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3讲 物质的性质
要点自主回扣
1.物质的变化为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变化的区别在于看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2.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对同一种物质,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 根据固体熔化时有无熔点,可以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冰的熔点是0℃。
4. 在一定温度,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内因(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和外因(与温度等外界因素有关)。
典型例题精析
【例l】(2008·嘉兴中考)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
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 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 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精析】选B。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瓦斯爆炸、烟花爆炸和燃气
爆炸都是由燃烧引起的,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反应);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是由体积膨胀引发的,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变式训练】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是 ( )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例2】(2009·湖州中考)图1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克甲、乙
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则如℃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 克。
【精析】本题结合溶解度曲线考查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由图l可知一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一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当温度处于tl℃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分别将20克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l00克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并形成饱和溶液。当升温到t2℃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的物质将有晶体析出,由图2知此物质为甲,再结合图1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l5克,即l00克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l5克,故t2℃时甲溶液的质量为115克。
答案:115
【变式训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时,A、B、C三种物质
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 中会有晶体析出。
重点难点指引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熔点和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和酸碱性等。
2. 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根据密度的定义可得出密度的公式
ρ=m/V。复习密度公式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公式ρ=m/V中,m、V、ρ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P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要防止数学中的正比和反比知识对理解密度公式意义的干扰。
(3)对于不同的物质,如果体积相同,则质量较大的密度也较大。认识到平时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实际是“铁的密度比棉花大”的不严格的说法。
(4)因为密度的单位可取克/厘米3,也可取千克/米3,所以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熔化、凝固和沸腾
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有六种变化: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复习时应重点理解熔化、凝固和沸腾等物态变化过程。
(1)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①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②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则没有。利用熔化或凝固曲线来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时,关键要抓住晶体熔化或凝固曲线有一水平段。
(2)物态变化的条件:有的物态变化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如晶体熔化(凝固)及液体沸腾,都要满足:①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或沸点;②继续吸(放)热。
4.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内容是初中科学的难点之一,复习时须理解其含义。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和对某种溶质而言,否则讨论没有意义。其次必须明确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对同一种溶质和溶剂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些。
(2)理鳃溶解度的概念要抓住四个要点:在一定温度下、在l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解的质量(质量单位是克)。
专题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2. 下列现象中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 ( )
A干冰升华 B. 电灯发光
C.矿右粉碎 D.粮食酿酒
3. 自从公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后,某同学就迷上了篆刻艺术。
印模是经过专用工具的钻、磨、刻等工艺后,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印模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科学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 体积 B.密度 C. 质量 D.重力
4. 对密度定义式ρ=M/V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5. 甲、乙两个物体重量比3:2,体积之比为l: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
A.1:2 B.2:1 C.2:9 D.9:2
6.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
效率。如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 )
A.a B.b C.C D.d
7.下表是l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
温的温度计是 (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O -39 -117 -ll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8.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
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 )
A. 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9.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
A. 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 往食盐水中加水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
10.(7001043)如图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时,
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下列哪种方法使两溶液都能达到饱和 ( )
A. 降低温度
B. 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出部分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9小题,共60分)
11.(8分)请用下列描述物质的词语填空(每空只填一个选项)a.可燃性b.腐蚀性C.氧化
性d.还原性e.吸水性f.酸碱性
(1)使用浓酸、浓碱等药品时,应防止该类药品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因为它们有
;
(2)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因为它具有 ;
(3)固态氢氧化钠常用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 ;
(4)当煤矿矿井中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为甲
烷具有 。
12.(4分)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融化,往冰面上
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科学上称为 。
13.(6分)如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横坐标代表温度,纵坐标代表溶解度)
