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识归纳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知识归纳总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03-01 19: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章 知识归纳总结
重点知识详解
1.人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分别感受周围的各种信息。
2.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脑的传导路线,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音词、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5.光在同一利,均匀物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以镜面为对称。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的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1世纪教育网
8.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的眼的折光系统。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人大脑,形成视觉。
10.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21世纪教育网
11.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概念、特性和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方法.
精典例题解析
[例1]寒假里,大伟和同学一起去看望军属李大娘,他看到火炉上的水开了,就提着水壶往暖水瓶里灌水。正灌着,李大娘提醒他:“大伟,水快满了,小心别烫着。”他一看,水真的快满了,他疑惑地问:“大娘,你没看怎么知道水快满了 ”大娘说:“我听出来的。”大伟还是不懂,你能解答他的疑惑吗
[解析]往暖水瓶里灌水,瓶中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因为随着瓶里水的增多,瓶里的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发出的音调也越来越高。
[答案]李大娘能根据瓶中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判断水是否快满了。
[例2] 1997年底,杭州市首次在城区中河高架路经过杭州高级中学的一段路面两侧,采用新型材料架设了近3m高的美观新颖的屏障,以减少行驶车辆的噪声对学校师生和沿路居民的干扰。这种行之有效的防治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B.切断噪声传播的途径
C.减少人耳对噪声的接收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控源”,即消除或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二是“截流”,即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三是“掩耳”,即掩耳或者堵塞噪声感受器——耳孔。人们在噪声源的周围担树造林或设置隔音屏障,就是阻隔噪声传播途径,减弱噪声传到人们耳朵的具体做法。
[答案]B
[例3]坐在离主持人l7m远的听众和坐在电视机前2m距电视台30km远的观众欣赏同一节目。谁先听到主持人的声音
[解析]在演播厅内的观众只离主持人17m远,而电视机离电视台有30km远。结果又怎样呢 运用学过的速度公式计算一下时间,就可得到坐在演播厅内的观众,听到主持人的声音需要0.05s,而坐在电视机前2m处的观众听到主持人的声音只需0.O06s(其中传递声音的电磁波所用时间为0.0001S,声音传播2米距离所用时间约0.0059s)。不要说30km,就是3000km远的地方,传递声音的电磁波所用时间也只有0.Ols。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电视机前的观众比从坐在演播厅内的观众先听到主持人的声音。
[例4]晚上,在桌上铺一张自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下面列举从侧面看到的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白纸较亮.因为它使光发生了漫反射
B.平面镜较亮,因为它使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较亮,因为它使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平面镜较亮,因为它使光发生了漫反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本题手
电筒的光正对平面镜照射,镜子表面平滑,发生镜面反射,
反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反射到其他方向的光极少。从侧面看去(在理想状态下没有光线射到其他方向),几乎没有反射光射人眼中,所以平面镜看起来比较暗,而白纸表面粗糙,入射到白纸上的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到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起来自纸比较亮。
[答案]A
[例5]现有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然后又从玻璃砖射出到空气,如图所示光路图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是 ( )
[解析]根据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必须分居在法线两则;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分析上图,只有图D中的光路符合折射规律。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例6]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的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则奶奶的眼镜是如下图所示中的 ( )
[解析] 由于凹透镜所成的虚像是缩小的,所以C图中的眼镜为近视眼镜。D图中的像与物等大,是平光眼镜。A图和B图的两副眼镜起放大镜的作用,是凸透镜,即远视眼镜。远视程度越重,相应的眼镜的放大效果就越显著.所以A图应是小明奶奶的那副老花眼镜。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例7]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解析]此题考查对视觉形成的理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产生了视觉。可见,形成图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答案]C
[例8]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迎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亮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亮或背着月亮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亮或背着月亮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应用。平静的水面相当于镜面,发生镜面反射;而地面的表面粗糙不平,发生漫反射。将月光看成平行光.迎着月亮走时,水面有很多的反射光进人人跟,感觉很亮;背着月亮走时.水面几乎没有反射光进人人眼,感觉很暗。而此时较亮处应是地面。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