、环行山)。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学习重点难点:
1、太阳的概况及太阳活动。
2、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
一、学前准备
1、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______恒星。太阳的直径约为______千米,
表面温度约为___________,中心温度高达___________。太阳的质量为地球
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___________
千米。
2、太阳表面的黑色斑点叫做___________,它们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______
_____而显得比较暗的斑块。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
___________。
3、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___________,太阳与地球上
的___________生物相关。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太阳的概况
请同学说说太阳的概况?
[讨论]
植物有那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思考]
1、观察课本图3—16,说出图中的太阳与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2、光每秒可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
二太阳的结构
观察课本图3—17,说出太阳的结构。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平时看到的太阳是一个光亮的圆盘——__________。色球层、日冕层的__________,只有在__________时或用特制的仪器才能观察到。
三、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1、太阳__________通称太阳活动。
2、常见的太阳活动。
(1)请说说太阳黑子的概括?
(2)请说说耀斑的概括?
(3)请说说日珥的概括?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观察课本图3——18中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情况,算一算两个相邻高峰值年或低峰值年之间的时间?
三、学习体会:
1、了解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月球大小、状况、环行山)。
2、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四、自我测试
1.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 )
A、月球 B、金星 C、太阳 D、北极星
2、太阳表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异的黑子,这是因为太阳表面的某些区域( )
A、较黑 B、温度较高 C、温度较低 D、出现空洞
3、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的表面温度达6000℃
B、太阳和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
C、太阳是本身能发光的气体球
D、太阳是本身能发光的固体球。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太阳风增强时可影响地球的_ _。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对人的 损伤较大。
五、应用与拓展
1、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有天然卫星——月球 B、地球的大小合适
C、地球上有空气和液态水 D、地球是固体星球
2、使用天文望远镜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B、在寻星镜内搜索目标星体
C、没加滤镜直接观测太阳
D、瞄准目标后,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7 探索宇宙(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乡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和流星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观察、阅读、分析资料等方法来了解太阳乡的构成及其他星体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太阳系的构成。
2、建立太阳系的整体和空间概念。
一、学前准备
1、 八大行星 、 小行星 、 慧星 等天体按 一定的转道 围线 太阳 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地球是太阳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3、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太阳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5、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行星是 木星 、 土星 ,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美丽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读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太阳比地球大,地球又比月亮大,但他们都在同一个“大家庭”——太阳系中。
探究发现
一、太阳系
[读图并思考]
读课本图3-44“太阳乡示意图”,对照示意图,结合自己收集的信息,完成下列思考题。
(1)指出太阳系中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的名称。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谁?为什么?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太阳的质量点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其公转。
(3)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和土星。它们均有美丽的光环,木星上有大红斑,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讨论]
土星的光环是由什么组成的?(可通过观看视频“土星的光环”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1、 八大行星 、 小行星 、 慧星 等天体按 一定的转道 围线 太阳 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地球是太阳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3、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太阳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5、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行星是 木星 、 土星 ,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都有美丽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二、慧星和流星
观察课本图3-48或慧星和流星的视频,说出尽可能多的与图中情景有关的内容。
1、慧星是一种很常见的天体。它常由 慧核 、 慧发 、 慧尾 三部分组成。其中慧核由岩石碎片、固体颗粒和冰构成。当慧星靠近太阳时,慧核的_ 冰 质受热而部分汽化,形成慧发。受太阳风的吹拂,慧发中的一部分被吹成 慧尾 。
2、最著名的慧星——哈雷慧星是因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 准确地预言它的到来而得名的。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 76 年,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 1986 ,下一次光临地球是在 2062年。
[讨论1]
流星是怎样产生的?
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叫流星体。当这些固体小愉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磨擦而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称为流星现象。没有烧尺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讨论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很大的影响,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地球如果离太阳再近一些,表面温度会太高,液态水就无法存在,很多物质会被汽化;如果距离太阳再远一些,表面温度会太低,长期被冰雪覆盖,大部分生物无法生存。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1]
流星是怎样产生的?