(1)在 ℃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2)要使一杯饱和的A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等。
14.(4分)小科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测得矿石的质量是210g;
(2)因矿石体积较大,她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得矿石的体积为 cm3;
(3)矿石的密度为 g/cm3。
15. (4分)KN0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有下列可供选择的操作步骤:
a.溶解;b.结晶;C.蒸发;d.降温;e.热水溶解;f.过滤;9.趁热过滤。
(1)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出硝酸钾晶体,采用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填序号,下同) 。
(2)从氯化钠和硝酸钾(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出氯化钠晶体,采用的操作步骤是
。
16.(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徐开始计时,每隔l 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3℃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
是 ℃。
(3)若小符钡0出实验用水的质量为1kg,则将水从89℃加热到94℃需吸收多少热量 [水的比热c=4.2×103 J/(kg·℃)]
17. (9分)北京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外观图。“水立方”的外层是只有
2.4 mm厚的膜结构气枕,像一层皮肤一样包住了整个建筑,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
完全用膜结构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1)“水立方”的膜结构气枕上布满了肉眼看不见的镀点,这些镀点布成的点阵,能把
部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这是因为光射到镀点上时,一部分光发生了 现象;
(2)该膜每平方米质量为0.24 kg,则它的密度是 kg/m3;
(3)“水立方”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抗压性,充气后,每块膜能承受一辆汽车的重力。
若一辆质量为l 440 kg的轿车停在膜上,每个轮子与膜的接触面积为l50 cm2,则该膜受到的压强为多少
18.(7001047)(9分)维生素C(Vc),化学名称L-抗坏血酸,化学式为C6H806。纯净的Vc为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气味,有酸味。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Vc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Vc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成年人每日对Vc
的需求量是60 mg~75 mg,人体缺乏Vc可能得坏血病。但是人体本身不能合成Vc,
只能通过食物来摄入补充。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中Vc含量较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提及的关于Vc的物理性质有:
。
(2)保存Vc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
(3)某品牌果汁的包装盒上标明维生素C含量≥50 mg/100 mL。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
该果汁中Vc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反应式为C6H806+I2=C6H606+2HI)。取果汁样品20 H儿,
滴加碘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碘(I2)12.7mg。试通过计算说明,该果汁中维生素
C含量是否与包装盒上标明的维生素C含量相符。
19.(10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法定放假一天。早晨小明正在吃妈妈
煮的鸡蛋,忽然想到熟鸡蛋的密度有多大呢 他决定利用身边现有的弹簧测力计、水、水杯、线等器材,自己动手进行测量。
(1)请你简述他的实验步骤:
(2)鸡蛋的密度表达式ρ= ;
(3)请对小明的实验过程提出三点注意事项:
① ;
② ;
③ 。
答案
典型例题精析
【例l】【变式训练】 D
【例2】【变式训练】 A C
专题综合检测
1. 【解析】选A。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
现出来”。B、C、D三实验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能表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而A实验是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密度的大小,不发生化学变化,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
2. 【解析】选D。干冰升华、电灯发光、矿石粉碎的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而粮
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有别于其他三种变化。
3. B
4. 【解析】选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的密度都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
一般是不同的。物质的密度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即.ρ=m/v,但与其质量m和体积V无关。
5. 【解析】选D。ρ甲/ρ乙=(m甲V乙)/(m乙V甲)==9:2。
6. 【解析】选C。晶体熔化图像的水平段才是熔化过程,所以c点时该晶体处于固液共存
状态。
7. C
8. 【解析】选B。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和水缸外表面的温度比周围的空气温度低,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水缸外表面就会产生液化现象。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时,虽有水蒸气在水缸表面液化,但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大时,水蒸气在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强于水的蒸发,形成一层小水珠,由予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是降雨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小水珠,降雨的可能性就大了。
9. A
10.【解析】选C。由于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正好相反,所以降低温度不能使
两溶液都达到饱和;加 溶剂反而稀释溶液,而倒出部分溶液并不改变溶液的浓度,只有加入溶质才能增加两者浓度使之饱和。
11.(1)b (2)d(3)e (4)a
12.熔点凝固
13.【解析】(1)由图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在t1℃时相等; (2)一般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1)tl (2)加溶剂升高温度
14.(2)70(3)3.0
15.【解析】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而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提纯
出硝酸钾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先用热水溶解混合物,然后降温至硝酸钾全部结晶再过滤;提纯出氯化钠晶体可先溶解混合物,然后加热蒸发至氯化钠晶体析出,并趁热过滤掉硝酸钾溶液。
答案:(1)e、d、b、f(2)a、c、b、g
16.【解析】(2)由于水沸腾时虽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还是99℃;(3)根据
Q=cm△t,可计算得Q=4.2×103J/(kg·℃)×1 kg×5℃=2.1×104 J。
答案:(1)3(2)99 (3)2.1×104 J
17.【解析】(2)根据,可计算得;
(3)根据 HYPERLINK " http://www.21cnjy.com" ,可计算得 HYPERLINK " http://www.21cnjy.com" (1 440 kg×10 N/kg)/4×0.015 m2-2.4×105 Pa。
答案:(1)反射 (2)100 (3)2.4×105 Pa
18.【解析】(3)设实验中反应的维生素C质量为χ。
C6H806+I2=C6H606+2HI
176 254
χ 12.7 mg
根据比例关系:x=8.8 mg
8.8 mg×l00 mL/20 Ml=44 mg
所以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与包装盒上标明的维生素C含量不相符。
答案:(1)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气味,有酸味
(2)在pH<5的环境中密封保存
(3)不相符(计算过程见解析)。
1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思想,利用身边现有的弹簧测力计、水、水杯、线等器
材可有多种测量方法,但要注意测量的科学量要一一对应。
答案:(1)步骤:①将熟鸡蛋用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记下此时的示数F1,
②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鸡蛋浸没在水杯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2)F1·ρ水/(F1—F2)
(3)①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校零
②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垂直刻度的尺面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之前轻轻地拉动挂钩几次
⑤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
⑥线尽量使用细线
⑦鸡蛋要浸没在水中
⑧鸡蛋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壁)(写出任意三条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