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讲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要点自主回扣
1.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2.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群落内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3.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4.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称为食物网,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典型例题精析
【例l】(2009·嘉兴中考)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A湖中的细菌与真菌 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湖中的南湖菱 D.湖中的鲫鱼
【精析】选C。本题考查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的认识。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中的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当然还包括绿眼虫和一些光合细茵,这里的生产者是菱,阳光是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鲫鱼是消费者。
【变式训练】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主要依靠农民来决定农作物的生产情况,那么它的生产者是 ( )
A. 阳光 B. 农民
C. 农作物和杂草 D.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例2】(2008·湖州中考)夏天到了,贮存的食物很容易腐败,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真菌以食物为培养基,在适宜的环境下大量繁殖所致。
(1)引起食物腐败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细菌不同于真菌的结构特点主要是细菌中没有
.
(3)为了防止食物腐败,人们用了很多方法,如:高温处理、真空包装等,它们依据的
原理分别是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真空使微生物不能进行呼吸而死亡等。
请你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再举出一种食品防腐的方法,并指出所依据的原理
。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同时涉及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本题的综合性很强,又涉及到了食物的保鲜方法和它们的原理。
答案:(1)分解者(2)成形的细胞核(3)干藏法;没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而导致其死
亡
【变式训练】研究生态系统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大的意义。
(1)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成分如果缺少了之后,不会有本质的影响的是 ;
(2)如果地球上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全部消失了,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
(3)有农民将水稻用网罩起来以防止鸟来吃谷粒,结果稻谷的产量反而下降了,请解释
原因 。
重点难点指引
1.生物的分类
(1)分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逐级进行的,生物从高到低分为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常见的动物类群。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其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
(3)常见的植物类群。植物可分成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无种子植物)等五大类。
2.种群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种群密度: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可用以下公式表示:种群密度一丽甬疆薯鼻薯舍簇蹩丽
(2)年龄结构: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的,常用“人口金字塔”的图形来表示,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性别比例: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称为人口的性别结构。衡量人口性别结构的最常用指标是人口性别比,用以下公式表示:
性别比℅
(4)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某种生物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新个体数,用千分率表示:
出生率‰
(5)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某种生物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用千分率表示:
死亡率‰
3.群落
(1)群落指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一般 呈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两种。
(2)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①生物一方面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温度、食物、风等的影响;另一方
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类的活动)又对无机环境及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②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现在的各种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即适应
的普遍性。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特征;动物
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
4.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全部非生物因素。
(1)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空气和土壤等;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关系
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方式: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从植物开始到最高等的动物);
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
(3)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后开始,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最后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5.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的特点
①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②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
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
②人为因素: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
强化或弱化。
专题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在一森林公园内有一群灰喜鹊,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 “保护神”,这一群灰喜
鹊是一个 (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 生态关系 B. 食物关系
C. 物质关系 D.能量关系
3. 在蛇、蜥蜴进入冬眠时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
A. 阳光 B. 温度
C.水 D.土壤的理化性质
4.下列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单向流动、逐渐减少
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C.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数量越多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越少
5.一个草原上生长着各种植物、羊和狼,如果狼被全部猎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对羊长期有利,因为羊的天敌没有了
B.这个生态系统仍然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都俱全
C. 从短期看羊的数量增加,但对整个生态系统不利,羊多了后,草会被吃光
D.狼是凶残的动物,我们应该大量捕杀
6.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在深海处几乎不生长植物,原因是 ( )
A. 食草的动物太多,植物被吃光
B.海水温度太低
C.阳光不能到达
D.海水压力太大
7. 湖州被誉为鱼米之乡,养鱼、种植水稻、养蚕的历史悠久,对于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鱼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种群 B.一个生态系统
C.群落 D. 什么都不是
8. 德清的下渚湖是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下渚湖中的主要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B. 生活在下渚湖中的所有藻类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下渚湖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D.如果极少量含N、P的生活污水排人下渚湖必将导致其生态平衡的破坏
9. (7001009)下表是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与被捕
食的关系,分析下列各食物链,可能正确的是 (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2 0.149 0.009
A.A→B→C→D→E B. E→D→C→B→A
C. D→A→B→E→C D.C→E→B→A→D
10.“稻一鸭一萍”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合在荫
蔽环境中生长,可作为鸭的饲料,鸭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l0小题,共60分)
11.(4分)深圳梧桐山上生物种类繁多、树木葱茏,被称为深圳的“绿肺”。保护梧桐山生
态环境是每个深圳人的责任。
(1)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整个梧桐山是一个 。(选填“群落”、“生态系
统”、“生物圈”)
(2)梧桐山上生长着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植物——桫椤,它有根、茎、叶的分化,
但不产生种子。在植物分类上,它属于( )
A. 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3)位于梧桐山麓的仙湖植物园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苏铁(俗称铁树)园区。苏铁是裸子植
物,种子外面无包被。
(4)近年来,梧桐山受到了外来植物薇甘菊的入侵。薇甘菊生长快,能很快遮蔽原有植
物并使其死亡。这说明生物不仅能 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2.(4分)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
问题:
(1)假如该生态系统中有大白菜、蝗虫、油菜、兔子和真菌等生物,其中属于消费者的
有 。
(2)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伴随着 流动。
13.(5分)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属于生产者的是 ,属于初级消费
者的有 。
(2)假设草固定的能量不变,则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
(3)要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还缺少的成分是 。
14.(70010010)(6分)在以植物一美洲兔一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
量变化曲线如图:
(1)由提供信息分析猞猁与美洲兔的关系是 (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2)猞猁大量被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
A. 先上升后下降 B. 先下降后上升
C. 不断上升 D.不受影响
(3)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 能力。
15.(8分)欧美国家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闭,内装有水和两三
条小鱼,底部有珊瑚、沙子等,并生长着一些水藻,里面的小鱼、水藻长年都是活的。请问:
(1)此生态球应放在有 的地方。
(2)此生态系统中除小鱼(或小虾)和水藻外,还应包括和 。
(3)此球内的小鱼和水藻能长年生存的原因是
.
