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9 15: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诗经》两首第一课时
关 雎《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诗经》简介《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预习与交流雎(jū) 鸠(jiū)
窈(yǎo)窕(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 荇(xìng)
寤(wù)寐(mèi) :指日日夜夜。
芼(mào):挑选。
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逑:配偶。
预习与交流
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
钟鼓乐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择取;今义:流出。)关 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 夜长长相思不断,
在河心小小洲上。 尽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
长和短水边荇莱,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莱长短不齐, 好姑娘苗苗条条,
采荇菜左右东西。 弹琴瑟迎她过来。
好姑娘苗苗条条, 追求她直到梦里。
水荇莱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追求她成了空想, 好姑娘苗苗条条,
睁眼想闭眼也想。 娶她来钟鼓喧喧。《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写法探究写法探究《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所听:关关雎鸠
托物 所见:在河之洲
起兴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关雎 相思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之苦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梦幻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之乐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蒹 葭预习与交流蒹葭(jiān jiā):芦苇。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晞(xī):干。 湄(méi)
跻(jī) :高。
坻(chí) :高。
涘(sì):水边。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苍苍:茂盛的样子。
溯游:顺流而下。
阻:险。
预习与交流 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古今异义
道阻且右(古义:弯曲;今义:右边,表方位。)
白露未已(古义:干;今义:已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 《蒹葭》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整体感知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整体感知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 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比较阅读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比较阅读《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写作手法相同吗?《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景物
蒹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景色迷离
葭 伊人:水一方、水之湄、水之涘 距离遥远
追求 之路: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
结果: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拓展延伸