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叫流星体。当这些固体小愉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磨擦而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称为流星现象。没有烧尺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讨论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很大的影响,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地球如果离太阳再近一些,表面温度会太高,液态水就无法存在,很多物质会被汽化;如果距离太阳再远一些,表面温度会太低,长期被冰雪覆盖,大部分生物无法生存。
三、学习体会:
1、了解太阳乡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和流星体。
2、通过运用观察、阅读、分析资料等方法来了解太阳乡的构成及其他星体的情况。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自我测试
1.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有“水的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资源网行星”之称的是( B )
A.水星 B.地球 C.海王星 D.冥王星
2.夜色中,仰望苍穹,下列天体给我们的感觉是 ( A )
A.彗星拖着长尾 B.行星轮廓模糊
C.恒星明亮稳定 D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星云闪烁不定
3.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D )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4.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太阳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因为其位于太阳系中心
B.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C.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D.彗星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所以不能每年都见到
5.哈雷彗星上一次出现的时间为1986年,则下次出现的时间应在( B )年前后
A.2036年 B.2062年 C.2050年 D.2080年
6.天文学上,常用来表示各恒星之间距离的是 ( C )
A.千米 B.米 C.光年 D.英尺
五、应用与拓展
1 我国神州六号飞船在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返回地面时,由于和空气摩擦,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亮光,与该现象相似的天文现象是 ( D )
A.日落现象 B.月落现象 C.彗星现象 D.流行现象
2 图3-7-6为“地球在太阳系中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的位置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A__ ,B_______,C_____ ,D_______ 。
(2)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___ __。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该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 __。
答案:(1)地球 哈雷彗星 小行星带 天王星 (2)地月系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3 太阳和月球(二)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大小、月球表面的明暗状况和月球上的环形山。知道人类飞向月球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通过了解我国“嫦娥一号”探月计划的顺利实施事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难点:
1、月球的概况。
2、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学前准备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_______________。月球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__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__________。
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其直径约为__________km,是地球的__________,太阳的________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__________,质量只有地球的_________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上节课了解了地球的大“邻居”——太阳,本节课将探访地球的小“邻居”——月球。
探究发现
一、月球概况
[观察]
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望远观察月球形状、月球表面明暗状况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也可以观看月球照片)说说你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
月球表面是千疮百孔之貌,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月球表百明暗相间,亮区是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暗区是________________等低陷地带,被称为__________。月陆和月海的平均高差为2~3km。
二、月球表面景观和地球的不同之处。
[讨论]
观察课本图3-20、图3-21和图3-22,讨论并归纳月球表面景观的不同之处。
1、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月球表面的策略加速度(引力)约为地球表面的策略加速度的1/6。在月球上,物体因所受重力__________而__________。
2、月球上没有__________,故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27℃,黑夜则可降至零下183℃,昼夜温差达__________。
3、在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声音__________,故在月球上听不到__________。
4、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叫做__________。
5、在月球上看地球,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地球表面呈__________色,地球也有__________变化。
6、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荒冰世界。
三、人类对月球的探测
[讨论]
探测月球有什么意义?
1、我国古代有关月球的传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3、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我国也在致力于登月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实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并于11月26日公布首张清晰的月面图片。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讨论]
(1)我国现在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计划?
(2)通过科普书籍、杂志或相关的网站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三、学习体会:
1、了解月球的大小、月球表面的明暗状况和月球上的环形山。知道人类飞向月球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2、通过搜集资料来解决问题。
3、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通过了解我国“嫦娥一号”探月计划的顺利实施事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四、自我测试
1、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D )
A、液态的水 B、大气 C、生命物质 D、矿产资源
2、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D )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原、山地
3、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是用一位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叫( A )
A、万户 B、孟子 C、僧一行 D、沈括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月球质量小的原因而造成的是( C )
A、月球上找不到一草一木 B、月球上环形山众多
C、在月球上一蹦,人会蹦到5m多高处 D、月球上静寂无声
5、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其原因是( B )
A、月球上半的地方看不到太阳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屋
C、月球距离太阳比地球远
D、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挡住了太阳光
6、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两者大小相似,原因是( C )
A、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B、月球不会发光,太阳会发光
C、月球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的多 D、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远得多
7、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4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 。月球本身 不发光 。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五、应用与拓展
1、如果在晚上观察星体,下列地点你认为最佳的是( B )
A、城市的高楼屋顶 B、农村开阔的地方
C、树木繁茂的丘陵地带 D、学校操场上
2、“月亮走,我也走”是因为( B )
A、月球的运动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一致
B、月球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
C、月球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方向一致
D、地球很大,而人移动的距离很小
3、如果有一天人类实现了到月球上旅行的梦想,你认为旅行时必须为自己准备哪些物品?
