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1 植物的生命活动
1.下列有关植物根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根毛区细胞的迅速伸长是根伸长的唯一途径
B.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C. 植物体的根系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D. 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解析】 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是根伸长的两条主要途径。
2.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B. 叶片由叶肉和叶脉组成
C. 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 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解析】 植物叶的上、下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片由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组成;叶片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气孔是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
3.小瑄从科学课本中知道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并且根尖的结构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她非常感兴趣,特地叫妈妈买来菜豆亲自做实验。在菜豆的幼根处做上标记(如图),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3题))
【解析】 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负向地性,故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同时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生长的缘故,分生区和伸长区在靠近根冠的部位。21cnjy.com
4.如图所示,将生长良好的甲、乙、丙3盆植物放在阳台上,甲盆定期浇适量水,乙、丙两盆不浇水。15天后,甲、丙两盆植物均存活,乙盆植物枯死。对此实验,下列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A)2·1·c·n·j·y
,(第4题))
A. 乙盆植物因缺水枯死
B. 仙人掌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
C. 若给仙人掌定期浇水,其叶会转变成阔叶
D. 阔叶植物能进化成仙人掌等叶成刺状的植物
【解析】 甲、乙两盆阔叶植物形成对照实验,甲盆定期浇水,生长环境适宜,乙盆植物因缺水而枯死。丙盆植物的仙人掌能够存活是其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主要在根尖的根毛区进行。但研究发现:植物白天吸收水分比晚上多10倍以上,但白天和晚上吸收无机盐的量相差不大。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B)
A. 植物根部吸收水分的量直接受蒸腾作用的影响
B. 植物根部吸收无机盐的量直接受光合作用的影响
C. 根毛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不相同
D. 根毛细胞结构既有利于吸收水分也有利于吸收无机盐
【解析】 植物白天吸收水分比晚上多10倍以上,但白天和晚上吸收无机盐的量相差不大,说明根毛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不同,植物根部吸收水分的量直接受蒸腾作用的影响。www-2-1-cnjy-com
6.某科学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下列实验现象及相应解释正确的是(A)
,(第6题))
A. 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 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解析】 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1*cnjy*com
7.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下列各图表示的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其中正确的是(C)【来源:21cnj*y.co*m】
【解析】 10时以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中午10~12时,由于光照过强,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出于自身的保护,叶片的大部分气孔陆续关闭,而气孔的关闭导致进入叶片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下午12~16时,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温度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降低,关闭的气孔陆续打开,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16~18时,因光照的不足,光合作用强度又开始减弱。【出处:21教育名师】
8.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种子开始做鲜重测量,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C)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第8题)
A. 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种子中的水分减少
B. 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少
C. 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D. 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解析】 Oa段鲜重减少包括种子呼吸作用造成有机物的减少和自由水的减少,主要原因是种子中水分的减少,A正确;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少,B正确;bc段种子开始萌发,此时种子还没有长出芽和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鲜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的增加,C错误;c点以后增幅较大,证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D正确。21·cn·jy·com
9.试一试,你能运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原理解答实际问题吗?
(1)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降雨多,在炎热的夏天草坪可使周围气温降低,主要原理是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21*cnjy*com
(2)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新疆地区夜晚气温低,降低植物的_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水稻在生长期间,如果大部分叶片被害虫吃光了,就会影响水稻进行_光合作用,从而造成大幅减产。
(4)在农场温室大棚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在大棚中安装增加_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
(5)栽花或种庄稼都需要松土,这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根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解析】 (1)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使大气湿度增大。21教育网
(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与温度有关,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强,制造的有机物较多,夜间短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消耗的有机物较少,所以植物体内糖分的积累就比较多,吃起来就特别甜。
(3)水稻叶片被害虫吃光后,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无法制造有机物,因而大幅减产。
(4)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5)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从而促进根的生长。
10.如图所示,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甲、乙分别表示植物不同的生命活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0题)
(1)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水在b处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动,其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2)图乙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在细胞的叶绿体。若光照强度为零,甲、乙两个生理过程中不能进行的是乙。
(3)绿色植物通过不断的光合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
【解析】 (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植物的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两者的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甲过程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甲代表呼吸作用;乙过程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乙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当光照强度为零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
11.图甲是探究 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①为实验组,②为对照组。完成图甲所示探究后,将②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版权所有:21教育】
,(第11题))
(1)图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B)
A. 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 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 CO2的干扰
C. 防止 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 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将图甲中②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 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_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21·世纪*教育网
(3)图乙中, A时刻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黄白色。B时刻的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1-c-n-j-y
【解析】 (1)用塑料袋扎紧花盆能确保花盆与外界隔绝气体交换,因此可以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玻璃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www.21-cn-jy.com
(3)“将②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因此图乙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黄白色。B时刻,叶片脱色完全,叶片内的叶绿素溶于酒精,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若干,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丁香提取液和清水(见下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
组别
1
2
3
4
试剂
0.0025%的
丁香提取液
0.0050%的
丁香提取液
0.0075%的
丁香提取液
清水
样品份数
4
4
4
4
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 ℃,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第12题))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对照。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丁香提取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越小。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丁香提取液的有无,第4组不含丁香提取液,作为其他组的对照。
(2)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丁香提取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马铃薯呼吸作用越弱。
13.民以食为天,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
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
①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
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
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
【答】 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水位既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温度,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温,减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短暂的缺水期,能杀死稻田寄生虫及其他小动物,其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被根吸收,为水稻提供丰富的元素,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解析】 此题的答题要点是能结合植物物质和能量转换以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作出解释。主要涉及的点有:①水稻根的呼吸作用;②水稻的光合作用;③水稻的呼吸作用;④有机物的积累;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⑥水稻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完整答出以上6点且逻辑关系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