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与朱元思书[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5-24 20: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本文是一封:信试比较这封信跟我们现在写的信在格式上有什么区别?这封信与一般的书信不同,没有问候语以及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散文。作者:吴均 南朝梁文学家,作品:《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给下列的字注音:
缥( ) 湍( )
轩邈( )( ) 泠泠( )
嘤嘤( ) 鸢( ) 戾( )窥( ) 柯(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色 极言水深 急流比箭还快 汹涌的波浪像奔驰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缨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
交映,有时见日。 凭借 争着向上 高远 向上延伸 冲击 清越的水声美丽的鸟 同“啭”,鸣叫 尽 像猛鸟 至 平息心情 筹划 看 同“返” 树枝 遮蔽 如同枝条稀疏的地方 同“现”翻译下列重点的句子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清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各依仗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整体感知课文1、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起统领作用的句子。
2、哪两个字分别概括了山和水的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概括了山的特点,“异”概括了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有时朝发百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狭》)比较两句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都是写水流速极快A直接描写。B间接描写A夸张比喻 B 对比
A猿则百叫无绝。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狭》)
比较两句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都是写猿的叫声A是概括式写法B是具体描写分析课文(四人小组探究)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谈谈理由。
水异 山奇清澈湍急树寒树与树之间争高比直万籁回响树木遮天蔽日高峻幽深找出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思考一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悠闲、闲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对追求功名之徒的蔑视,爱慕美好的大自然,希望退隐山林。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当你考试不及格的时候,当你的目标不能实现的时候,当你失望的时候,或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你要去散心。那你会选择到哪个地方去呢?是选择大自然还是喧闹的大城市呢?图片欣赏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找出下列一首诗的景物描写,你能总结出景物描写的其中一个作用吗?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少妇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能总结出景物描写的作用吗?
从不知愁到后悔春天又一次来临杨柳又一次发芽这一景色总结写景的作用:衬托心情语言探讨:反复朗读课文第二段能不能总结出语言在形式上有什么特色呢?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尽述其美 以“我读 ,感受 。”或“ 字(词)甚妙,写 。 ”的形式说出你对文章的感受。 示例:我读“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感受到富春江两岸高山山势之高,山峰之多,给人生命和动感。语言特色:
以对偶句为主,两两相对使句式比较整齐、简洁,读起来比较流畅、优美。课外积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你能积累一些描写赞美山、水的诗句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课外知识拓展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后来才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看作初期的骈体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