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朝的经济(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朝的经济(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09 06:43:54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汤因比(英国)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罗兹·墨菲:《亚洲史》
宋朝在这些人眼中那么高大上,宋朝的经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1、粮食作物(1)引进品种:越南占城稻;(2)生产工具:秧马产地:越南
特点: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
影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占城稻苏州湖州1、粮食作物(1)引进品种:越南占城稻;(2)生产工具:秧马(3)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4)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5)“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水稻种植由南往北推广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北宋:
广东 福建2、经济作物
(1)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2)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矣。”
---北宋王安石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逐渐超过北方。南宋“圩田”(太湖流域地区)梯田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南宋棉毯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瓷都官窑葵瓣洗 汝窑三足洗 钧窑鼓钉三足洗 哥瓷 2、制瓷业 汝窑是中国瓷器的巅峰,全球遗存的79件汝窑几乎全为世界大博物馆所藏。201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有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078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成交。2015年6月6日,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以3.5亿港元的高价落槌,加上13%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3.95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6亿元)。3、造船业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宋代海船模型(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楼船战船(复原模型)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 赵汝适《诸藩志》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宋代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1、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东京(开封)、临安(杭州)(2)商业活动范围扩大,街市制代替市坊制。史料研读
材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南通一巷……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
思考: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打破了唐以来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经营突破了“市”的空间限制,而广布于街衢窄巷中(3)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东京梦华录》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大街买卖昼夜不绝,特别是珠子街的买卖“动以万数”。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满盈。宋代《货郎图》南宋临安城局部图(4)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唐都长安城是市坊分离的,宋代汴京城打破了市坊的界限,而且宋代的商铺营业时间比唐朝更长。究其根源,因为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海外贸易范围广2、海外贸易---宋高宗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想一想: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4)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3、纸币的产生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BAC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材料二:“苏常熟,天下足”。
苏湖熟苏常熟苏州和湖州的水稻成熟了,天下就富足了。BAC这两句谚语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它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和方向。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政治因素)
材料一:
唐中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使北方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两宋期间,北方地区又经历辽灭北宋、金灭辽、蒙古灭金等,战乱不休。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经济因素)材料二: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2、南方政府重视生产材料三:从西汉到北宋时期的人口变化图3、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政策倾向)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
3.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
材料四: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收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抵御灾害的作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你知道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说明宋朝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这反应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东晋南朝时期唐安史之乱后五代时期
开始南移
打下基础继续南移南宋
最终完成
北方南方北方南方南方北方唐朝中期
开始南移南宋
南移完成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要重视科技进步
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
……知史鉴今: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小结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表现
1.农业:水稻、茶、棉
2.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3.商业:都市、海外、纸币
二、原因
1.政治因素:
2.自然因素:
3.经济因素:
4.政策倾向:
三、结果
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一千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
一千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中国的首都则有150万人。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125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钢铁业年产才有7.6万吨。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是最会作买卖的,宋朝人用泥土(把泥土烧成瓷器)就轻易换来大批金银珠宝。
一千年前的中国经济总量最高时占当时世界的80%。告诉你鲜为人知的一千年前的中国知识拓展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表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泉州伊斯兰教清真寺
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之一
始建于1009年。 宋朝廷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泉州的外商,有不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朝廷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相关史事:巩固提升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
A.日本 B.越南 C.朝鲜 D.阿拉伯2.宋朝设置的市舶司,其主要作用是( )
A、管理海外贸易 B、管理东京及临安的市场
C、宋朝民间自发的贸易机构 D、在中央设置的贸易管理机构3.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BAC4.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 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5.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AD6.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铜子
A7.搜集、分析资料,探究历史的真实。下面我们通过各种类型的资料探究宋朝的海外贸易。
【走进政策】
材料一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1)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政府的什么态度?
海外贸易获利最丰厚,如果经营得当,可以获得上百万的收入。
说明宋朝政府重视和鼓励发展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