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凡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凡卡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9 10:0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这一节我们学习另外一个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但是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
走进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凡卡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科求学。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医从文。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正是沙皇俄国最黑暗的时代。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六号病房》、《跳来跳去的女人》等。作者简介

( ) ( )( ) ( ) 鹧鸪毡靴暖炕保佑别墅字词检测 ( ) ( )祷告bié shùzhān xuēnuǎn kàngzhè gūbǎo yòudǎo gào初读感知 挨 āi 挨近 ái 挨打 mó 摩擦 mā 摩平 摩 dǎi 逮住dài 逮捕 逮难点生字词读音、解释:1、揉(róu):用手来回擦或搓。
2、保佑(bǎo yòu):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或帮助。3、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4、搓(cuō):两个手掌来回摩擦。
5、匣子(xiá zi):装东西的较小的方形有盖器具。词语的理解:慈悲:慈善和怜悯。
指望:一心期待,期盼。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课文指供那些老爷们享乐的住宅。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向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梆子:打更的响器,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毡靴:用羊毛压成的靴子。
照应:课文指照料、照顾的意思。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名。1卢布等于100戈比。
鼻烟:烟草制品之一,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全文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希望爷爷能够接他回去。
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准备写信、写信、 寄信。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泥鳅:公狗的名字。课文中的名字及身份帮你阅读——凡卡有几个名字?《凡卡》一课中,开头介绍人物时写道:“九岁的凡卡·茹科夫……”;而他在给爷爷信的末尾署名是“你的孙子伊凡·茹科夫”。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名字呢?
这是因为,俄罗斯人的姓名书写时,名在前,姓在后,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凡卡”是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伊凡”的爱称,相当于我国小孩名字前加个“阿”字或“小”字,叫成“阿×”或“小×”。这种爱称一般只限于在亲人或亲戚之间使用,故凡卡在给爷爷信的末尾署名为“伊凡·茹科夫”。 1、简要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当学徒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快速读课文,回答一下问题理清脉络第一部分 准备写信 (1~2)
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他们去做礼拜的机 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部分 写信 (3~15)
具体写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回忆联想。
第三部分 寄信 (16~21)
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梦。依据: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线索:信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苦难熬? 挨打:
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
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
挨饿:
吃的“简直没有” ,一点儿面包、稀粥
“只有老板才大吃大喝”。
睡不好(挨累):
“小崽子一哭”就“只好摇那个摇篮”。一……就…… 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重点对比 重点学习:痛苦的学徒生活
挨打——揪、拖、揍、戳、打
挨饿——一点儿面包、稀粥
挨冻——睡在过道里、没有鞋
没法睡——一……就…… 非 人 生 活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返回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体会出凡卡已是痛苦与绝望到了极点。非常迫切的想要离开这里,想要让爷爷赶快把他带走。 思考讨论:凡卡在写信的同时还插进去叙述(插叙)了哪些内容?凡卡的回忆 4、5——介绍爷爷的生活状况
(守夜的情景)
6——乡村冬夜雪景
13、14——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学习文中回忆的部分(4、5、6、13、14节)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课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对乡下生活的回忆是本文的插叙,写这两段联想的用意是什么?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反衬凡卡内心的孤独痛苦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
这段回忆充满了欢乐的情趣。尽管在冰天雪地中砍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反衬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 思考爷爷能否收到凡卡的信 并找到依据,陈述理由。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 这样安排是有什么妙处?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深切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我们除了从凡卡的语言叙述和城乡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到他悲惨的命运外,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内容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 细节描写 课文中细致入微地刻画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神情;写信中多次叹气;写信后还做了一个好梦,也充分地表现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一、老板与爷爷对比
凡卡在老板家里毫无幸福可言:“连狗不如”……
与爷爷在一起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快乐……
二、城市与乡村对比
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
在凡卡的印象中是乡村的质朴而美好……
三、梦想与现实对比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
醒来后凡卡还要和往日一样地挨打、挨饿、挨
冻,一样地被伙计捉弄……三个对比细节描写写信前写信写信后思念爷爷受不住了,死路一条没有指望,连狗不如生活悲惨
社会黑暗(伤心)(担心)(希望)凡卡知识梳理 课后练笔  请你根据课文的描写,然后展开自己的想象,续写《凡卡》,想想凡卡后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