供氧设备、保温设备、通信设备以及食物等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地球仪和地球(一)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两极、经极、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了解经线、纬线指示的方向,了解经纬网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探索、思考,培养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2、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一、学前准备
1、地球仪的结构: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后制成的 模型 ,由 底座 、 支架 、 地轴 、 球体 等构成。
2、连接南北两级的线叫 经线 ,也称 子午线 。
3、国家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的那条 经线 为 0°经线 ,也叫 本初子午线 。
4、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 赤道 ,与它平行的线叫 纬线 。
5、在经线上标注的度数称经度,在纬线上标注的度数称纬度。
预习疑难摘要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情境导入
用远离地球的方法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但对于这么巨大的星球,怎么研究它? 建立模型。
2、探究发现
一、认识地球仪
[探究实验1]
认真仔细观察地球仪的结构和表面特征,了解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分布。
[探究实验2]
(1)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2)用量角器量出地轴的倾斜角。
(3)找出地球仪上的南北两极、赤道、0°经线和180°经线。
[思考]
(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
(2)你知道地球仪上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吗?
[归纳]
1、经线和纬线。
(1)地球仪上的经线是 半个 地球大圆,每条经线 长度相等 。
(2)纬线都是一个 完整 的圆, 赤道 是最长的纬线,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 逐渐减少 。
(3)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2、确定地球仪上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 0°经线,向东向西各为180°,0°经线以东为 东经度 ,以西为 西经度 。
(2)纬度的划分:以赤道 0°纬线 ,向南北两极各划分为 90° ,赤道以南为 南纬 ,以北为 北纬 。
二、经纬网
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了解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
[讨论]
经纬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说明]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赤道 .
2、国际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西经20°,东经160°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
3、低纬、中纬、高纬地区的划分依据是:低纬地区 0°~30°,中纬地区 30°~60°,高纬地区 60°~90°。
[应用]
1、北京的地球上的位置是 东经116°,北纬40°;东半球;中纬地区(填写经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
2、你的家乡在地球上的位置是_______南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经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
三、学习体会: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两极、经极、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了解经线、纬线指示的方向,了解经纬网及其作用。
2、通过观察、分析、探索、思考,培养总结规律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自我测试
1、判断图中表示的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经?写出A、 B两点的经纬度。
答案:
110°E 30°N; 120°E 20°N;
东经110°北纬 30°东经120° 北纬20°
2、某城市经纬度分别是北纬30°、西经1200,下面哪幅图是正确的( C )
五、应用与拓展
1.读图,回答问题:
①位于北半球的有A.B, 位于南半球有 C.D 。
②处在东半球有 A.B.D, 处在西半球的有 C 。
③纬度最高的是 D , 位于低纬度是 A.C 。
④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 A 。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学习重点难点: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一、学前准备
1、茫茫的宇宙浩瀚无际,它不断地吸引着我们人类去探索。人类目前了解的宇宙中存在生命物质的哪个星球?_ 地球 。__
2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篇 、赤道 略鼓 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km,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21km 左右,仅差 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预习疑难摘要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古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认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后来又有了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的说法。
2、古代印度人认为 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 。
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磊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 空心山 ,大陆四面环绕着 海水 ,有一个浑圆的巨大 天罩 盖在上面。
二、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讨论]
试分析课本图3-2所示现象形成的原因
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当帆船远去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
[实验]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如图。把铅笔头竖直朝向,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头痛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现象:从A→B 观察不到铅笔头,铅笔的长度变小 。
从C→D 能观察到铅笔头,铅笔的长度不变 。
[讨论]
(1)为什么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时会出现观察不到的铅笔头、铅笔长度变小的现象:
篮球表面是圆形的。
(2)为什么人站得高,看得远?
因为地球是圆的,站得高,人与切点的距离越远。
[思考]
列举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①“天涯海角”走不到边;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⑤月食现象中的弧形面等。
[归纳]
许多现象证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载体。
三、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篇 、赤道 略鼓 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km,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21km 左右,仅差 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三、学习体会:
1、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3、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激发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四、自我测试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B )
A.太阳东升西落 B 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 日全食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B )
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大地测量技术的生产与进步
3.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有不同的认识,如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天圆地方。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_C------A-------B
五、应用与拓展
计算题
一个人如果每天行走50千米,那么他沿赤道绕地球一周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800天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4 观测太空(一)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与技能:初步认识星空和著名的恒星,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际感受天文观测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星座和著名的恒星。
2、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一、学前准备
1、古代人对星座的认识。
(1)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__________。
(2)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划分为__________个星座
(3)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__________。
2、现代星座概念: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__________。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课堂设计:
情境导入
仰望星空,你知道天空有多少星星?关于星空,你想了解什么?