16.(2分)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桃树的叶子都掉光了,
而杨梅树的叶子却郁郁葱葱,从这两者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情况来解释这种现象。
17.(7001011)(7分)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
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以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写出鹰获得食物的过程中能量损失
最多的食物链。 ;
(2)要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去图中的生物,还缺少的两种
成分是 和 。
(3)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数量大量增加,短时
间内,该生态系统中 和 的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
的增加和绿色植物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 ,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样。这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的能力。
18.(10分)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
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化等。
(1) 根据生态因素分析,要在沙漠地区种植植物,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
决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填“动物”“植物”“细
菌”);
(4)专家认为,生态林不应是单一林,种树应多样化,乔木树下应有灌木,灌木下应有
草,实行乔、灌、草结合,其原因是 ;树种
多样化可以引鸟回林,同时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请你写出植物、鸟、昆虫之间的食
物链 ;
19.(7001012)(10分)青藏铁路建设的成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为了保护植被
不被破坏,将植被移植在一处保养好,建成之后再原样的恢复好,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都要带回来。
(1)在建设过程中要保护植被的目的是 ;
(2)将产生的垃圾全部带回的原因是 ;
(3)在铁路穿过藏羚羊保护区时,为了保护“高原精灵”,设计师们建造了天桥,避免
将它们的栖息地分为两块而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草等绿色植物是 ,藏羚羊是 ,草和藏羚羊死后,尸体被
(微生物)等分解者分解。
20.(4分)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从欧亚大陆引进了大批黄牛,但没过多长时间,千万头
黄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牛粪污染草场,使绿色草场出现一块块秃斑,苍蝇滋生,危及家畜,草原生态平衡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生态学家从我国引进了屎壳螂,这些屎壳螂将牛粪滚成球,推到地下,清除了污染,肥沃了土壤,促进了牧草生长,几年后,草场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
(1)人们盲目引进新物种黄牛,使原有的 遭到破坏。
(2)引进屎壳螂后,草场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屎壳螂起到 的作用,保证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典型例题精析
【例1】【变式训练】C
【例2】【变式训练】(1)消费者(2)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堆积如山(3)害虫的天敌没有了,
使害虫大量繁殖
专题综合检测
1. A 2.B 3.B
4. 【解析】选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
且是逐级递减的,上一级能量流人下一级的能量只有10%~20%,食物链越长,可供养的次级消费者就越少。
5. 【解析】选C。这个生态系统本来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态系统,由于狼被杀光了,会
使羊大量繁殖,然后草会不足,使羊部分死亡,羊死了后草又会长好,这样周而复始进行。
6. 【解析】选C。生物的生长要受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影响,如太阳能、热量、水、空
气和土壤等,同时海洋中的生物还要受盐度、压强等的影响,题目是深海中不长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7. 【解析】选D。池塘里的所有鱼不能算一个种群,因为这里有很多品种的鱼;也不是一
个群落,因为群落指这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当然也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指这个池塘里全部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8. C
9. 【解析】选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最主要的关系是食物关系,农药等有害物质在
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因此会不断积累,从而会沿着食物链传递逐级递增。
10.C
11.(1)生态系统(2)C(3)果皮(4)适应
12.(1)蝗虫、兔子(2)能量
13.(1)5草鸟、昆虫
(2)草一鸟一猫头鹰
(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14.【解析】从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猞猁是以美洲兔为食的,美洲兔又
是以植物为食的;如将猞猁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由于没有了天敌而大量繁殖,然后由于食物不足,又会大量死亡;任何生态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只要外界的干扰不超过它的限度。
答案:(1)C(2)A(3)自动调节
15.【解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生物组成,
而且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要保持相对的平衡,因此这个生态球要放在有光照的地方。
答案:(1)光照
(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达到稳定状态
16.【解析】杨梅树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掉叶子,桃树在冬天掉光叶子也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
适应方式。
答案:桃树和杨梅树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7.【解析】食物链越长,在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的就会越多;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该包
括这个区域内的全部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外界的干扰不超过它的限度,就能自动恢复。
答案:(1)绿色植物一昆虫一杂食性鸟一鹰 (2)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狐鹰减少自动调节
18.(1)水分(2)自动调节能力 (3)植物
(4)植物种类多样化,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植物一昆虫一鸟
19.【解析】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青藏高原上生物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
调节能力较弱,因此在建设青藏铁路的过程中要保护好植被和动物,并且将产生的垃圾都要带回来。
答案:(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群落结构简单,保护植被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
(2)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使分解者的数量少,垃圾不易分解
(3)生产者消费者细菌和真菌
20.(1)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2)分解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