探究发现
一、星座和星座的由来
阅读课本P102第1-3自然段,说出现代星座概念和古代星座概念的区别,并体会中国古代天文学对现代星座划分的贡献。
[读图]
读课本3-26和图3-27,完成下列活动。
(1)你认识下面的星座吗?请在星空图中找到它们。
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猎户座、天鹅座。
(2)找出下列恒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
[说一说]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关星座和星星的神话故事。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观测北极星。
(1)安放好天文望远镜。
(2)面向__________星空,先找大熊星座(北斗星)。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__________,容易认出。北斗星__________随秀节变化而变化。在晚上八九点观测,可观察到北斗星在不同季节的斗柄指向如图所示。
(3)把北斗星斗前__________,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__________,即可找到__________。
(4)按照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步骤观测北极星。
三、学习体会:
1、初步认识星空和著名的恒星,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通过探究,实际感受天文观测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3、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坚定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信念。
四、自我测试
1.下列有关星座的说法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不正确的是 ( )
A.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全球分成88个星座
B.每一个恒星都从属于一定的星座
C.星座的名称大多以神话人物、植物和器具来命
D.划分星座是为了便于认识恒星
2.在地球上看,北极星的位置几乎不,主要是因为( )
A.北极星距离地球很远
B.北极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C.北极星的运动速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度太慢
D.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
3.晴夜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天体多数是 (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4.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位于 ( )
A.大熊星座和天鹅星座 B.天鹰星座和天琴星座
C.仙后星座和小熊星座 D.猎户星座和天琴星座
5 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 ( )
A.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星星是没有东升西落现象的
B.在杭州和北京,同一时间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
C.星空中的星座是某些亮星连接而成的图形,全天有48个星座
D.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看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资源网到星空中的所有恒星
6 夜观星象,下列地区能观察到全天所有星星的地点在 ( )
A.极点
B.赤道
C.回归线
D.极圈
7 下列星座(图3-4-1)中,表示天鹰星座的是 ( )
五、应用与拓展
六.教师反思永嘉县碧莲镇中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讲学稿 2009—2010学年
碧莲镇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初一年级 学科:科学 执笔:郑英魁 审核:初一备课组
内容:§3.2 地球仪和地图(二)
课型:新授
讲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与技能:知道地图是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索,了解常用地图类型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阅读等方法认识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地图的三要素
2、使用地图,比例尺的计算。
一、学前准备
1、常用的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地图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较粗略。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小明五一劳动节时单独坐车到义乌的亲戚家玩,由于车晚点,他错过了接他的亲戚,他又一时找不到去亲戚家的路。你能帮他出出主意,让他能找到亲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地图的定义
[探究实验]
制作地图
把一只有经纬网的地球仪放在白墙壁前,用灯光照射到地球仪上,我们观察到地球仪上的__________清晰地映在白墙壁上了。
根据经纬网的位置,在__________上标出相对应于__________上的地理事物。简单的地图就制成了。
[归纳]
地图紧各种不同的__________(如符号、文字、颜色等),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后,表现在__________上的图形。
二、地图的作用
[讨论]
你认为地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地图的冲类
[思考]你接触过哪些地图?
地图种类繁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地图的三要素
观察课本图3-10和图3-12三图中所示的三种地图,说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图有何共同要素。
不同类型的地图的“基本语言”。
1、 比例尺。
(1)概念:表示__________在地图上的__________。即比例尺=__________。
(2)地图的______________不同,地图的适用性也不同。一般大比便尺的地图表示的范围__________,描述的内容也较__________;小比例尺地图则反之。
(3)地理含义: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图上1cm表示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
2、方向。
地图的方向表示方法(三种):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__________的指向北,经线靠__________的指向为南。
(2)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__________指示北方。
(3)一般地图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例。
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理事物,地图上用不同的__________来表示。赏凶的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思考]
(1)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出北京与香港之间质实地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浙江旅游图上,找出南雁荡山、普陀山、千岛湖在浙江省的方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体会:
1、知道地图是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索,了解常用地图类型及其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阅读等方法认识地图。
3、培养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自我测试
1.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 )
A.图例 B. 比例尺 C.方向 D.注记
2.若要绘制一张校园地图,下面的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
A.1:10000 B. 1:200000
C.二百分之一 D. 十万分之一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
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 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
D. 不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肯定会有东西之分
五、应用与拓展
1.在一张长为25cm、宽为20 cm的纸上画地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例尺越大,所画的范围越大
B. 比例尺越小,所画的范围越小
C. 比例尺越小,描绘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D. 比例尺越大,描绘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2.如果在比例尺为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为5cm ,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是( )
A.50cm B. 500cm C.20km D.200km
六.教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